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规库

共收录 303235 条法规今日更新 50 条法规

您的当前位置: 找法网 > 法规库 > 正文

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宝山区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发布部门:宝山区人民政府

发文字号:宝府[2004]64号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公布日期:2004-04-26

施行日期:2004-04-26

时效性:已失效

字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委、办、局:

《宝山区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03-2005年)》已经2004年4月5日区政府第33次常务会议原则通过,现予印发。

特此通知

二○○四年四月二十六日

宝山区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03-2005年)

为了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及《上海市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落实全国防治非典工作会议和上海市卫生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完善本区公共卫生体系,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维护城市安全,努力实现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宝山区“一年小变样、三年中变样、五年大变样”的目标,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背景情况

宝山区占地面积425平方公里,共有5个街道、9个镇、2个乡和2个工业园区,常住人口122万人,其中户籍人口82万人, 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16.53%.近几年来,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本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取得了重大的进步。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为193.75/10万,血吸虫病、脊髓灰质炎等12种传染病已被消灭。平均期望寿命78.48岁,男性76.4岁,女性80.60岁。婴儿死亡率5.45‰,孕产妇死亡率0/10万。1997年,本区在全市率先成立了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1999年又在全市率先成立了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1999年起,全区地段医院分步实现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职能转变。目前,本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1个,包括三级医院1个,二级医院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个,专业机构(区CDC、区卫监所、妇幼所、救护站、血办、区爱卫办)6个,卫生学校1个。全区公共卫生机构功能正在逐步由传染病防治向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并重拓展,已初步构建起由疾病预防、医疗服务和卫生监督三大体系组成的公共卫生体系框架。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我区的公共卫生体系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从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要求及应对今后可能出现的各种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严峻挑战来看,特别是经过SARS的考验以来,本区公共卫生体系表现出明显的差距和薄弱环节:一是卫生总投入不足,公共卫生经费偏低,制约了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二是公共卫生管理体制还不顺,资源整合和协调性较弱,资源利用效率和研究水平有待提高;三是公共卫生人员整体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专业人才较为缺乏,医护人员的预防意识和预防医学知识培训亟待加强;四是公共卫生基础设施薄弱,信息管理上缺乏现代化手段,信息传输网络不健全;五是突发事件应急机制不健全,处理和管理危机能力须加强;六是市民尤其是农民对疾病预防的重视程度不够,全社会的公共卫生理念需要进一步增强;七是外来人口和辖区内部市属单位企业、驻军部队较多,给公共卫生事业管理带来了新问题。

2003年突如其来的“非典”给了我们重大警示:公共卫生问题已经不再仅仅是卫生问题,而是国家安全和城市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没有足够强大公共卫生体系的城市,从一定程度上说,是一个安全设防不严密的城市,难以抵御各种严重传染性疾病等生物因素的侵袭。宝山在大力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必须坚持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鉴与我区特点,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构建起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维护城市安全的屏障。

二、指导思想、主要原则和目标规划

(一)指导思想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工作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要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全面的发展观,调动政府、社会和个人三方面的力量,以人为本,进一步健全公共卫生组织,加强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运行机制,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变处置能力,切实保障广大市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城市安全,促进上海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要确保和增加政府对公共卫生的投入,调整卫生投入结构,发挥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坚持常态运行机制和应急运行机制相结合,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相结合;依托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卫生监督三大支柱,形成法制、政策、信息、人力、科技等多重保障。

(二)主要原则

l、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促进社会的广泛参与,突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公共性和社会性。既要履行政府责任,明确卫生行政部门作为主管部门的地位,发挥卫生专业机构的核心作用,又要广泛动员全社会参与,充分发挥社区和爱卫会、红十字会等组织及社团的积极作用,积极运用市场机制,扩大社会参与,加强资源整合,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益。

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既要切实加强预防网络建设,大力推进“健康城市”建设,有效预防各种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和蔓延,又要努力改善医治条件,不断提高救治水平,有效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并且不断提升乡、镇公共卫生预防体系,有效控制传染病等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暴发。

