终止国企职工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问题理性思考

更新时间:2019-02-22 14:02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国企职工是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曾是整个国民经济的栋梁,曾为国有企业的发展,特别是为整个国民经济建设做出过贡献。然而,形势在发展,环境在变化,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历史潮流和市场化趋势的加剧,也把这一特殊群体推到了改革的浪尖上。在国有资本战略

    国企职工是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曾是整个国民经济的栋梁,曾为国有企业的发展,特别是为整个国民经济建设做出过贡献。然而,形势在发展,环境在变化,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历史潮流和市场化趋势的加剧,也把这一特殊群体推到了改革的浪尖上。在国有资本战略性调整的大潮下,国企职工长期引以为傲的背景、身份、劳动关系,特别是近乎终身制的职业保障受到了严峻挑战。形势逼人,时不我待,终止国企职工劳动关系以及相应的经济补偿问题不可避免,无法避免,也不容回避。事实上,全国各地,包括深圳市已陆续制订了一些措施处理有关问题,但思路方法值得商榷。本文提出一种理性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经济补偿的依据

    补偿要有其内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从起源看,国有企业最初多是为完成一定的行政性或社会性职能设立的,与其他企业相比,国有企业一直承担着较多的社会责任,而国企职工的收入受政府主管机构的总量控制,其平均工资水平要比同行业非国有企业的平均水平低。经济收入与其社会贡献之间的这种反差,在劳动关系续存期间,与国有企业相关的背景、身份、劳动关系、特别是相对稳定的职业保证,能在很大程度上得到平衡和弥补。一旦国有资本撤离,企业改制,国企职工的“历史贡献”和优越感将失去依托,职工的未来也将因市场化而风险大增。因此,在国企改制前,对解除劳动关系的国企职工给予适当的经济补偿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

    二、经济补偿的数量关系

    补偿的数量不仅是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个社会问题。一方面,对不同职工的补偿数量,体现着对其身份、地位和历史贡献的认同程度,反映一定的社会关系;另一方面,对职工的补偿水平,直接关系到职工生活和国家利益。可见,经济补偿是个涉及社会稳定、国家利益和国企改革成败的原则性问题。因此,需要认真研究补偿数量与其产生动因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以此为立足点,分析探讨科学合理的经济补偿方法。

    如前分析,对需要解除劳动关系的国企职工,主要应从两方面考虑经济补偿:

    一是补历史收入差异。因其主要与职工的工龄相关,不妨称之为“工龄补偿”。鉴于国企职工的历史工资水平是随时间推移而增长的,同时相对而言早期的工龄与现在的相关性较低,因此,工龄补偿总金额应随工龄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速度应是递减的。若以职工的现时工资水平,如月标准工资为统一补偿基数的话,则单位工龄(年)补偿系数应随工龄的增加而减少(如图1所示),而累计工龄补偿系数应随工龄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速度应也是递减的(如图2所示):

    附图{图}

    图1

    附图{图}

    图2

    单位工龄补偿系数,主要应依据国企职工的工资水平与同行业、非国有企业中同类别人员的平均工资水平之间的相对差异来确定,同时还应考虑企业的承受能力和国家利益。

    二是补身份转换风险损失。它与未来职业及收入保障相关,不妨称之为风险补偿。它与解除劳动关系时职工距法定退休年龄的时间密切相关,年龄越大,距法定退休年龄的时间越短,职工再就业的难度越高,潜在损失及需要的相关补偿也越大。因此,风险补偿总金额应随距法定退休年龄的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速度也是递减的。若也以职工的现时工资水平(如月标准工资)为统一补偿基数的话,则单位时间(年)风险补偿系数也应随有关时间的增加而减少(如图3所示),而累计风险补偿系数应随有关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速度应也是递减的(如图4所示):

    附图{图}

    图3

    附图{图}

    图4

    该系数主要应依据员工离岗后的再就业成本,以及预期经济损失确定。

    三、经济补偿原则

    上述数量分析在理论上是合理的,但与我国的经济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一方面,市场化运作是国企改革的方向,劳动关系终身制是必须打破的老框框,在此形势下考虑对刚参加工作的青年职工进行“风险补偿”,显然与改革的大方向相背离;另一方面,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我国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已退休的国企老职工正按有关制度安度晚年,在此环境下,对即将退休的老同志进行“工龄补偿”,将影响现行的职工退休养老保险制度。兼顾历史和现状,现实而可行的做法应该是:对中青年职工以“工龄补偿”为主;对中老年职工以“风险补偿”为主。实际工作中,可以通过调整补偿系数,使在某一特定的年龄段(比如男48岁,女43岁)计算的“工龄补偿”与“风险补偿”基本相同。在此基础上,确立“职工的实际经济补偿将从‘工龄补偿’和‘风险补偿 ’中选取较小者”原则,这样可以较好地兼顾国家、企业、职工,以及职工之间的利益关系,妥善处理解除国企职工劳动关系这一复杂的历史遗留问题。

