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权益刑法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完善

更新时间:2019-10-25 14:03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在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制方面,以刑法作为最后手段应该是各国的通例,我国也不例外。我国关于对消费者权益的刑法保护主要规定在刑法第三章第一节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中。

  在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制方面,以刑法作为最后手段应该是各国的通例,我国也不例外。我国关于对消费者权益的刑法保护主要规定在刑法第三章第一节“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中。虽然本规定对消费者的权益给予了有效的保护,但从评判法律的角度来说,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也就有必要针对其问题研究今后的发展方向。在此笔者浅谈己见。
  一、消费者权益刑法保护存在的问题
  关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刑事立法状况看,我国不仅以民事、行政性的法律法规来规制恶劣商业行为,而且是积极地利用刑法来规制不法商人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的。应该说,用刑法保护消费者权益具有合理性。但通观我国对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的规定,可以认为是存在问题的,至少可以指出以下几个方面:
  1.刑法规定式导致行为方式规定的概括
  由于我国没有行政刑法,所有的犯罪均规定在刑法典中,这样的刑事立法的模式就导致了一个问题:如何使消费者权益的刑法保护具有规定的合理性。这种合理性就是如何设定行为规则,即将何种行为规定为犯罪。应该说,对恶劣商业行为规则的设定一般不是刑法的任务,而是商法或其他行政性法规的任务。由于商事行为的复杂,也就导致了法律所设定的行为规则难于简单明了。
  在我国,由于所有的犯罪均规定在刑法典中,虽然立法者已经考虑到经济犯罪的复杂性特点,在刑法典中,已经对其作了比较多的描述,但相对于经济犯罪的复杂性来说,这种描述仍然是不够的。可以说,采取这种大一统刑法典的规定模式,又想保持刑法规定方式的简明,就已经预示着对经济犯罪之行为模式的规定不得不概括。
  2.以同类行为之量的不同区分犯罪与行政违法具有实质的不合理性
  从我国刑法对本类罪的规定可以看出,对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行为的性质是犯罪还是属于一般违法的区分,不是以行为方式,而是以行为程度,即同种类型的行为在严重时构成犯罪,较轻时构成一般违法。这种方式在我国刑法规定中是基本的规定模式。
  作为一般的规定模式,应该说这种规定式本身是有其重大缺陷的。其缺点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其一,立法规定困难。其二,对行为性质评价的不甚明确。其三,刑事违法与其它违法之管辖发生冲突的可能性。
  不过,从选择的合理性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在整个法体系的设定过程中,刑事犯罪与一般违法之界限,应该以行为性质而不是行为程度进行划分。以行为性质划分犯罪与一般违法的界限,可以保持规则的明确性,便利达到立法语言的准确性,不至于形成司法与行政执法机关的管辖冲突,不妨碍轻微行为的非罪处理。因此,以行为性质作为设定犯罪与一般违法的界限,符合罪刑法定原则,有利于实现法治的理想,应该成为设定国家法体系的理性选择。
  3.以销售额作为罪与非罪、轻罪与重罪标准是形式合理掩盖实质的不合理性
  本类罪是属于以明确列举的方式作了罪与非罪、重罪与轻罪之间的量的区分标准的立法例。这种规定方式在形式上是合理的,因为罪与非罪、重罪与轻罪,具有明确的区分标准,毫不模糊,但这种形式上的合理,不能抵消实质上的不合理。因为,决定犯罪程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法益的性质、对法益的侵害方式、侵害程度、行为的具体样态等多方面的因素,其共同的作用说明行为的恶劣程度与对法益的侵害程度,作为说明行为的是否可罚与重罚或轻罚的依据,应该是综合指标而不是单项指标。仅以销售额作为成罪与否以及轻罪与重罪的标准,是以其形式上的合理性掩盖了实质的不合理性。
  4.刑罚过厉与不平衡导致与其他类犯罪的不协调性
  本类罪所规定的9个罪名,其法定最高刑2个是死刑,5个是无期徒刑,1个是15年有期徒刑,1个是3年有期徒刑。其刑罚之重,在经济犯罪中乃至在所有的犯罪中,都应该说是重罪比例很大的一类犯罪。而本类罪的重刑主要是因为包含着侵害人身权利的犯罪导致的。而在立法上作这种处理的合理性是值得研究的。
  二、消费者权益刑法保护的完善
  1.重行为程度与重行为方式的理性选择
  从我国对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的刑事立法规定可以看出,现行立法采取的是重行为程度而轻行为方式的立法模式。如前述,两种不同的规定模式是各有利弊,均不是绝对的好与坏,于是就面临着选择。
