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医疗补助金标准

更新时间:2021-01-13 13:50 找法网官方整理 人浏览
导读:
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即员工与用人单位的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双方当事人都学会用法律武器来捍卫自身利益,劳动纠纷案件的数量与处理难度屡增不减。相信大家都想了解一下医疗补助金中的一些常见的法律问题,下面整理了有关医疗补助金常见的一些法律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怎么计算一次性医疗补助金因工伤事故导致劳动者伤残后,劳动合同关系可以依法解除或者终止,考虑到此后的就医、就业及伤残会对伤残职工的生产劳动、日常生活造成的影响,这些影响又主要是由工伤事故导致的,因而应该给予一定程度的赔偿,其中包括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以下各地区标准可能因2011年1月1日《工伤保险条例》的修改实施而有所改变,具体以当地执行标准为准。作为...
浏览全文
一、一次性医疗补助金怎么计算在工伤赔偿标准中,相信您所问的应该是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的计算问题。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及《广东省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的具体计算方式有:1、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五级伤残为18个月的本人工资,六级伤残为16个月的本人工资,七级伤残为13个月的本人工资,八级伤残为11个月的本人...
浏览全文
北京市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的标准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合并计算,标准为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时5至30个月的本市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其中:五级30个月,六级25个月,七级20个月,八级15个月,九级10个月,十级5个月。工伤职工距法定退休年龄超过五年(含五年)的,应当支付全额的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不足五年的,每减少一年扣除...
浏览全文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33344 位律师在线
1 分钟提问
5 分钟内解答
立即咨询
26秒前 用户188****9876 提交了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一次性医疗补住金是多少
自行查询《河北省工伤保险实施办法》,伤残等级不同,给付月份不同。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一次性医疗补助金怎么申请
一次性医疗补助金怎么申请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医疗一次性补助金多少钱
要看具体情况,根据你的工作年限、工资等确定。
一次性医疗补助金是怎么算的
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是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具体标准来算的。而每个地区的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都不一样。像北京的标准为3至18个月的本市上年度职工月
一次性医疗补助金,是多少?
F你好,是工伤吗,根据各省工伤保险条例
能不能拿到一次性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我是2009年十级工伤,能
依据《工伤保险条例 》第三十二条, 工伤职工已经评定伤残等级并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需要生活护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生活护理费。 第三十一条 职工因工作
那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怎么处理啊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怎么处理啊伤
1、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原劳动局)申请工伤认定,公司需要在事故发生的一个月内申报,如果公司不申请,则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在一年内提出认定申请。需提交材料:
是否有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
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
我在肯德基兼职,签了兼职合同,但是工作了几天,想辞职,长假过后我会辞职还是直接辞职?
你好!在试用期内,劳动者随时可以辞职;辞职后,用人单位应计发相应的工资,并退还保证金。如果单位拒不发放,你可向当地劳动监察大队举报,也可申请劳动仲裁
如果不能辞职,不管劳工局做什么
你好,可以到劳动局投诉
如何处理员工旷工三天劳动法规定
可按单位相应规章制度予以辞退
超市以2024年4月27正式宣布关门。可是合同未到期,我们如何要求赔偿
您说下您的法律问题我好详细为你讲解,可以进行劳动仲裁,联系我帮您书写劳动仲裁申请书
你好,我们公司私自变更了社保缴纳单位,并没有通知我,我现在想从这个单位离职,怎么要求公司赔偿
用人单位在合同存续期间要求变更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用人单位以此来解除与劳动者的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可以要求用人跟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和赔偿金
老师您好,我是在试用期期间,今天突然就被叫交接工作,这种情况怎么办,也没有事先通知
试用期间如果发生劳动争议的,劳动者可以采取下列措施来保障其合法权益:与用人单位协商;向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依法设立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或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