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欠工资3个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解决:
1.劳动者可以尝试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直接就拖欠工资的问题进行沟通,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2.如果协商无果,劳动者可以向当地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通过第三方的介入来协助解决纠纷。
3.若调解仍未能解决问题,劳动者可以将纠纷提交给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处理。在仲裁过程中,劳动者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主张。
4.劳动者还可以选择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要求用人单位支付拖欠的工资。这是一种相对快速且有效的法律手段,能够迫使用人单位履行支付工资的义务。
5.如果劳动者对劳动仲裁机构作出的裁决不服,还可以在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司法程序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在整个过程中,劳动者应当保留好相关的证据材料,如劳动合同、工资条、工作记录等,以便在需要时提供证明。
当公司拖欠工资三个月不发放时,劳动者确实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
2.如果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3.申请支付令的程序相对简单且高效,劳动者只需向人民法院提交申请书、劳动合同、工资条等相关证据材料,证明用人单位存在拖欠工资的行为。
4.人民法院在受理申请后,会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发出支付令,如果支付令发出后,用人单位仍不履行支付工资的义务,劳动者可以申请强制执行,通过法院的力量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找法网提醒你,根据相关规定,以下情形不属于拖欠工资:
1.国家法律、法规中有明确规定的情形,如税收、社会保险费等法定扣除项目;
2.劳动合同中有明确约定的情形,如绩效奖金、提成等根据业绩完成情况支付的款项;
3.用人单位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和应由劳动者个人负担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用;
4.法院判决、裁定中要求代扣的抚养费、赡养费等法定费用;
5.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用人单位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的赔偿;
6.用人单位依法制定并经职代会批准的厂规、厂纪中有明确规定的扣款情形;
7.企业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相联系,经济效益下浮时工资必须下浮的(但支付给提供正常劳动职工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8.因劳动者请事假等相应减发工资的情形。
了解这些不属于拖欠工资的情形,有助于劳动者在维权过程中更加准确地判断自己的权益是否受到侵害,并采取相应的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