3、条块结合,以块为主。既要发挥各职能部门的重要作用,更要发挥各乡、镇、街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在“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城市管理体制的框架下,推进各级公共卫生机构的建设,有效防范各种传染性疾病。

4、平战结合,应急优先。既要着眼于长远建设,打好基础,养好精兵,实施常态、长效管理,推动可持续的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又要大力增强应对风险和突发事件的能力,经常性地做好应对风险和突发事件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机制准备和工作准备,坚持防患于未然。

(三)目标规划

到2010年,本区将基本建立结构合理、功能完善、机制健全、运行高效,具备与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地位和“一、三、五”变样中的宝山城区相适应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宝山区公共卫生体系。

到2005年,完成公共卫生体系主体框架和重点项目的建设,初步建成应急控制系统、信息系统、预防控制系统、医疗救治系统、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系统、卫生监督系统、社会支持系统,显著提高公共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必要的技术装备水平,显著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变与控制能力,显著提高公共卫生服务队伍的素质与能力,显著提高社会参与公共卫生事务的程度与能力,努力保障宝山城乡公共卫生安全。

三、主要任务

到2005年,本区公共卫生体系要初步建成七个系统:

(一)应急控制系统

公共卫生应急控制系统是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平战结合的指挥控制系统,有三个结口对外连接;对下作为卫生系统的指挥中心,与各乡、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连接,平时做好预案编制和演练,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调动全市卫生资源,及时组织现场处置和医疗救治;横向与区政府各委、办、局、各乡、镇、街道及多重社会支持保障相衔接。

(二)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包括一个平台、两级网络、六个数据库、七个应用系统。根据“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原则,依托区政府信息中心,建设本区公共卫生网络,并与区信息数据中心联网,形成向上连市信息系统和区政府信息网,横接各相关部门和乡镇街道信息网,向下延伸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户籍制医生的信息传入系统。直接应用于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卫生监督三大系统。平时为本区的公共卫生管理和医疗服务提供信息支持和技术保障;紧急状态时,便捷地转为突发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支持系统。信息系统建设主要依托社会公共信息平台和全市医疗卫生单位的内部信息网络。

逐步把全区二级综合性医院向数字化医院方向推进,使信息系统成为医院运营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实施科室之间信息互相传递,后台发药,逐步使数字化应用涵盖医院的所有业务部门,改变目前医院内少部分科室单独使用计算机系统工作的局面,大大提高医院工作效率和信息化管理水平。

(三)预防控制系统

预防控制系统的主干包括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简称CDC)和社区(乡、镇、街道)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户籍医生。区CDC在市CDC指导下,实施危险因素监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采取疾病预防控制措施、负责辖区内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技术培训和指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合区CDC做好控制措施的落实,形成全区的社区疾病控制网络。要实现专业与社会相结合,注重依靠政府组织和社区自治组织,发挥社会中介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的作用,落实“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疾病防治工作。建设的重点是加强系统的监测、预警能力,提高技术水平和控病能力,有效预防和控制各种传染性疾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范和及时处置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四)医疗救治系统

该系统由四部分组成:一是区传染病定点医院,即宝钢医院传染科病房、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二是综合性医疗机构的传染病科;三是各医院的急诊室、区医疗急救中心;四是应对除传染病以外的其他生物、化学、职业中毒、食物中毒、意外伤害、核辐射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救治机构。要完善原有的卫生体系,初步建成与全市同步的公共卫生医疗救治系统,为各种公共卫生事件提供及时、可靠的医疗救治保障。

积极开拓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功能,努力推动以社区为基础,以健康促进为主要手段的社区综合防治工作,向社区居民提供便民、利民的服务措施,对疾病人群、高危人群和健康者提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指导“六位一体”的卫生保健服务。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为集会诊、调度、体检和检验、健康教育四大中心为一体的服务中心,有利于社区居民方便求医、慢性病干预、上门健康咨询、计划生育指导。

今年6月底前完成高境、友谊地区居民健康档案的信息化动态管理的试点工作,下半年在全区推广。

(五)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系统

人才培养系统是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科教兴医战略势在必行,我们要充分发挥卫生系统学科带头人的作用,打响名医师的品牌效应,以重点学科带动一般学科,以名医师带领众医师,掀起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高潮,并以此培养和树立医务界良好的服务意识服务全区人民。

