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规库

共收录 303236 条法规今日更新 50 条法规

您的当前位置: 找法网 > 法规库 > 正文

九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六个800-1000及三个30万吨”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部门:

发文字号:九府厅发[2008]17号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公布日期:2008-03-21

施行日期:2008-03-21

时效性:已失效

字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庐山管理局,九江、共青开发区管委会,云居山-柘林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市直及驻市有关单位:

《“六个800-1000及三个30万吨”工程实施方案》经2008年1月21日市政府第18次市长办公会议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OO八年三月二十一日

“六个800-1000及三个30万吨” 工程实施方案

为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围绕培植壮大骨干企业、引进重大产业项目,大力实施“六个800~1000及三个30万吨”工程,全力推进全市产业快速发展,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展沿江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实施大项目,做强大产业,促进大发展,实现大跨越。

二、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理清产业发展思路,明确产业发展重点,壮大产业经济规模,着力实施“六个800~1000及三个30万吨”工程。

1、“六个800~1000”具体如下:

⑴是至2010年石油化工业原油加工能力达到800~1000万吨;

⑵是在未来5~10年钢铁形成800~1000万吨的冶炼生产能力;

⑶是至2010年水泥生产能力再提升800~1000万吨;

⑷是电力装机容量力争达到800~1000万千瓦;

⑸是在未来10年内交通运输及其它先进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800~1000亿元;

⑹是纺织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800~1000亿元。

2、“三个30万吨”具体如下:

⑴是至2010年玻纤及其制品生产能力达到30万吨;

⑵是至2010年有机硅单体生产能力达到30万吨;

⑶是至2010年有色金属冶炼生产能力达到30万吨。

(二)阶段性目标

1、800~1000万吨原油加工能力。2008年初企业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达到650万吨;2009年实施Ⅱ常减压装置改造及二次加工配套项目;2010年形成原油综合生产能力800~1000万吨。

2、800~1000万吨钢铁冶炼生产能力。2007年钢铁生产能力120万吨;2008年形成240万吨;2009年形成400万吨钢铁生产能力;2010年开始实施630万吨冷轧薄板及镀锌板项目,2013年形成1000万吨的钢铁生产能力。

3、水泥产能再上800~1000万吨。2007年水泥产能1130万吨;2008年新增240万吨产能;2009年新增360万吨产能,2010年新增240万吨产能。至2010年,全市水泥产能达到2000万吨。

4、电力装机容量达到800~1000万千瓦。2007年电力装机容量211.4万千瓦;2008年达到217万千瓦;2009年达到221 万千瓦;2010年达到227万千瓦;2015年达到430万千瓦 ;2020年达到800万千瓦。

5、交通运输及其它先进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形成800~1000亿元。2007年主营业务收入120亿元;2008年达到160亿元;2009年达到260亿元;2010年达到360亿元;2015年达到800亿元。

6、纺织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800~1000亿元。2007年纺织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0亿元;2008年160亿元;2009年200亿元;2010年300亿元;2015年800亿元。

7、三个30万吨。玻纤生产能力2007年11万吨,2008年达到15万吨,2009年达到20万吨,2010年达到30万吨;有机硅生产能力2007年20万吨,2009年达到30万吨;有色金属冶炼能力2007年2万吨,2008年3万吨,2010年达到30万吨。

三、实施途径

立足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以现有骨干企业为核心,通过技术改造,积极争取项目方式,做大企业规模,增强企业实力,努力构筑区域中心城市的产业支撑。

(一)800~1000万吨原油加工能力。中石化九江分公司通过I常减压装置实施技术改造,2007年内形成企业原油 一次加工能力达到650万吨;同时,抓住沿江原油输油管道和九樟成品油管道的发展优势,积极争取项目,通过对Ⅱ常减压装置300~500万吨扩改,实施加氢裂化、催化裂化装置和焦化装置扩能等二次加工能力配套项目,至2010年企业原油加工综合生产能力800~1000万吨。围绕原油加工能力配套,重点争取PX、PTA等后续加工项目的尽快实施。着力延伸石化产业链,加快油化工及精细化工发展步伐,重点发展改性沥青、氟化工、化工新材料、生物化工及循环经济高新技术产业。

