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规库

共收录 303235 条法规今日更新 50 条法规

您的当前位置: 找法网 > 法规库 > 正文

重庆市地方税务局关于印发委托代征管理办法的通知

发布部门:

发文字号:渝地税发(2004)250号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公布日期:2004-10-28

施行日期:2004-10-28

时效性:现行有效

字号

各区县(自治县、市)地方税务局,市局各直属单位:

现将市局制定的《重庆市地方税收委托代征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各单位结合本单位的工作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00四年十月二十八日

重庆市地方税收委托代征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我市地方税收委托代征行为,加强税收源泉控管,保证税款及时足额入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委托代征是地方税务机关为了有利于税款征收或者方便纳税人缴纳税款,根据国家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委托代征人代表地方税务机关依照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征收税款的一种征收方式。

第三条 地方税收征管应坚持以税务机关直接征收为主,委托代征等其它征收方式为辅的原则。委托代征以国家税收法律、行政法规及规章为依据,以委托方依法委托、受托方自愿接受为原则。

第四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各级地方税务机关及代征代缴税款的单位(以下简称代征人)。

第五条 主管地税机关根据下列因素确定代征人:

(一)与纳税人有管理关系;

(二)与纳税人有经济利益关系;

(三)与纳税人有地缘关系;

(四)拥有其他税收控管和方便纳税人的有利条件。

代征人以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或者行业行政主管部门为主。

第六条 代征单位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备法人资格;

(二)在当地有固定办公场所;

(三)组织机构健全,管理制度完善;

(四)有专职的办税人员负责管理具体代征工作

(五)恪守信用。

第七条 异地缴纳的税收实行委托代征的受托人必须是税务机关。

第八条 代征人的代征资格由各区县(自治县、市)地方税务局、市局各直属单位依据本办法规定的原则、条件确定。

第九条 地方税收委托代征的范围是属地方税务机关征收权限内的零星分散和异地缴纳的税收。

税务机关不得委托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义务的扣缴义务人代征税款。

第十条 委托代征的具体项目除重庆市地方税务局统一确定的外,由各区县(自治县、市)地方税务局、市局直属单位根据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结合税收征管工作的实际需要确定。

第十一条 税务机关在确定代征人之后,委托代征人代征税款之前,应以区县(自治县、市)地方税务局或市局直属单位的名义与受托单位签订《委托代征税(费)款协议书》,并核发《委托代征证书》确立委托代征关系。《委托代征证书》由重庆市地方税务局统一印制。

签定《委托代征税(费)款协议书》、核发《委托代征证书》的最长期限为一年。期满后需继续委托代征的,经审核仍符合代征资格的,重新签定《委托代征税(费)款协议书》、核发《委托代征证书》

第十二条 《委托代征税(费)款协议书》应明确如下内容:

(一)委托税务机关、受托单位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

(二)代征的范围和项目;

(三)代征的税种、计税标准(税额)及税款征收环节、征收时间;

(四)票、款结报缴销期限和额度;

(五)委托税务机关和受托单位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六)代征手续费标准;

(七)违约责任;

(八)其他有关事项。

第十三条 代征人持《委托代征证书》按协议书约定的代征内容、代征权限、期限,以委托的税务机关的名义进行税款代征代缴工作。

第十四条 代征人应按照协议的要求,独立履行代征税款责任,不得以任何名义或形式委托其他单位或个人代征税款。

代征人不得对纳税人核定税收定额、实施税务检查和处罚。

第十五条 代征人应确定专人负责代征税款工作。经办人员必须熟悉所代征税收的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并在主管地税机关的指导下开展工作。

第十六条 代征人在代征过程中同纳税人发生争议或纳税人拒绝代征的,应当在24小时内报告主管地税机关,并配合税务机关依法处理。

第十七条 主管地税机关应对代征人以及经办人员进行指导、辅导和培训,应定期或不定期对代征人的税款征收缴纳及票证使用情况进行检查。

第十八条 地税机关发现代征人有违约行为的,应及时通知纠正;情节严重的,应发出《终止委托代征税(费)款协议通知书》终止委托代征,并依法追究代征人的违约责任。

第十九条 如遇国家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废止或修订,主管地税机关应及时通知代征人,并修改有关代征税款协议书或者终止委托代征税款行为。代征人因被代征人或不可抗力等原因而无法履行代征义务的,应及时通知主管地税机关。

第二十条 代征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主管地税机关有权单方终止委托代征行为:

1.代征人被合并、撤销的;

2.未按照委托代征税款协议书规定办理代征业务的;

3.代征人玩忽职守,不征或少征税款的;

4.代征人故意刁难纳税人或者滥用职权多征税款的;

5.主管地税机关认为有必要终止代征关系的。

第二十一条 主管地税机关或者代征人按上述有关规定单方面终止委托代征关系的,终止方应及时通知另一方,同时公布终止协议,收回《委托代征证书》并结清税款,完善税票、税款解缴手续。