我们着手构建和培养一流的学科和人才,启动人才培养计划:

1、培养和引进3-5名预防医学学科带头人,使之成为市内领先水平的学科专家和医学杰出人才;

2、逐步培养10名左右优秀中青年重点人才,每年选择其中的若干名到国外深造培养,使之成为公共卫生领域的拔尖人才;

3、到2005年,公共卫生人员达到每万人口3.5-4.5人,卫生监督人员达到每万人口1.3-1.6人,另外各增加10-20%的管理人员;

4、到2005年,社区全科医师数量不低于社区医师总数的四分之一;

5、到2010年,全区公立医院临床医师均达到本科学历。

通过以上人才培养,从而全面提高学科带头人、预防控制人员、卫生监督人员、全科医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这五支队伍的素质和能力。

科学研究系统是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技术保障,包括开放运作的区CDC、区公共卫生中心、区公共卫生事务中心、社会实验室四个部分。要构建公共卫生实验室平台,充分利用本区拥有的实验室资源、人才资源,全面提高检验、检测及科研能力,为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公共卫生监督、预防医学研究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提供实验技术支持。

(六)卫生监督系统

卫生监督系统是公共卫生疾病预防和控制系统能充分得到法律保障,使体系得以有效运作的重要保证。系统包括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和各乡、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检查员、户籍医生,构成垂直管理、横向协作的全区卫生监督网络,共同保障全区的卫生安全。区卫生局全面负责全区公共卫生监督工作,卫生监督所具体实施执法任务,帮助指导社区卫生监督员、户籍医生开展辖区内的检查、督促工作。卫生监督系统建设要努力实现装备齐全、人员精干、反应迅速、执法有力。

(七)社会支持系统

社会支持系统主要是依靠政府统筹协调和社会各方参与配合,按照平战结合的要求,协调社会各方,调动区内各部、市属大型企业的资源,确保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运转。要综合利用经济、政治、法律等手段,建立健全组织和动员市民群众参与公共卫生工作的有效机制,建立健全调动全社会人力、物力和财力应对突发事件的有效机制。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社会支持系统在区应急指挥中心的统一协调下,做好社会各项相关工作。

四、重点建设项目

本区公共卫生体系要建设好三个重点项目和三个网络。

(一)三个重点项目

l、区公共卫生中心建设

加快建设集CDC、卫生监督所、公共卫生事务中心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指挥中心、“120”急救中心(包括下设9个救护站的建设)、血液管理中心为一体的宝山区公共卫生中心,使之成为环境优美、设施先进、市内一流,在全市具有一定影响力,集预防和控制、卫生监督、应急指挥为一体的公共卫生中心。

2004年下半年启动建设,2005年建成启用。

2、区综合医院的建设

选择一所综合性医院,按平战需求建设,平时作为普通医院,战时作为能应对发生生物和化学伤害、核辐射、职业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的定点收治医院。

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

2003年完成长兴、横沙两岛的农村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2004年完成罗店、罗泾、高境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并建成二级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二)三个网络

l、预防控制网络

重点建设预警系统,借用政府网站,使其成为我区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预警平台,该平台连接政府及有关部门、区CDC、区卫监所和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警系统计划三年建成,2005年全部完成投入使用。2004年准备在东城区先行试点启用,2005年在全区全面使用,并逐步健全全区的预防控制网络,有效落实各项疾病预防控制措施。

依靠“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在各街道和小区,组织一支比较完善的有一定数量的疾病预防社区志愿者队伍,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防病意识和防病能力。

2、卫生监督网络

重点建设区卫生监督网络,完善总所及5个分所的建设,形成1个总所和5个分所连接社区卫生监督员的监督网络。进一步提高公共卫生监督机构人员的水平和监督能力。在2003年完成网上办事的基础上,加强信息化建设,增配必要的监督装备,提高监督能力。

3、医疗救治网络

以区域医疗中心(包括综合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连接,并延伸至社区卫生服务站,形成三级医疗救治网络,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和老年护理院建设隔离留观室,平时作为普通病房使用,传染病爆发流行时则作为专用隔离病房。

