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碰到老赖不给工资,受害人即劳动者首先应尝试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明确提出支付工资的要求。
2.若协商无果,劳动者可以立即采取行动,到当地劳动局的劳动监察部门进行投诉。
3.劳动行政部门在接到投诉后,会依法责令用人单位给付拖欠的工资。
4.若用人单位仍拒绝支付,劳动者有两个主要途径可供选择:
(1)向当地劳动局申请仲裁,通过仲裁程序维护自己的权益;
(2)直接向法院申请支付令或提起劳动诉讼,利用法律手段追讨被拖欠的工资报酬。
找法网提醒,追讨被拖欠的工资,劳动者应遵循以下步骤:
1.协商与和解:这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劳动者应主动与用人单位沟通,明确提出支付工资的要求,并尝试达成和解协议。
2.调解:在协商无果的情况下,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提出调解请求。该委员会一般由职工代表、用人单位代表和工会代表组成,能够相对中立地协助双方化解矛盾。
3.仲裁:若调解仍无法解决问题,劳动者需在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1年内,向用人单位所在地或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
4.诉讼:若劳动者对劳动仲裁结果不满意,可以在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天内,向仲裁机构所在地法院提起诉讼。这是劳动者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最后一道防线。
在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遭遇老赖拖欠工资,劳动者同样有权利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劳动者可以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要求用人单位支付拖欠的工资。若投诉无果或不想投诉,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
2.在申请劳动仲裁时,劳动者需要提供证据证明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这些证据可以包括单位职工花名册、打卡记录、同事的证言等。
3.一旦劳动仲裁委员会认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且用人单位存在拖欠工资的行为,劳动者就有可能获得相应的赔偿。
4.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的规定,若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
5.劳动行政部门可以责令其限期支付,并可能要求其按应付金额的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这一规定为劳动者提供了额外的法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