第二十二条 主管地税机关向代征人提供税收票证时,领、发双方必须按规定办理领用、登记手续,并定期进行结报缴销。代征人应指定专人负责税收票证的管理工作,严格按规定使用、管理税收票证,保证税票和税款的安全。

第二十三条 代征人在代征税款时应向纳税人开具地税机关规定的完税凭证。

第二十四条 代征人应设置税款征收底册和账簿,按照主管地税机关规定的期限报送《委托代征税款报告表》及其他有关资料。

第二十五条 代征人应按主管地税机关的要求及时足额汇总缴纳代征税款,严格执行“限期限额”制度,不得截留或者挪用代征税款。

第二十六条 主管地税机关按规定付给代征人代征税款手续费。手续费的支付按有关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比例执行。代征人不得从代征税款中坐扣。

第二十七条 随同委托代征税款征收的各项基金、附加费适用本办法。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由重庆市地方税务局负责解释,各区县(自治县、市)地方税务局、市局各直属单位依据本办法组织实施。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施行。原《重庆市地方税收委托代征管理试行办法》同时废止。

附件:1.《委托代征税(费)款协议书》

2.《终止委托代征税(费)款协议通知书》

附件1

委托代征税(费)款协议书

地税代征 字( )第 号

甲 方: 乙 方:

地 址: 地 址:

联系人: 财务负责人:

联系电话: 联系电话:

为加强税收征收管理、保障国家税收收入,甲、乙双方经协商签订以下委托代征税款协议:

一、甲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第四十四条及《重庆市地方税收委托代征管理办法》的规定,委托乙方代征税款。

二、乙方应按下列要求代地税机关征收税款:

(一)代征范围:

(二)代征对象:

(三)代征税种:

(四)代征时间:

三、乙方应按票证规定的“限期限额”要求( )解缴税款,并按照地税机关的票证管理规定领取、使用、保管、缴销有关凭证,设置代征税款征收底册和账簿,按照主管地税机关规定的期限报送《委托代征税款报告表》及其他有关资料。

四、乙方在代征过程中遇纳税人拒绝纳税时,应在24小时内报告甲方,由甲方依法处理,乙方不得对纳税人进行处罚。

五、代征手续费

(一)甲方应按照代征营业税、城市建设维护税税款的 %,代征印花税税款的 %支付给乙方代征税款手续费,代征费用由乙方负责。同时代征代缴的教育费附加、交通重点建设附加费不支付手续费。

(二)本协议提取手续费比例,如遇财政部门调整,以财政部门确定的比例为准。

六、甲方有责任对乙方的代征工作进行指导。因国家税收法律、法规、规章的废止或修订致使本协议失效或部分失效时,甲方负有及时通知乙方的义务和单方面终止协议的权利。

七、甲方有权随时检查乙方代征税款的情况。

八、违约责任

(一)甲方违反本协议,乙方有权单方面终止本协议并按照有关法律规定要求甲方履行义务。

(二)乙方违反本协议,甲方有权单方面终止本协议,拒绝支付手续费,依法追究乙方的违约责任。

(三)因乙方责任,未代征或少代征等原因造成税款损失,由乙方全额赔偿。乙方未按规定期限解缴税款,甲方除向乙方追收税款外,按日加收滞欠税款万分之五的滞纳金。

九、本协议未尽事宜,由双方协商确定。

十、协议时效:自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

十一、本协议书一式三份(附委托代征清单),甲方两份,乙方一份。

甲 方 (章) 乙 方 (章)

法定代表人(签字): 法定代表人(签字):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委托代征税(费)款清单

代征对象 代征税种 每月代征税额 备 注

填表说明:

1.具体代征对象能确定的填制本表,作为《委托代征税(费)款协议书》的附表;不能确定的不填制本表,按纳税人的行业、规模等确定代征税款的标准,另附纸说明。

2.本表一式三份,主管地税机关二份,代征人一份。

附件2

终止委托代征税(费)款协议通知书

地税代征止字[ ]第 号

因 ,我局决定终止 年 月 日与你(你单位)签定的委托代征税(费)款协议书,请接到通知即日起停止代征税(费)款,于 年 月 日前到 结清代征税(费)款、缴销票证并交回委托代征税款证书。

地税机关(公章)

年 月 日

填写须知:

1.适用范围:因国家税收法律、法规、规章的废止或代征单位违约等原因,需要终止委托代征税(费)款协议时使用。

2.本文书为A4型竖式,一式二份,主管地税机关一份,代征单位一份。

重庆市地方税务局

免责声明: 找法网法规库法规文件均转载自:政府网、政报、媒体等公开出版物,对本文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请核对正式出版物、原件和来源。全国客服热线:400-666-2035。

扫一扫关注,了解更多法律知识

遇事找法,从找法网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