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规库

共收录 303236 条法规今日更新 50 条法规

您的当前位置: 找法网 > 法规库 > 正文

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社区预防、控制非典型肺炎工作的意见

发布部门: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

发文字号:京办发[2003]15号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公布日期:2003-04-28

施行日期:2003-04-28

时效性:已失效

字号

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首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战胜这场突如其来的疫病灾害,需要街道、社区、乡镇、村(以下简称社区)及社区内所有企、事业单位及全体居民的广泛参与和大力支持。因此,必须迅速调动一切力量,整合社区各类资源,使社区各方面的力量和全体居民充分动员起来、组织起来、行动起来,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这场抗击非典型肺炎的战斗,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协作,群防群治,及时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非典型肺炎的传播,打赢这场防治非典型肺炎的人民战争。

一、社区防控非典型肺炎工作的目标和基本要求

社区防控非典型肺炎工作的目标是:社区内居民不发生非典型肺炎疫情,或疫情发生后迅速控制在最低限度。第一,有效预防非典型肺炎的传播,让健康人群免受传染。第二,及时切断非典型肺炎传播途径,有效控制疫情扩散,及时发现和报告疫情,使非典型肺炎病人和疑似病人得到有效诊断、治疗和尽早康复;采取果断措施,对同非典型肺炎病人及疑似病人密切接触的人员、受非典型肺炎污染的地点和物品尽快实施有效隔离。第三,维护社区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维护社会稳定。

社区防控非典型肺炎工作的基本要求是:认真贯彻中央提出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方针,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对于健康人群,做到早预防、勤检测、少流动;对于非典型肺炎病人和疑似病人,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对于与非典型肺炎病人、疑似病人密切接触人员以及受非典型肺炎污染的地点和物品,做到早调查、快隔离、常监测、有保障。

二、社区防控非典型肺炎工作的职责任务

1.做好宣传、教育、引导工作。及时向居民传达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关于防治非典型肺炎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充分向居民宣传防控非典型肺炎的知识和疫情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强与居民的沟通、联系,耐心细致做好思想工作,有效缓解居民的恐惧心理;引导居民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协助居民从个人做起,搞好家庭和公共卫生;建立与居民的信息沟通渠道,解答居民提出的问题,帮助居民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困难。

2.做好健康人群的安全防护工作。组织和协助居民家庭搞好个人卫生、家庭卫生和自我预防,按照规定定期对各类公共和公用场所进行预防性消毒;督促居民坚持自测体温,向农村居民配发体温计,劝导居民尽量减少外出;可以根据居民的要求,通过劝阻方式减少外来人员进入社区;定期对居民和外来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封闭式管理的小区可以设置红外线体温测量仪。

3.做好疫情监测和上报工作。随时掌握社区内疫情动态,发现发烧病人立即向上级组织或医疗卫生部门报告,动员居民协助疫情监察并及时报告疫情。

4.做好隔离人员、隔离场所的管理和服务工作。组建专门队伍对分散隔离观察人员进行定期监查,并建立台帐制度;依法阻止隔离观察人员外出;通过电话等形式对隔离观察人员的自我防护进行指导,有条件的可以开通心理咨询热线,帮助隔离观察人员调整心态,消除恐慌;为隔离观察人员提供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对隔离观察人员家庭生活垃圾消毒后进行处理。协助上级主管部门做好隔离场所的管理和保障工作。

5.做好公共卫生工作。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对公共场所、居民楼院、下水道定期消毒;关闭通风条件不好,容易发生传染的场所;监督、检查社区内社会单位的公共卫生清洁工作。

6.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稳定群众情绪,维护好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协调公安、城管、联防等部门加强治安管理,正确处理可能发生的人民内部矛盾,防止矛盾激化;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性,阻止谣言传播和各种敌对势力借机滋事。

7.协助上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做好其他防治非典型肺炎的工作。

三、社区防控非典型肺炎工作的动员和组织机制

1.建立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的防控工作领导机制。按照属地原则,社区党组织在防控非典型肺炎工作中承担领导责任,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辖区内各个单位、各种组织,通过建立联系会议制度,信息收集、反馈制度,督促检查制度等,集中调配政府资源、社会资源和社区资源。社区单位既要完成好上级部门下达的防控非典型肺炎任务,又必须主动配合社区开展工作,并接受社区的协调和监督。

