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规库

共收录 303233 条法规今日更新 50 条法规

您的当前位置: 找法网 > 法规库 > 正文

蚌埠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

发布部门:

发文字号:蚌政[2005]107号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公布日期:2005-12-01

施行日期:2005-12-01

时效性:已失效

字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为加强我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防震减灾工作,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国发[2004]25号)、省政府《关于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皖政[2004]93号)和全国、全省防震减灾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我市是全省仅有的6个7度以上设防的城市之一,在地震地质环境上,位于大华北块南缘,区域内小断裂发育丰富,存在着发生破坏性地震的背景。近年来,我市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和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地震综合防御能力不断提高。但目前我市防震减灾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全民的防震减灾意识不强;有些县(区)在贯彻落实“把防震减灾列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上重视不够,防震减灾投入严重不足,地震监测设施落后,监测现代化水平不高;群测群防管理和业务开展还需完善;依法管理抗震设防和重要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尚未列入建设工程审批管理程序;部分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依法履行职责不到位。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切实加以解决。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防震减灾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防震减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突出重点,全面防御;健全体系,强化管理;社会参与,共同抵御,进一步完善防震减灾三大工作体系和管理机制,依靠科技和法制,动员全社会力量,不断提高综合防震减灾能力,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可靠的保障。到2020年,具备抗御7度地震的能力,力争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二、重点工作

(一)提高地震监测预报能力

进一步优化全市地方地震监测台网布局,认真抓好地方特色的骨干测报站建设,加强观测设备改造和技术升级,逐步实现观测设备数字化。每个县要确保一个专业地震观测站的达标建设。新建的重要建筑群和重要生命线工程必须设置强震动监测设施。加强群测群防信息网的建设管理,切实发挥 “三网一员” (地震宏观观测网、灾情速报网、科普知识宣传网和防震减灾助理员)的作用。

进一步加强地震监测预报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防震减灾中的重要作用,及时捕捉地震前兆信息,加强震情会商,严密监视震情。要按照《地震监测管理条例》(国务院令409号)的要求,依法加强对地震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的保护,确保观测质量不受影响。

(二)重视城乡建设的地震安全工作

各级政府要牢固树立“宁可千年不震,不可一日不防”的思想,加强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管理,把一般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核定和重要建设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列入基本建设管理审批程序。各有关建设部门要互相配合,把抗震设防要求作为项目可行性论证、工程设计和施工审批的必备内容,严格把关,确保建设工程按科学的抗震设计参数进行设计、施工,提高建设工程的抗震能力。积极推进城市的地震活断层探测、震害预测和地震小区划工作。在制定国土利用规划、城乡规划和小城镇规划时必须充分考虑潜在的地震危险。根据条件,组织开展已建工程的抗震性能普查,对不具备本地抗震设防要求的建筑要进行抗震加固。

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并尽快改变农村民居基本不设防的状况,努力提高农村居民的居住安全水平,地震、建设部门要加强农村民居建设抗震知识宣传,推广实用的民居建设标准图集,把抗震设防科普知识普及到农户,努力把建设安全农居变为广大农民维护自身安全的自觉行动。各级建设、地震部门要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提高农居建设施工质量。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工程试点,逐步提高农村民居的抗震能力。

(三)提升地震应急反应和救助能力

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及大中型企业要制定和定期修订《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真正做到组织到位、人员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要建立完善地震应急检查工作制度,地震部门要定期会同发展改革、民政、建设、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部门加强地震应急工作检查,适时组织地震应急演习,不断完善应急工作程序和协调联动机制,做到临震不乱、行动迅速、决策科学、处置有力。各级政府、各部门要积极支持地震应急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基础数据库建设,按地震部门的要求定期上报有关基础资料,为地震应急提供技术和信息保障。在城市规划中,要结合广场、绿地、公园的建设,规划、设置必要的避难场所和疏散通道。积极推进社区地震应急抢险救灾自愿者队伍建设,加强地震抢险救灾的业务培训,提高居民的自救与互救能力。

(四)增强全民的防震减灾意识

加强防震减灾知识教育,领导是关键,广大青少年学生是重点。各级地震、教育、科技、农业等部门及城市社区要积极配合,逐步建立广覆盖、多形式的宣传网络,形成长效宣传工作机制。要进一步完善防震减灾讲座和报告会制度,积极组织防震减灾知识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活动。进一步完善中小学生地震知识讲座制度,教育、地震、科协等部门要把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纳入学校科普活动之中。2007年前,以科技馆为依托建成地震科普教育基地,市及各县要分别挂牌一所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

(五)认真编制好“十一五”防震减灾规划

各级政府要认真总结防震工作的经验,按照新时期防震减灾的目标,进一步理清思路,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防震减灾“十一五”发展规划,加强协调,抓好落实,确保防震减灾适应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六)进一步健全完善群测群防网工作

我国在地震监测预报上实行的是专家与群众相结合的工作体系,群测群防是地方地震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实现地震短临预报突破的重要环节。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明确群测群防工作的意义,高度重视,把群测群防工作经费列入本级政府的预算,确保群测群防业务开展的正常支出。

三、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要把防震减灾工作作为保障社会公共安全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任务,列入议事日程,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工作体系,充实工作力量,依法履行管理职责。把防震减灾列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防震减灾需求相适应的投入机制,加大对地震监测、预防、救助和宣传教育的投入,不断改善工作条件,提高地震监测技术水平。

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各级领导干部要本着对党、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正确地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把防震减灾工作抓紧抓好并落到实处。

二00五年十二月一日

蚌埠市人民政府

免责声明: 找法网法规库法规文件均转载自:政府网、政报、媒体等公开出版物,对本文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请核对正式出版物、原件和来源。全国客服热线:400-666-2035。

扫一扫关注,了解更多法律知识

遇事找法,从找法网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