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劳务派遣成钻法律空子手段

更新时间:2019-05-16 18:17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劳动合同法首次以法律的形式专门规范了劳务派遣关系,但也正是劳动合同法,为滥用劳务派遣留下了空隙。河北省怀来县在京务工人员曹万刚和他的46名工友就被劳务派遣闪了一下腰。劳务派遣繁荣昌盛的三点原因:中断员工连续用工时间;逃避工伤、社会保险等义务;避免同工

      劳动合同法首次以法律的形式专门规范了劳务派遣关系,但也正是劳动合同法,为滥用劳务派遣留下了空隙。河北省怀来县在京务工人员曹万刚和他的46名工友就被劳务派遣“闪了一下腰”。

      劳务派遣“繁荣昌盛”的三点原因:中断员工连续用工时间;逃避工伤、社会保险等义务;避免同工同酬,降低用工成本

      见习记者 王峰 法治周末记者 孙继斌 发自北京

      已是阳春三月,曹万刚和他的46名工友还在维权的路上奔波。

      1月26日,北京市劳动仲裁委员会驳回了曹万刚和他的46名工友要求赔偿双倍工资等要求的申请。这对于他们来说,并不是个好消息。

      而他们的“对手”五星啤酒公司法务部人员告诉《法治周末》记者,“事儿已经完了”,拒绝透露更多消息。

      “临时工”一干十几年

      “临时工”曹万刚和原来的工厂打官司并不仅仅为了得到双倍工资。

      曹万刚老家在河北省怀来县,1996年,他被北京五星青岛啤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五星啤酒公司”)招工进厂,但“从未见过”自己的劳动合同。

      2008年,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这部意在保护劳动者的法律规定,用人单位没有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可以索赔双倍工资。

      在五星啤酒公司,“临时工”与干同样活的“正式工”待遇差距悬殊。曹万刚说,两者不仅工资会相差一倍,“临时工”还需要自己花钱购买洗澡卡和劳保用品。

      正是这种不平等待遇,让曹万刚和另一名工友在2009年9月向北京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他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劳动合同法给了他武器。但他没想到,100多名五星啤酒公司的“临时工”相继选择了和他一样的举动。

      曹万刚的“对手”以前是一家老牌国企,后来被青岛啤酒公司兼并。提出仲裁申请后,曹万刚曾听到五星啤酒公司法务部的一个工作人员不屑地说,“让他们折腾去吧”。

      1月26日,北京市劳动仲裁委驳回了曹万刚和他的46名工友要求赔偿双倍工资等要求的申请。

      曹万刚失败的原因在于,他们不能提供书面证据证明他们与五星啤酒公司的劳动关系,他们拿出的出入证、洗澡票和考勤记录都未被仲裁委采纳。

      “劳动者主张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有责任提供有效证据,证明其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仲裁委认为,“向本委提交出入证及洗澡票证据,虽盖有青岛啤酒公司的公章,但系青岛啤酒公司以外的人均可获取的出入及洗澡凭证,且出入证正面明确显示用人单位非青岛啤酒公司;考勤记录证据无法证明与青岛啤酒公司之间的关系”。

      在开庭时,很多“临时工”还第一次听说了一家名为“金百信”的公司,这家金百信公司承认了47名“临时工”是该公司派遣到五星啤酒公司的,但却拿不出劳动合同等书面证据。正是由于金百信公司的“横空出世”,曹万刚们的身份除了“临时工”,还多了一个“派遣工”。

      但“临时工”们并不承认他们与金百信公司的关系,曹万刚称,他们全是被五星啤酒公司招工进厂的。

      而且,很多人进厂时,金百信公司还没成立,“最早的临时工是1988年进厂的,现在还在厂里工作”。曹万刚说。

      用工被指“伪劳务派遣”

      曹万刚的代理人、北京义联劳动法援助与研究中心律师李嘉健认为,金百信的出现,应该是劳动合同法实施后,五星啤酒公司为了规避“临时工”的用工法律风险采取的“迂回战术”,劳动合同法规定,派遣公司不是用人单位,是劳动者的雇主,履行对劳动者的义务。