2.建立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防控工作民主自治机制。在防控非典型肺炎工作中,对于社区采取的各项措施,如公共场所的消毒、外来人员的管理、隔离观察人员的监控、社会治安的防范等,要充分征求居民的意见和建议,调动群众防控非典型肺炎的主动性,增强自觉性。培育“守望相助,疾病相抚”的社区理念,引导居民相互关爱,同舟共济,共度难关。

3.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中心的社区卫生资源整合机制。社区内所有医疗资源统一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进行协调和组织。通过整合医疗资源,划定责任区域,明确责任人职责,并建立当日报告、汇总制度,形成医疗监控网络,使医疗监控覆盖整个社区。社区单位医疗机构要自觉服从社区的协调和组织,主动配合开展工作。

4.建立居民广泛参与的防控工作动员机制。通过各种方式动员居民自觉地搞好个人和家庭防护,积极参与社区集体防护工作;鼓励居民对疫情信息和其他不利于防控工作的情况进行举报;动员社区内各类医护人员在加强自我保护的前提下,积极参与社区的防控工作。要求社区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主动做好群众工作,带头维护大局,带头帮助他人,带头服从指挥,始终站在抗击非典型肺炎的第一线。组织社区志愿者充分发挥骨干作用,承担各种重要任务。

四、社区防控非典型肺炎工作的组织体系

在区县党委和政府领导下,街道、乡镇党政组织对辖区非典型肺炎防控工作负总责,建立非典型肺炎防控工作指挥部,统一组织、领导、协调辖区内的防控工作。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和辖区内各企业、机关、学校等单位也要相应建立非典型肺炎防控工作指挥小组。街道、乡镇非典型肺炎防控工作指挥部除设办公室外,一般还应设以下工作机构:

疫情监控组。主要负责分散隔离人员的监控,公共场所的消毒,疫情信息的收集,非典型肺炎病人出院后的追踪随访等工作。疫情监控组一般设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

宣传教育组。主要负责向居民宣传防控非典型肺炎知识,做好居民的思想政治工作,收集群众的反映,发现、总结、宣传抗击非典型肺炎斗争中的先进事迹。

生活保障组。主要负责分散隔离人员家庭的生活服务工作和社区弱势群体的帮扶工作。

治安防范组。主要负责社区防控非典型肺炎工作中的社会治安、社会稳定和政治安定工作。

要实行街道、乡镇、社区居民委员会、村及企事业单位分级管理和分级负责制。领导干部要明确分工,分片包户,动员和组织居民形成覆盖全社区的防控网。

五、社区防控非典型肺炎工作的保障措施

1.社区防控体系纳入区县防控体系,相互衔接,形成一体。区县政府下达的防控非典型肺炎的各项任务和各项措施落实情况的督查要统一出口,避免政出多门。建立社区向区县政府日报制度,规范日报制度的内容、程序和上报时间。

2.建立通畅的信息渠道。社区居委会和村委会要建立居民家庭信息采集制度,对健康人群家庭定期采集信息,对分散隔离人员家庭随时采集信息。社区内单位也要建立信息采集制度,重要信息要随时上报社区防控指挥部,其他信息建立日报制度。社区防控指挥部要及时将信息归纳整理,上报区县政府和有关部门。流行病学调查所得信息,政府要及时向社区通报,便于社区开展隔离防护和服务保障工作,使防控工作信息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链。跨区域的信息反馈,由上一级政府统一及时协调。所有社区都要开通24小时值班电话。

3.公安机关和社区民警要依法参与和协助社区开展防控工作,维护防控工作的正常秩序,保障防控工作正常进行。

4.保障医务人员和前线工作人员的健康。要加强医务人员的自身防护,合理安排他们的休整;对参与隔离人员或隔离场所的管理服务人员,要做好必要的防护,防止受到感染。

5.加强对社区防控工作的指导和支持。上级政府要组织医务人员具体指导社区的防控工作,给社区提供必要的设备和物资。社区财力有困难的,由区县政府提供必要的设备支持和经费保障。

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免责声明: 找法网法规库法规文件均转载自:政府网、政报、媒体等公开出版物,对本文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请核对正式出版物、原件和来源。全国客服热线:400-666-2035。

扫一扫关注,了解更多法律知识

遇事找法,从找法网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