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规库

共收录 303233 条法规今日更新 50 条法规

您的当前位置: 找法网 > 法规库 > 正文

四川省宜宾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地震局关于加强我市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防震减灾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发布部门:

发文字号:宜府办函(2007)73号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公布日期:2007-04-25

施行日期:2007-04-25

时效性:已失效

字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级有关部门:

市地震局《关于加强我市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防震减灾工作的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OO七年四月二十五日

关于加强我市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防震减灾工作的意见

市地震局

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地震局关于加强我省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防震减灾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川办发[2006]49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加强我市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防震减灾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工作目标和原则

(一)工作目标。“十一五”期末,基本实现我市各区县城区具备综合抗御6级左右,相当于各地区地震基本烈度的地震能力目标。

(二)工作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把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坚持依法行政,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坚持科学减灾,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实行科学决策,提高减灾实效;坚持统筹兼顾,实现城乡和区域防震减灾工作协调发展;坚持公众参与,形成全社会共同抗御地震灾害的局面。

二、加强地震监测预报

(一)加强监测台网建设,消除监测盲区。“十一五”期间建成全数字化监测台网,消除地震监测盲区,使我市具备监测1.0级以上地震的能力,地震速报时间缩短为5分钟,提高地震监测预报水平。加强敏感地区的短临跟踪监测。城市重要建筑群和生命线工程必须设置强震动监测设施。

(二)继续坚持震情跟踪会商制度。坚持专家预测、地震部门把关和政府应急管理风险决策相结合,努力实现有减灾实效的地震短临预报。由地震部门牵头制订我市的震情短临跟踪方案。探索和完善地震预测判据和指标,提出和建立适应我市地震预测 判定指标体系。加强地震预测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和应用,增加地震预测判定的综合能力,实时应用到地震分析预报中。完善我市地震信息检测、传递系统,及时上报、处理地震信息,提高地震信息传递的速度和准确度。在坚持日常分析会商的基础上,对出现的新的异常情况要及时进行研究和分析;发现重大异常情况时要组织紧急会商,提高地震预测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组织开展地震发生规律研究,及时收集、落实和上报各类与地震有关的异常信息,实时掌握震情的发展和动向。

(三)完善地震群测群防网络。各区县要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加强群测群防工作的政策措施,积极推进我市的地震宏观测报网、地震灾害速报网和地震知识宣传网建设,各区县在每个乡镇设置1名防震减灾助理员(由各乡、镇相关负责人兼职担任),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群测群防网络。因地制宜开展地下水、气体、动物、气象气候等地震宏观观察,充分发挥群测群防在地震短临预报、灾情信息报告和普及地震知识中的重要作用。健全完善群测群防经费渠道,稳定群测群防工作队伍。

三、全面提高地震防御能力

(一)高度重视城市建设的地震安全。国土利用规划和城乡规划必须依据地震活动断层探测或地震小区划的结果,充分考虑潜在的地震危险。依法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与监督,新建、改建、扩建的一般工业和民用建筑必须依据地震区划图进行抗震设防。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要把抗震设防要求作为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工程设计和施工审批的必备内容。各区县要强化防御措施,大力推进城市地震安全工程,加强紧急避难场所和应急疏散通道建设,提升整体综合防御能力。要特别重视重大活动的防震对策和地震预警工作。2010年前,各区县完成城市建筑物抗震性能普查工作,做好抗震加固和城市改造。对水库(包括水电站)特别是病险水库、城镇上游或位置重要水库、易燃易爆易泄漏有害物质的重大建设工程、生命线工程必须进行抗震性能鉴定和查险加固。及时改造和加固各类危、旧校舍。