(二)800~1000万吨钢铁冶炼生产能力。江西九江钢铁厂有限公司在目前120万吨钢铁生产能力基础上,通过实施以新带旧综合利用改造项目,至2009年形成400万吨的钢铁生产能力。同时,力争新上630万吨冷轧薄板和镀锌板项目,争取引进新的钢铁生产及深加工项目,2015年企业力争形成800万吨~1000万吨钢铁生产能力,成为全省三大钢铁基地之一。

(三)水泥产能再上800~1000万吨。全市水泥行业已形成1130万吨的产能规模,要依托资源及沿江优势,不断拓展我市水泥的销售半径,进一步扩大水泥行业产能。以现有骨干水泥生产企业为依托,通过技术改造,新上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干法水泥生产项目。亚东水泥要在目前600万吨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启动四期建设,新增200万吨的水泥生产能力;彭泽兰丰水泥在完善现有生产能力的基础上,新上250万吨的水泥生产项目;德安三环水泥、九江鑫山水泥、修水鼎立水泥通过技术改造,各自增加120万吨的水泥生产能力。至2010年,全市水泥产能再上800~1000万吨,达到2000万吨的新台阶。

(四)电力装机容量达到800~1000万千瓦。

(1)火力发电。全市现有火力发电装机容量147万千瓦,要通过九江电厂四期“以大代小”,推进2×60万千瓦火电机组建设,至2010年,全市火力发电形成242万千瓦的装机容量。

(2)水力发电。全市已建成水电站147座,装机总量64.4万千瓦,根据江西省电力“十一五”规划,我市将新建水电站54座,新增装机容量4.8万千瓦。至2010年,全市水力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69.2万千瓦。

(3)风力发电。根据江西省“十一五”新能源发展规划,全省“十一五”期间装机容量全部集中在九江地区,其中星子大岭一期1.7万千瓦、庐山区长岭3.3万千瓦、都昌矶山湖2.95万千瓦、都昌老爷庙一期4.5万千瓦。至2010年全市风力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45万千瓦。

(4)核能发电。江西省铀矿储量、铀年产量占全国三分之一,彭泽帽子山厂址被专家誉为国内内陆地区建设核电条件最好的“原生态厂址”,将在“十二五”期间启动彭泽帽子山核电项目建设,其中一期建设2×125万千瓦,两台机组将分别于2015年、2016年投产,至2020年形成400万千瓦核电装机容量。

(五)交通运输及其他先进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形成800~1000亿元规模。

(1)汽车及其配套产业。一是昌铃集团九江分公司在目前汽车10万辆、发动机15万台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努力开发新的发动机产品系列及汽车车型,扩大产品销售,促进批量生产,实现达产达标。2009年开始启动二期规划投资,“十一五”期末形成年产汽车20万辆、发动机30万台的生产能力,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0亿元。围绕产品开发,不断提升企业生产规模,实现二期技改的达产达标,至2015年主营业务收入力争达到150亿元。二是大力发展汽车零配件业。以昌铃汽车的配套为重点,通过招商引资,吸引重点汽车零部件项目落户,形成一批重点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至2010年,昌铃汽车零部件当地配套率达到40%,2015年达到60%,形成100亿元的主营业务收入规模。至2015年,汽车及其配套产业力争形成250亿元的主营业务收入规模。

(2)船舶及其配套业。一是抓好船舶产业蓬勃发展的有利时机,推进江州联合造船、清华同方造船、银星造船、翔升造船、东海造船等骨干企业的万吨级船台建设,不断提升企业生产规模。二是发挥沿江优势,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努力形成一批新的船舶生产项目。三是围绕船舶产业配套,提升船舶产业的当地配套率。全市船舶生产能力要由目前38万载重吨提升到2010年117万载重吨,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0亿元,2015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0亿元。

(3)现代制造业。要加快以九江开发区为主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建设,依托现有项目,大力发展以液晶平板电视、冰箱、空调、太阳能热水器、直升机等为主的制造业,形成全市产业发展的新亮点;以城西港区为依托,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及高新技术产业。至2010年,九江开发区及其城西港区现代制造业要力争形成220亿元的主营业务收入规模,2015年达到400亿元。

