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了三方协议后,仍需签订劳动合同。尽管三方协议与劳动合同都涉及就业事宜,但它们归属于不同的法律规范。
1.三方协议主要明确了毕业生、就读学校以及用人单位在就业过程中的各项责任和权益分配。
2.劳动合同则更加详尽地规定了工作职务、薪资待遇等劳动条件及条款,是双方劳动关系建立后必须订立的法律文件。
3.三方协议是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与用人单位和学校之间达成的一种初步就业意向,它并不具备劳动合同的法律约束力。
4.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条的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因此,即便已经签署了三方协议,毕业生在正式入职后仍需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找法网提醒,方协议与劳动合同在性质、内容和法律效力上存在显著区别。
1.从性质上看:
(1)三方协议是毕业生、学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一种就业意向协议,它更多地体现了三方在就业过程中的初步约定。
(2)而劳动合同则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订立的,明确双方劳动关系及权利义务的法律文件。
2.从内容上看:
(1)三方协议主要涵盖了毕业生、学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权益划分,如就业意向、报到时间、违约责任等。
(2)而劳动合同则更加详尽地规定了劳动条件、工作职责、薪资待遇、保险福利、劳动纪律以及合同期限、变更、解除、终止等条款。
3.从法律效力上看:
(1)三方协议虽然具有法定效力,但其主要作用在于明确三方在就业过程中的初步约定,并不具备劳动合同的强制执行力。
(2)而劳动合同则是双方劳动关系建立后必须订立的法律文件,具有强制执行力。
签署三方协议后未履约,确实有可能面临赔偿的风险。
1.三方协议即“院校毕业生就业协议”,是毕业生、用人单位与学校三方共同签署的具有法定效力的文件。任何一方违反协议中的约定条款,都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如果毕业生在签署三方协议后决定不再前往该公司工作,且协议中明确规定了违约责任及违约金条款,那么毕业生应按照协议规定支付违约金。
3.如果毕业生的违约行为给用人单位造成了经济损失,且用人单位能够提供充分且令人信服的证明文件,那么毕业生还需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因此,在签署三方协议前,毕业生应充分了解协议内容,特别是关于违约责任及赔偿条款的规定。同时,在决定就业去向前,也应慎重考虑自己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