      然而关键问题是,曹万刚等人与金百信并无任何协议。而且,据李嘉健调查,金百信公司只是一家注册资金1万元的个体工商户,并没有劳务派遣资质———劳动合同法规定派遣机构的注册资本不得少于50万元。

      李嘉健称,这已不是法律禁止的“逆向劳务派遣”,而是“伪劳务派遣”。

      “金百信公司在庭上承认了和曹万刚们的劳动关系,要不然,这些劳动者都不知道干了这么多年活是在给谁干。”李嘉健说。

      劳动者陷入“两难”的情况并不鲜见,2008年,李嘉健所在的中心代理某高校食堂工人劳动争议案时,就遭遇学校和派遣公司都不承认与食堂工人劳动关系的情况。

      “这种情况在高校的后勤部门很常见。”李嘉健说。

      但尽管金百信公司承认其和临时工们之间的劳动关系,但对临时工们的权益仍于事无补,“它根本没有支付双倍工资的能力,遇到经济纠纷,很可能拍拍屁股破产了事”。李嘉健说。

      曹万刚的遭遇绝非个案。1月15日,北京致诚农民工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公布了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实施效果分析报告(以下简称“两法实施报告”),这份报告是该中心对865件农民工维权案件和581份问卷调查研究分析后写出的。

      报告显示,不少用人单位通过单方保管合同或签订空白合同来逃避责任。该中心主任佟丽华说,在中心援助的2592人中,劳动合同签订率为17%,其中,合同由单位保管的有121人。

      “一些企业通过与其他企业建立民事关系,切断自己与劳动者之间正常的劳动关系,主要形式就是劳务派遣和业务外包。”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副教授王向前说。

      实际上,劳动合同法旨在限制和规范劳务派遣。该法明确规定劳务派遣一般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用人单位不得设立劳务派遣单位向本单位或者所属单位派遣劳动者。

      北京市汇佳律师事务所寇明国律师办理过很多劳动争议案件,他向《法治周末》记者进一步分析了劳务派遣“繁荣昌盛”的三点原因:中断员工连续用工时间;逃避工伤、社会保险等义务;避免同工同酬,降低用工成本。

      “大量的劳务派遣用工不符合法律规定。”寇明国说,“在很多单位特别是国有企业中,被派遣的劳动者工作期限长达数年甚至近20年,对此,劳动合同法及实施条例都没有作出细化规定,法律也没有设定相应罚则。许多劳务派遣单位都是用人单位通过变通手段以其他形式设立的,与用人单位存在剪不断的利益关系,属于实质上的关联企业”。[page]

      两法实施报告指出了劳务派遣制度的一些需要完善之处:劳务派遣单位设立条件简单,缺乏行业准入的审批和管理;劳务派遣工的工伤保险难申请、程序衔接缺乏等。

      缘于劳动合同法留下空隙

      劳动合同法首次以法律的形式专门规范了劳务派遣关系,但也正是劳动合同法,为滥用劳务派遣留下了空隙。

      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张荣芳认为,用工单位可以将派遣单位作为其人事部门,在保留劳动用工权的情形下,将招聘、使用、工资支付、社会保险费负担,以及解雇成本等人事管理费用转移给派遣单位,或者直接实施所谓的“逆向派遣”。

      其实,相对于用工单位而言,派遣单位的责任能力明显较弱,它没有相当的固定资产,不经营实业,并且吸收和转移劳动风险的能力非常有限。

      派遣机构虽然是法律意义上的“雇主”,但“雇员”的工资却是由用人单位设定的。劳动合同法确定派遣单位承担劳动风险,却剥夺了其分散风险的途径。张荣芳说。

      至于为何出现曹万刚案中的无资质派遣机构和“伪劳务派遣”,劳动合同法没有规定派遣单位的设立许可制度、派遣业务汇报制度。派遣单位进行工商登记后,其是否具有与注册资本相当的资产、是否依法与被派遣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并承担相关雇主义务均无人监管。

      北京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驳回仲裁请求后,曹万刚等人在法定时间内已经向法院提起诉讼,日前,法院已经受理并立案。