(4)其他机械制造业。全市规模以上机械制造企业共   有75户,要以现有企业为基础,加快推进企业的改革、改制、改组步伐,通过靠大联强做大企业规模,充分发挥现有机械制造企业的发展潜力。

(六)纺织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800~1000亿元。

围绕做大产业规模,完善纺织产业链,着力发展四大板块。

(1)化纤原料板块。至2010年,粘胶纤维生产能力达到60万吨,2015年达到100万吨,形成250亿元的主营业务收入规模。

(2)棉纺板块。在提升棉纺规模的同时,不断提高精梳纱和无结头纱比重。至2010年,棉纺织达到180万锭,2015年达到220万锭,形成100亿元的主营业务收入规模。

(3)服装面料板块。围绕提高服装面料的配套率,大力发展织造、印染产业,服装面料的生产能力2010年达到2亿米,2015年达到6亿米,主营业务收入150亿元。

(4)服装板块。2010年服装生产能力达到2亿件,2015年达到5亿件,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00亿元。

(七)三个30万吨工程

(1)玻纤及其制品生产能力达到30万吨。以庐山区玻纤基地建设为平台,围绕玻纤纱扩能及玻纤制品深度加工,做大玻纤产业规模;要以巨石集团九江公司的扩能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天然气的接入工程,实施新的扩能项目,形成20万吨玻纤生产能力;至2010年玻纤及制品生产加工能力达到30万吨。

(2)有机硅单体生产能力达到30万吨。扩大有机硅单体生产规模,推进蓝星星火“20扩30”技改项目,至2010年有机硅单体生产能力达到30万吨。

(3)有色金属生产能力达到30万吨。依据矿产资源优势,着力推进深度加工,至2010年有色金属生产能力达到30万吨。一是铅、锌冶炼生产能力达到20万吨。二是铜、钨冶炼生产能力达到10万吨。

四、推进措施

(一)突出抓好核心企业。一是认真编制、实施相关产业发展规划。以核心企业为龙头,合理确定规划期内“六个800~1000及三个30万吨”工程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重点项目。突出围绕中石化九江分公司、江西九江钢厂有限公司、昌铃集团九江分公司、九江电厂、亚东水泥等一批重点骨干企业,着力推进项目实施,抓好目标、措施的落实。二是围绕核心企业产业链上下游延伸,精心包装一批产业招商项目,进行产业招商,吸引外来企业落户九江,参与核心企业的专业化协作及产业配套。三是加大国有企业改革力度,通过改制、改造、重组,促进国有资产合理流动,实现资产、效益的有效扩张。

(二)突出抓好重大项目。一是实施一批产业项目,以项目为抓手,以项目促增长。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围绕提高企业规模经济水平和产业集中度,建设一批重大项目,形成一批产业核心龙头企业,努力构筑“六个800~1000及三个30万吨”的基础。二是引进一批对“六个800~1000及三个30万吨”工程实施有重要影响的产业项目。突出提升招商引资质量,把亿元以上项目作为招商重点,以大项目推进大发展、快发展。三是加强重点项目管理。对重大项目进行重点跟踪、重点调度,定期调度项目进展情况,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前期推进和建设进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重大项目稳步推进,力争早安排、早启动、早开工、早见效。

(三)突出抓好发展平台。举全市之力抓好工业园区建设,不断拓宽“六个800~1000及三个30万吨”工程实施发展平台。一是突出做好园区产业规划。各园区要围绕产业基础及资源优势,制定产业规划,确定主导产业,推进产业聚集。二是突出园区发展特色。明确园区产业定位,做好园区规划,培植特色产业,形成发展特点。要突出重点,以重大项目的实施为依托,加快建成一批主导产业突出、产业配套程度高的成长型工业园区,推进园区发展的快速飞跃。三是加大支持园区建设力度。要给予工业园区相应的优惠发展政策,在土地政策、税收返还、融资、财政支持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推进园区供气、污水集中处理等公共设施建设。“六个800-1000及三个30万吨”工程的产业布局主要如下:

