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签劳动合同辞职,工资结算具体如下:
1.按照劳动者实际的工作天数和双方约定的工资标准计算。
2.由于不签订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劳动者还可以要求单位支付双倍工资作为补偿,这一补偿的最高限额为11个月的工资。
3.若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工作超过一年仍未签订劳动合同,则视为已建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关系。
在此情况下,若用人单位仍未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则应从应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支付二倍的工资作为补偿。
这一规定明确体现在《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中,确保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因此,在没签劳动合同辞职的情况下,劳动者应首先与用人单位协商工资的结算事宜,若协商无果,则可依法向劳动仲裁机构申请仲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没签劳动合同自动离职,劳动者仍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已提供劳动部分的对应报酬。
1.在劳动者不辞而别的情况下,尽管其行为可能构成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并需赔偿由此给用人单位造成的损失,但这并不影响劳动者已提供劳动部分的报酬请求权。
若用人单位有条件支付剩余工资,如员工的银行卡并未销毁,则应及时足额支付。
2.用人单位也可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二条等相关规定,要求劳动者赔偿因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而造成的损失,如专项培训费用等。
这些规定并不影响劳动者对已提供劳动部分的报酬请求权。因此,在没签劳动合同自动离职的情况下,劳动者仍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已提供劳动部分的对应报酬。
找法网提醒,面对未签劳动合同且不发工资的情况,劳动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劳动者可以向当地的劳动仲裁机构申请劳动仲裁,要求用人单位支付未签劳动合同的二倍工资作为补偿。
这一要求是基于《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明确规定,确保了劳动者在未签订劳动合同情况下的合法权益。
2.若劳动者对劳动仲裁结果不服,还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进一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诉讼过程中,劳动者应提供充分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主张,如工作记录、证人证言等。
3.劳动者在维权过程中应保持冷静和理性,避免采取过激行为,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和了解,以便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