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了劳动合同后,还能签三方协议,但实际上并无此必要。如果已经签署了劳动合同,可以将劳动合同复印一份交给学校,以此替代三方协议。具体来说:
1.三方协议有其特定的适用对象和阶段,它主要是应届毕业生在求职阶段与拟用人单位签订的合同,其效力通常仅限于取得毕业证以前。
2.三方协议的主要目的是约束应届毕业生在毕业后进入拟用人单位工作,并要求用人单位在毕业生毕业后与其签订劳动合同。
3.此外,三方协议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期间的产物,对于三方协议并没有准确的法律予以规定。但在正式工作以后,应参照《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及相关劳动法律法规来处理相关问题。
找法网提醒,三方协议与劳动合同在性质、目的以及法律适用上均存在显著差异。
1.三方协议是应届毕业生、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所在学校三方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权利和义务的约定,而劳动合同则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关于劳动关系权利义务的约定。
2.三方协议的目的在于约束应届毕业生毕业后进入拟用人单位工作,并要求用人单位在毕业生毕业后与其签订劳动合同。
3.而劳动合同则是为了明确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包括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工资待遇等。
4.在法律适用上,三方协议主要依据的是一般的合同法原则和相关政策规定,而劳动合同则必须遵循《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劳动法律法规。
在签订三方协议时,毕业生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确保填写的用人单位名称与单位的有效印鉴名称一致,避免出现无效协议的情况。同时,填写自己的专业名称时,要与学校教务处的专业名称一致,不能简写。
2.注意试用期的约定。外企、合资企业、私企一般采用试用期,根据合同期的长度可以从1至3个月不等,通常试用期为3个月,不得超过6个月。
3.尽量避免高额的违约金条款。如果用人单位试图以高额违约金约束学生,毕业生应力争将违约金降到最低,通常不得超过5000元。
4.利用备注栏明确约定各自的权利义务。为了防止用人单位承诺一套、做一套,毕业生可将签约前达成的休假、住房、保险等福利待遇在备注栏中说明,以便在发生纠纷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5.拒绝签订虚假协议。对于高校为了提高就业率而强迫学生签订的虚假协议,毕业生应坚决拒绝,以免对自己的未来造成不利影响。
6.严格按照规定的步骤签订协议。在签订协议时,要确保用人单位填写完毕并盖章后再到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签证盖章,避免在填写过程中出现与用人单位承诺不符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