“800-1000万吨原油加工能力”工程产业布局主要为金安板块的中石化九江分公司及庐山区。

“800-1000万吨钢铁冶炼生产能力”工程产业布局为湖口金砂湾板块的江西九江钢厂有限公司。

“水泥产能再上800-1000万吨”工程的产业布局为码头镇板块、马?镇板块、九江县、德安县。

“电力装机容量达到800-1000万千瓦”工程的布局为金安板块、彭泽县、都昌县、星子县。

“交通运输及其他先进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形成800-1000亿元”工程的产业布局为九江开发区、城西港区及码头镇板块、湖口金砂湾板块、马?镇板块及庐山区的船舶制造。

“纺织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800-1000亿元”工程的产业布局主要为:共青开发区、德安工业园、瑞昌工业园、彭泽工业园及庐山区姑塘。

“玻纤及其制品生产能力达到30万吨”工程的产业布局主要为庐山区及九江开发区。

“有机硅单体生产能力达到30万吨”工程的产业布局为永修星火工业园。

“有色金属生产能力达到30万吨”工程的产业布局为修水县、瑞昌市、湖口县及武宁县。

(四)突出抓好要素保障。优化各类要素的合理调度,确保资源、能源、土地等要素优先向重点项目、核心企业、支柱产业倾斜;要着力推进产业科技进步,不断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一是加大煤电油运支持力度。煤电油运优先满足有关企业、园区、产业发展的煤电油运供应确保其正常运行需要。二是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将核心企业、重点项目作为信贷支持重点,积极做好融资推介,协调各商业银行积极跟踪,优先满足其发展资金需求。三是加大建设用地支持力度。对重大项目用地需求,优先列入用地计划,安排建设用地指标。四是加快以核心企业为主的技术中心建设,加大品牌创建工作力度,加强科研人才的引进,整体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五)突出抓好保障机制。一是高层推动机制。对“六个800~1000及三个30万吨”工程实施有重大影响的产业项目,市县(区)领导将全力推进,争取重大项目的落户。同时,抓好重大项目的服务跟进,实行市领导带部门的挂点制度(详见附表)。全面做好各项服务。二是建立重大项目例会制度。通过召开调度会、座谈会或现场办公会等形式,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六)突出抓好工作机制。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六个800~1000及三个30万吨”工程由市加快产业经济发展领导小组负责推进,市政府领导作为挂片领导,协调服务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经贸委;

二是部门分片推进。成立以相关部门为主的分片推进办公室,具体分工如下:

市经贸委牵头,市发改委、市国土资源局、市环保局、市质监局、九江供电公司、市建材集团配合,负责原油加工、钢铁、玻纤三个方面的推进工作;

市发改委牵头,市经贸委、市供电公司配合,负责电力方面的推进工作;

市商务局牵头,市环保局、市建材集团配合,负责水泥方面的推进工作;

市质监局牵头、市纺织集团公司配合,负责纺织服装方面的推进工作;

九江开发区牵头,九江船舶工业总公司、市机电集团配合,负责交通运输及其他先进制造业的推进工作。

市国土资源局牵头,市环保局、市冶煤集团公司配合,负责有色冶炼方面的推进工作;

永修县政府牵头、市轻化集团配合,负责有机硅方面的推进工作;

三是建立监测分析制度。各分片推进办公室每季度负责调度分片产业的发展情况、重点项目的推进情况及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由协调服务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通报。

(七)突出抓好目标落实。各分片推进办公室根据各项年度目标,抓好目标分解,落实目标责任,将目标落实到各县(市、区)、各企业,并作为对各单位及各县(区)年度目标考核的具体内容。

附:六个“800-1000及三个30万吨”工程目标分解及挂片领导和责任部门明细表(略)

江西省九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免责声明: 找法网法规库法规文件均转载自:政府网、政报、媒体等公开出版物,对本文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请核对正式出版物、原件和来源。全国客服热线:400-666-2035。

扫一扫关注,了解更多法律知识

遇事找法,从找法网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