2003-2004年,全区综合性医疗机构分批建成相对独立的传染病专用门诊。

4、区“120”急救中心的建设

区医疗急救中心与三级医疗救治联网,及时收集信息,迅速反应,确保6-8分钟到达目的地。

五、具体措施

(一)加强对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领导

确保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各级政府要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建立健全公共卫生工作责任制,有关职能部门要切实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各有关部门要明确职责,协调配合,确保建设任务按期完成。对未按要求落实措施和完成任务的,要追究有关部门和当事人的责任。

(二)健全公共卫生法规规章,依法加强监管

围绕重点推进和优先实施的领域,认真学习有关的公共卫生法律、法规和规章及法定程序,提高法律知识和依法办事能力。

强化公共卫生监督执法。积极响应市、区县卫生监督垂直管理改革。加强公共卫生执法装备,确保经费投入和队伍编制。建立对公共卫生违法行为的有奖举报制度,形成公众参与机制。加强执法相对人的法制教育,强化对有关卫生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的制约机制。加大公共卫生监督执法力度,依法打击违法犯罪行为,推动公共卫生依法治理。

(三)改革公共卫生投融资机制

在保证公共卫生项目建设经费的同时,改革公共卫生投融资机制,形成政府投入为主、盘活存量和社会投入等多元化投入格局,确保疾病监测、传染病治疗、卫生执法等公共卫生核心业务的运行经费,努力实现公共卫生技术人员的收入不低于全市医疗机构专业技术人员的平均水平。积极探索公共卫生机构收支两条线改革,规范公共卫生机构仪器设备向社会开放和收费行为,提高资源使用效益。逐步提高社区预防保健经费,到2004年达到每个户籍居民每年14元,2005年20元,常住外来人口在2004年达到7元/人,2005年达到10元/人。

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将可由市场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交给市场,鼓励各种市场主体参与竞争,并逐步将公共卫生机构中的此类业务向市场转移。

(四)整合体制内外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突破体制界限,推进公共卫生机构人才资源共享。通过工作人员互相兼职等形式,挖掘潜力,优化组合。建立各医疗卫生单位、各专业站所的资源共享机制,建立开放式实验室平台,通过项目合作、人员兼职、设备共享,充分利用卫生系统内、外各种资源。完善专业与社会相互结合、专业与专业相互支撑的公共卫生体系。

推进卫生资源配置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大卫生资源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存量资源向公共卫生领域的转移,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按照区域卫生规划要求,国有资产可以不同形式、不同程度地退出部分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将一部分退出兑现的资金集中投入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

(五)加强公共卫生宣传教育,深化健康促进工作

通过各种方式,广泛开展卫生科普知识宣传,提高全社会的公共卫生意识,使广大市民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良好的卫生习惯,革除陈规陋习,增强市民健康素质。加强全民公共卫生道德教育,普及公共卫生法律知识,使广大市民讲究公共卫生,注意公共行为,遵守公共道德,维护公共环境。

电视、广播、报刊、网站和其它新闻媒体要增加公共卫生和健康知识的节目栏目和播放时段,加强公共卫生宣传,普及大众健康教育。

要以建设“健康城市”为载体,运用有关社会组织的力量,大力开展健康促进活动。要制定全市长期的和年度的公众健康促进规划和实施方案,明确目标、进程、监测、评估等工作内容。要组织专家深入社区,宣传健康知识,进行健康行为引导。中小学要开设有关市容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等知识的基础教育课程,让孩子们从小接受保护环境行为规范的教育,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制定开展人人参与的全民体育健身计划,增强市民体质,有效预防疾病。各级预防保健机构、爱卫办和工、青、妇等群众团体要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通过开展群众性的公共卫生宣传教育和公益活动,不断提高公众的公共卫生意识,营造全社会重视公共卫生的良好氛围。

宝山区人民政府

免责声明: 找法网法规库法规文件均转载自:政府网、政报、媒体等公开出版物,对本文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请核对正式出版物、原件和来源。全国客服热线:400-666-2035。

扫一扫关注,了解更多法律知识

遇事找法,从找法网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