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可获得经济补偿的情形有哪些
更新时间:2025-06-02 06:5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劳动者可获得经济补偿的情形有公司没有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劳动条件、没有及时足额支付工资等。《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详细规定了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情形。
一、
劳动者可获得经济补偿的情形有哪些
劳动者可获得经济补偿的情形有:
1.涉及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劳动条件、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等情形。
2.如果用人单位依照《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同样有权获得经济补偿。
3.用人单位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如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等,也需要支付经济补偿。
4.用人单位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进行经济性裁员时,以及除用人单位维持或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等特定情形外,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劳动者也有权获得经济补偿。
5.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终止劳动合同的,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劳动者同样可以获得经济补偿。
二、
经济补偿的法律规定及情形
找法网提醒你,《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详细规定了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情形,情形不仅包括:
1.因用人单位过错导致的劳动合同解除;
2.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以及劳动合同因特定原因终止等情况。
这些规定为劳动者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使其能够在特定情形下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
这些规定也强调了用人单位的法定责任,即当满足特定情形时,用人单位必须依法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这有助于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综上所述,劳动者在特定情形下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这些情形在《劳动合同法》中得到了明确的规定。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可以获得经济补偿金的情况有哪些
特定情形下,员工有权获得经济补偿金。具体操作建议如下:1. 若因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而辞职,务必保留相关证据;2. 当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员工达成一致时,确保有书面记录;3. 若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员工可通过劳动仲裁或诉讼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希望以上改写的答案符合您的要求。
劳动者经济补偿金的情形有哪些
劳动者在以下情况可要求经济补偿金:首先是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合同,此时应争取赔偿金;其次是合同到期不续签,除非劳动者拒绝维持或提高条件,否则应获得补偿金;最后是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合同,用人单位应支付补偿金。面对这些情况,劳动者可以选择协商、调解、仲裁或诉讼等适当方式操作,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劳动者经济补偿金的情形包括哪些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劳动者请求经济补偿金的情形主要有:
(一)劳动者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
(三)用人单位依照法律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四)用人单位依照法律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五)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终止的;
(六)依照法律规定终止劳动合同的;
(七)其他法定情形。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一)劳动者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
(三)用人单位依照法律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四)用人单位依照法律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五)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终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