  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为例,我国刑法规定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成立的要求是具备销售金额5万元以上,其他的能够影响生产、销售伪劣产品行为之社会危害性程度的情况,如生产规模、方式、产品的伪劣程度等,立法未予涉及。事实上,作为影响生产、销售伪劣产品行为之危害程度的因素,不仅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销售数额,其他的行为情况也会影响行为的程度,应该对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有影响。试举一例:甲生产、销售伪劣产品之销售额为5万元,其产品的伪劣程度较低,仅对产品的使用价值有一定影响,虽然危害不大,但由于达到了法定的数额标准,成立生产、销售伪劣产品;乙生产、销售伪劣产品之销售额为4万元,其伪劣程度极其严重,基本不具有使用价值,对消费者的危害大,但是,由于未达到法定的成罪数额要求,不构成犯罪。应该说,两种行为的危害性程度的判断是容易进行的,但是由于立法的规定,导致了依法处理具体案件时实质上的不公平。
  2.重销售额与重综合指标的理性选择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程度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在纯客观面,就至少包括行为本身的状况、行为对象的状况、行为结果状况等,而销售额只是行为结果的表现之一。既然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是由多种情况的综合作用决定,而作为不同罪刑阶段法定刑的设定依据只是单一的销售额,其不合理性是显而易见的。
  如果说,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或者说对法益的侵害性是由综合因素决定的,那么,仅以其中的一项指标做为成罪的量的依据和设定不同罪刑阶段的标准的立法,是将其不合理性立法化,用法律的强制来保护这种不合理性的实现,这显然不应成为立法应予继续保留的内容。  3.以法规竞合方式解决本类罪与其他罪间关系的评判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刑法规定的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与其他相关犯罪的关系问题上,采取的是以法规竞合的方式解决问题。这种立法意图直接表现在刑法第一百四十九条第二款规定中。
  但是,本类罪是规制恶劣商业行为的立法,其基点应该是规制发生在商业领域的行为,一般说来,商业行为是不以危害他人或社会作为行为目标的,为了实现商业目的,一般会尽量避免对人身或公共安全的明显危害,对人身或公共安全的侵害一般过失居多。为了避免法条竞合时特别法优于普通法这种一般原则的适用而放纵犯罪,因而将法定刑设定为涵盖故意重罪的刑度,徒增重罪的数量,且造成行为定性的复杂性未必是合理的规定方式。[page]
  4.罪刑均衡与重刑倾向的转向
  本类罪的法定刑应该说是存在的重刑倾向的。为了使这种刑罚方面的不合理得到纠正,作为立法建议,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应有所改进:一是尽量减少与危害人身的犯罪与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发生竞合,使本类罪纯化为规制不法商人的犯罪。二是使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犯罪与其他侵财犯罪的刑罚达到平衡。三是在立法技巧上使本类罪法定刑的设定达到合理。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消费维权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25366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
如果是保修期内两次都无法维修好的话 是可以要求更换的 可以到当地的消费者权益委员会进行投诉的
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
在保修期内两次维修仍无法使用,确实可要求退货、更换。你可以向厂家要求退货,或者向消费者协会投诉、向法院起诉。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
在保修期内两次维修仍无法使用,确实可要求退货、更换。你可以向厂家要求退货,或者向消费者协会投诉、向法院起诉。
自己买的手机是不是被父母拿走了?
你好!建议家人之间积极沟通处理
雇员在家自己摔倒请病假算吗?
劳动者自己摔伤请假算病假。劳动者因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停止工作在规定医疗期内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标准支付病假工资或者疾病款济费。病假工资或者疾病救济费不得低
16岁办社保卡可以不用在本地办吗
从法律角度看,社保卡办理常见方式包括单位申领和个人申领。单位申领由单位统一为员工办理,个人申领则需个人准备相关材料前往社保服务网点或银行办理。选择方式时,若有单
利益不是权利
利益不是权利
消费维权论文
美团买到没有生产日期的药品怎么办?
针对无生产日期的药品,您可以选择退货退款或向相关部门投诉。若药品存在安全隐患,建议立即停止使用并联系美团客服进行退货退款。同时,您也可以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投
买了产品后,这时候商家又开始介绍第二个阶段的费用,我不想他们的产品了
在诉讼过程中,您需要注意以下问题:1.确保自己的起诉符合《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条件;2.准备好相关证据材料,以证明自己的主张;3.遵守法院的各项规定和程序,如按时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