      李嘉健告诉《法治周末》记者,按照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认定,曹万刚等人确实在青岛啤酒公司工作;而作为金百信公司,不可能招聘这么多工人,何况,根据金百信的营业执照副本可以明确,其经营范围及方式“货物搬运”(易燃易爆化学危险品除外),而本案中所涉及职工的工作范围则为整个啤酒生产流水线。

      曹万刚等人期待法院给出判决。

      据张荣芳介绍,劳动合同法规定,在劳动保护义务的设置方面,我国采取“单一雇主”模式,规定派遣单位是劳动者的雇主,承担主要义务,用工单位只承担与工作场所相关的部分义务;而在违法后果部分,法律规定派遣单位如果违法,用工单位也要承担“连带损害赔偿责任”,这实际上又是“联合雇主”的形式。

      “这种设置上的冲突,导致劳动合同法施行后,劳务派遣制度成为企业规避法律的主要甚至是惟一途径。”张荣芳说。

      张荣芳建议提高派遣单位的市场准入标准,建立许可制定,设置监管措施,保证派遣机构履行法定的义务和责任。“此外,除了劳动合同法规定的义务,还应规定用工单位违反有关派遣用工范围、派遣期限规定的责任。”

    来源: 法制网--法治周末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劳动纠纷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30086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劳务派遣劳务纠纷劳务派遣纠纷
你好,双方是否有签订合同,可以描述一下详细情况吗?
我单位签订劳务派遣劳务合同,这是劳务派遣合同还是劳务派遣合同?
劳务派遣合同应当写明派遣方、被派遣方、以及被派遣单位的名称,双方的具体的合同内容、双方签字同意即可。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劳务派遣公司解除劳务派遣合同
你好,劳务派遣合同,是由实际用工单位和劳务派遣公司首先签订劳务派遣协议,之后由劳务派遣公司代替用人单位招聘员工进行派遣的合同。劳务派遣合同的期限一般要到2年以上
劳务派遣协议和劳务派遣合同
你好,劳务派遣合同,是由实际用工单位和劳务派遣公司首先签订劳务派遣协议,之后由劳务派遣公司代替用人单位招聘员工进行派遣的合同。劳务派遣合同的期限一般要到2年以上
劳务派遣协议是派遣单位与实际劳务单位签订的协议吗?劳务派遣单位与劳务派遣单位签订的合同是劳务合同还是
劳务派遣是指派遣单位根据实际用工单位的要求,将劳动者派往用工单位,劳动者在用工单位的管理下提供劳动,派遣单位从用工单位获取派遣费,并向被派遣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的
被劳务派遣单位退回劳务派遣公司,劳务派遣公司可以开除派遣者吗
你好,这种情况可以协商,协商不成,可以去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或者申请劳动仲裁维权
签署转岗通知书后可以反悔吗?
你好,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处理
公司强制转岗
公司强制转岗可能违反劳动法规定。根据劳动法,用人单位应当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如果公司未经劳动者同意,单方面强制转岗,可能构成违约行为。
工作年限17年请问赔偿是按照社平工资的36还是72倍赔
按社平工资36倍赔偿。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月工资高于社平工资三倍的,经济补偿按三倍计算,最高年限12年。您的情况符合此规定,因此按照36倍赔偿。若存在
请问公司调岗不接受公司的调岗要怎么处理
常见处理方式包括拒绝、申请调解、仲裁或诉讼。选择时应考虑调岗合理性、个人职业规划及法律成本等因素。若调岗合理,可协商解决;若不合理,则通过法律途径维权。
您好!公司调岗,我不同意。公司有没有赔偿
可以要求补偿。如双方协商不成,可保留证据提起劳动仲裁,要求公司支付经济补偿。补偿标准按工作年限计算,也可寻求法律援助,确保自身权益不受损害。
哺乳期间被调职,可以申请经济补偿吗?
协商不成搜集证据申请仲裁维权
职业禁忌症员工被公司降职调职,是否违反劳动法?
若与单位发生劳动纠纷,应该先和单位协商处理,在协商处理的过程中注意搜集好相关证据,比如证明劳动关系的证据,证明工资水平的证据,如果单位有违法行为,可以进行录音等
职代会或工会对部分岗位降薪合法吗
你好,需要看劳动合同的约定的。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