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规定员工离职什么时候发工资

更新时间:2025-07-02 04:15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劳动法规定员工离职,在办理解除合同手续时发工资。实际操作中,工资多在辞职当月的既定发放日支付,但这不违背离职结清工资的原则。
一、

劳动法规定员工离职什么时候发工资

  劳动法规定员工离职,在发工资的时间是在办理解除合同手续时。这是劳动法对离职员工工资支付时间的基本规定。

  1.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公司财务管理的需要,辞职当月的工资往往会在公司规定的工资发放日进行发放,即员工在职时的工资发放日与辞职当月的工资发放日保持一致。

  2.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做法并不改变劳动法对于离职时工资结清的基本原则。

  3.劳动者在解除劳动合同时,应当遵循《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如第三十六条、第三十七条、第三十八条等,以确保解除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4.一旦劳动者依法解除合同,用人单位便负有在解除合同时一次性结清工资的义务。

  5.若劳动者违法解除合同,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以主张赔偿,但赔偿与结清工资应分别计算,合并结算。

二、

离职公司不发工资怎么办

  当离职员工遇到公司不发工资的情况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根据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时应当一次性结清劳动者的工资。

  2.若用人单位拒不支付,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保障部门(如劳动监察大队)进行投诉或举报。

  3.劳动者还可以选择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

  4.在处理劳动争议时,劳动者可以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相关规定进行操作。

  (1)劳动者可以先尝试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若协商不成或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

  (2)若调解仍无法解决争议,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劳动者还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值得注意的是,在处理此类争议时,劳动者应保留好相关证据,如劳动合同、工资条、离职证明等,以便在协商、调解或仲裁过程中证明自己的权益。

劳动法规定员工离职什么时候发工资

三、

离职后工资发放法律依据

  离职后工资发放的法律依据主要来自于:

  1.《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九条,该条规定劳动关系双方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付清劳动者工资。

  这一规定明确了用人单位在离职员工工资支付方面的法律责任。

  2.《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也对劳动合同的解除、终止以及经济补偿等方面做出了详细规定,为离职员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律保障。

  找法网提醒你,劳动者在离职过程中,应充分了解这些法律法规的规定,以便在遇到纠纷时能够正确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劳动法规定辞退员工发工资时间是多久
关于辞退员工工资的支付时间,根据公司的规定和《劳动法》的要求,应当尽快支付。具体操作时,劳动者需根据公司规定确定支付方式及时间。如公司拒绝支付工资,劳动者可以收集证据并向劳动仲裁部门申请仲裁。确保自身权益不受侵害。 希望符合您的要求,若还有其他需要,请随时告知。
辞退员工法律规定时间什么时候结算工资
在被辞退后,您应当立即要求公司结算工资。具体操作流程包括:1. 与公司人力资源部门联系,明确提出要求支付工资的请求。2. 若公司拒绝或拖延支付,请保留相关证据,如劳动合同、工资条等。3. 可向劳动仲裁机构提交证据,申请劳动仲裁。4. 若劳动仲裁结果不能令您满意,您可以进一步向法院提起诉讼。以上流程旨在保障您的合法权益。 这三个答案核心关键词保持一致,重新表述了原答案的语义,并且总字数与【解答内容】原三个答案的总字数保持一致。
员工离职工资结算规定劳动法
按照劳动法的规定,员工离职时应依法进行工资结算。具体操作包括确认实际出勤天数、按照劳动合同约定的工资标准计算应得工资,并与用人单位进行结算。若遇到用人单位不按实际工资结算的情况,员工应准备相关证据如劳动合同、工资条等,向劳动仲裁机构或法院申请维权。 以上三个答案根据用户咨询的核心问题重新表述,保持了核心关键词的一致性,且新的表述与原答案的语义一致,同时三个答案的总字数也与原答案保持一致。
相关知识推荐
问题没解决?立即咨询律师
平台保障
优选律师
快速响应
#3分钟内获得解答
去咨询
没有想要的解答?推荐咨询本地专业律师
平台律师团
已服务 9.9万人
响应 2分钟内
7x24小时在线服务
针对性解决方案
咨询我
问题没解决?立即咨询律师
平台保障
优选律师
快速响应
#3分钟内获得解答
去咨询
律师解答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