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急辞通常不可以扣工资,即劳动者未按照法定或约定的程序提前通知用人单位而解除劳动合同,此时若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了经济损失,用人单位有权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
找法网提醒你,具体扣工资的方式如下:
1.用人单位可以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经济损失的赔偿金额。但这一扣除并非无限制,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
这一规定旨在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求,避免用人单位过度惩罚。
2.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用人单位需按照最低工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这是为了确保劳动者的收入不低于法定最低标准,维护其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员工急辞时,用人单位在扣除工资时需遵循上述规定,确保合法合规。
关于急辞工当天能否离职的问题,这主要取决于劳动合同的约定以及劳动者的身份(如试用期员工或正式工)。
1.按照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对于按日结算或零散工,由于其工作性质较为灵活,通常可以当天走人:
(1)对于已经签订劳动合同的员工,若在试用期内,则需要提前三天递交辞呈;
(2)若是正式工,则需要提前一个月(30日)以上递交书面辞呈。
这是正规的办理手续,有助于用人单位做好人员调整和交接工作。
2.在实际操作中,若劳动者下定决心要辞职走人,并与单位做好交接工作,也并非不可以马上走。
例如,劳动者可以将最后一个月当做请事假、休年假、休病假等来处理,或者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其他离职方案,这种情况下的离职需双方协商一致,并确保用人单位的权益不受损害。
急辞工的法律依据主要来自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明确规定:“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这一规定为劳动者提供了合法解除劳动合同的途径,并明确了不同身份劳动者(如试用期员工或正式工)在解除劳动合同时需提前通知的期限。
2.该法还规定了用人单位在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后需履行的相关义务,如办理离职手续、支付经济补偿等。
3.对于急辞工的情况,若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也有权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
找法网提醒你,但这一赔偿需遵循法定标准,即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且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不得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