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假遇上法定节假日顺延吗

更新时间:2021-04-16 10:28 找法网官方整理 人浏览
导读:
产假是女职工在怀孕待产或生产期间,停止工作,工资照发的一种带薪假。那么,产假遇上法定节假日顺延吗?下面找法网小编为你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产假属于连续自然日,包含国庆节假期在内,不顺延,但生育假遇到法定节假日可以顺延。一般情况下,产假时间是98天,这98天的时间是按自然日连续计算的,包含双休日及法定节假日。另外,以下情况遇到法定节假日也不能顺延:丧假、病假、探亲假。根据《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规定,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应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
浏览全文
问:生育津贴和员工实际月工资标准不一致怎么办?答:各地做法存在差异,但补差应属主流做法。职工原工资标准,是指职工依法享受产假或者计划生育手术休假前12个月的月平均工资。职工依法享受假期前参加工作未满12个月的,按其实际参加工作的月份数计算。问:生育津贴和生育医疗费是否缴纳个人所得税?答: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生育津贴和生育医疗费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通...
浏览全文
产假是女职工在怀孕待产或生产期间,停止工作,工资照发的一种带薪假。我国《劳动法》第62条规定:“女职工生育的产假不能少于90天”,只对女职工产假的期限作出了最低限制,但并没有上限的限制。实践中,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往往都会根据我国提倡晚婚晚育的计划生育政策,对符合政策的女职工给予奖励性的产假,女职工实际享有到的产假可能高于90天。女职工的产假是为了保证女职...
浏览全文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33344 位律师在线
1 分钟提问
5 分钟内解答
立即咨询
26秒前 用户188****9876 提交了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我们公司放假,产假可以顺延吗
产假可以延长。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职业女性在休产假期间,用人单位不得降低其工资、辞退或者以其他形式解除劳动合
法定假日有哪些
法定假日有哪些
劳动合同纠纷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产假碰上年假,会延长假期吗?
产假满足条件的可以延长。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女职工产假期间领取生育津贴,按照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
法定假日可以调休吗
法定假日可以调休吗
劳动合同纠纷
如果遇到法定节假日顺延吗?本人下周一休产假,需要顺延吗?顺延几天?
您好,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产假为连续假期,公休日和法定节假日均不扣除,女职工产假期间按规定享受生育津贴待遇,按对应享受的产假天数发放
关于产假遇到国家节假日顺延
产假遇到法定节假日一般不顺延,产假已包含法定节假日。
请问休产假期间遇到国家法定节假日是否顺延?
产假期间所有法定节假日一般不会顺延。产假是按自然日来休假的,如果法定节假日也在产假期间,不会顺延,产假会包括法定节假日在内,不会再另外增加产假。
高铁招聘签了电子合同后发现被骗,如何撤销?
撤销被骗合同常见方式有诉讼或仲裁。选择时,应考虑效率与成本,诉讼通常适用于争议较大情况,仲裁则更快捷且保密性强,适合快速解决纠纷。
小时工不满工期降六块工介合理不
不合理。应对方式如下:1.与雇主沟通,表达不满并寻求合理解释或恢复薪资;2.若沟通无果,收集证据,如工资条、合同等,准备维权;3.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申请劳动仲
公司控制加班时间合法吗
公司控制加班不合法。应对方式:1. 与公司沟通,表达加班应自愿且需合理安排;2. 若沟通无果,向劳动监察部门举报,提供加班证据;3. 对举报处理不满,准备材料申
被解雇是否能得到补偿金
被解雇可争取补偿。操作如下:1. 确认解雇理由是否合法,不合法则准备证据;2. 尝试与单位沟通调解,寻求和解;3. 若调解无果,向劳动仲裁委申请仲裁,提交相关证
工作20年以上被辞退补偿怎么算
被辞退补偿方式:- 协商:与雇主沟通,按《劳动合同法》规定计算补偿金,达成一致后签订协议。- 劳动仲裁:若协商无果,收集工作证明、工资单等证据,向劳动仲裁委员会
就是我应聘时他们说8点上班现在又天天7点要上班又签了劳务合同然后我是17周岁的人
若你不同意公司变更的上班时间,可首先与公司人力资源部门沟通,明确表达你的立场和担忧。若沟通无果,可书面提出异议,并保留沟通记录作为证据。同时,你可咨询当地劳动监
我在一家理发店上了一个月的班,没有签劳动合同被开除了怎么办
对此情况,常见处理方式为协商、投诉或仲裁。首先尝试与雇主协商,无果后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来维护自身权益。选择方式时,需考虑证据充分性及效率。
分管劳资员工故意不签订劳动合同,仲裁双倍工资
如果分管劳资员工故意不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以通过以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一是继续申请劳动仲裁,要求支付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二是若劳动仲裁败诉,可以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