    按照上述原则确定的经济补偿总额,首先随着工龄的增加而增加,且增速递减;当工龄达到事先认定的、转变身份后“损失最大的工龄”后,随着工龄的继续增加,也就是随着不断接近退休时间,经济补偿总额开始加速下降。即经济补偿总曲线为工龄补偿曲线与风险补偿曲线交叉点以下部分组成的“合成曲线”(见图5):

    附图{图}

    图5

    这一经济补偿模型不仅符合我国国有企业的实际情况,而且能够兼顾各方面关系,其主要优点包括:1、能够保持现行退休政策的连续性,避免引发新的劳资纠纷; 2、保护弱势群体——中老年国企职工,体现社会公平;3、有利于解决问题、化解矛盾,促进国有企业产权制度和劳动人事制度改革。

    四、实际方案设计步骤和要点

    在设计具体的实施方案时,需要把握以下步骤和要点:

    第一,确定计算经济补偿的基数,如月工资或年工资;

    第二,确定计算经济补偿的时间单位,最好与补偿基数的时间单位相协调;

    第三,联系实际,合理测算起始点单位时间补偿系数;

    第四,采取分段核定法,初步确定各时间段内的单位时间补偿系数;

    第五,确定解除劳动关系受影响最大的职工年龄,调整初步确定的各时间段内的补偿系数,使职工的预期“工龄补偿”与“未来保证补偿”在该年龄段基本相等;

    第六,考虑不同工龄的补偿差异及预期影响;[page]

    第七,测算汇总补偿系数最大值,预计平均值,以及各年龄段职工的预期补偿水平,联系合理性和可行性,进一步调整相关系数;

    第八,按统一比例调整补偿基数或者所有补偿系数,使预计经济补偿总额与事先设定的经济补偿限额相适应。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劳动纠纷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38100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终止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
终止劳动关系补偿金规定:《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
终止劳动关系可获经济补偿吗
法律分析:劳动关系终止用工主体赔偿规定是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六个月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终止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协议
经济补偿金按当事人在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当事人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当事人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关系终止与经济补偿.
您好,1.未签劳动合同可以要求双倍工资; 2.一年以上未签劳动合同,可与单位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3.若您现在终止劳动关系,可要求经
终止劳动关系后的经济补偿
当时请假是通过什么方式,请补充,朋友
关于终止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问题?
1.向公司提出要求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2.公司不与你签订,你也不用急着出来,在不签订无固定合同期间可以双倍工资索赔; 3.哺乳期职工受法律保护,如果违
关于那个个人所得税,上面为什么会有我的工资记录?
你好,关于个人所得税是公司交还是个人交的问题,是有相关的法律规定的。个人所得税一般由支付工资(或个人所得)的企业或单位代扣代缴,不需要哪些步骤或者手续。按照税率
如何撤销微信小程序国务院客户端投诉
您好,这种情况可以报警处理的
公司全体员工发放年终奖金。我该怎么办
向劳动局反映情况,或申请劳动仲裁
公司因经营不善,关闭,属于倒闭吗?需要对孕妇怎么进行赔偿?
公司倒闭时,对孕妇的赔偿通常按照法律规定进行。可以选择与孕妇协商达成一致,或依据《劳动合同法》规定支付相应经济补偿。选择时需考虑公司财务状况、孕妇实际需求及法律
好奇怪,从来没有试过扣保险费,怎么会扣保险费这会是什么原因?
针对不同情况,处理方式如下:1)如确认购买了保险,可查询保险合同了解扣费详情;2)若未购买却被扣费,先联系银行了解扣费详情,同时检查是否有个人信息泄露风险;3)
培训班的课程销售协议有法律效应吗?
培训班协议有法律效力。需确保:1.协议双方自愿平等协商;2.签订主体有民事行为能力;3.内容不违反法律、不损公共或第三人利益。满足这些条件即可产生法律效力,争议
收到催收短信说20号中午前冻结我微信支付宝银行卡,并且结尾有拒收请回复r
面对此类威胁,首先不要恐慌,也不要轻易回复。可以核实债务情况,与债权人协商。若对方继续威胁或骚扰,可保存证据报警或向相关机构投诉。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