(二)加快推进农村民居防震保安工作。各级人民政府要把防震减灾知识普及到乡村及农户,使广大农民把建设安全农居变为维护自身生命安全的自觉行为;加强对农村民居防震保安工作的领导,制订农村民居防震保安规划,探索和建立相应的扶持政策,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力推进“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工程”建设,积极引导农民建设安全住房。地震、规建部门要加强农村民居抗震实用技术研究、推广和指导,制订农房建设技术标准,推广科学合理、经济适用、符合当地风俗习惯的农村民居设计图集和施工技术指南。建立农村防震抗震技术服务网络,开展农村建筑工匠培训,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提高农居建设施工质量。

(三)大力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地震、教育、科技、农业部门及城市社区与乡镇要制订防震减灾宣传教育计划,建立和完善宣传网络。把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普及纳入文明社区活动中并作为“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活动的重要内容,大力开展防震减灾知识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的“三进”活动。把防震减灾知识纳入中小学生课外读物和科普活动中, 2007年底,各区县至少要建立1所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新闻媒体要进一步支持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工作,提高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效果。各区县要加强基层宣传员的培训,组织防震减灾宣讲团开展经常性的科普宣传活动。

(四)加强防震减灾工作队伍建设。各区县要在全面履行防震减灾职能的同时,进一步完善防震减灾工作领导指挥体系,按《防震减灾法》规定,确保防震减灾事业经费的投入,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工作条件,完善机构和防震减灾职能职责的落实,保证队伍稳定,充分调动和发挥其在防震减灾中的作用。

四、提高地震应急处置能力

(一)提高地震应急救援的指挥协调能力。全面贯彻落实《宜宾市地震应急预案》,市政府各部门间要加强协调配合,完善政府应急指挥功能。2007年,各区县要尽快修订完成地震应急预案。推进重大工程预警系统建设,促进城市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建设,加强政府地震应急指挥与协调的技术保障。实现破坏性地震速报后快速响应,启动应急预案时间不超过10分钟,1小时内有组织地开展救援行动。

(二)加强应急和救援队伍建设。推进以市公安消防支队为基础的市地震应急工作队伍建设。各区县应充分考虑本地区地震灾害和其他灾害的实际情况,逐步开展救援专业队伍、企业和社区等基层单位的救援队伍、志愿者队伍等群众广泛参与的应急救援工作队伍建设,逐步形成多层次、全社会参与的地震应急救援体系。购置应急工作用车,补充完善各类应急设备,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三)加强城镇地震应急能力建设。充分重视城镇抵御地震灾害能力的建设。在城镇新建规划和旧城改造规划过程中应将应急避难场所作为城镇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城镇的实际情况合理布局,按建设标准配备水、电、气、消防、卫生、医疗、食品、照明、交通、物资仓库等生活和救助设施,完善城镇的应急功能。地震、规建、民政等部门要通力协作,加强我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逐步向区县推进此项工作,按省上要求力争在2020年使我市市区城市有可以容纳30%以上城市人口的避难场所。

(四)加强培训与演练体系建设。在整合和完善现有各类与公共安全、应急救援有关的培训与演练设施的基础上加强专业培训和演练基础建设,规范培训和训练内容,扩大培训范围。加强各级人民政府地震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全民公共安全意识和素质。

(五)加强应急救援示范项目建设。开展应急管理、生命救援、科普宣传、志愿者队伍等方面的示范项目,建设社区、企业和学校等基层应急管理和救援队伍示范单位。总结推广示范项目的先进经验,提高全社会预防和处置地震灾害事件的能力。

五、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组织领导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区县人民政府要建立健全防震减灾组织领导体系,定期研究解决防震减灾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并建立监督检查制度,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建立和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防震减灾要求相适应的投入机制,将防震减灾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

(二)加强协调配合。地震、规建、民政、发展改革、财政、国土资源等有关部门要在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负责,密切配合,落实防震减灾规划确定的主要任务,切实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指导和协调,共同做好防震减灾工作。

四川省宜宾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免责声明: 找法网法规库法规文件均转载自:政府网、政报、媒体等公开出版物,对本文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请核对正式出版物、原件和来源。全国客服热线:400-666-2035。

扫一扫关注,了解更多法律知识

遇事找法,从找法网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