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里罚款可以劳动仲裁。
1.当企业员工违反了公司内部规章制度,并依据该规章制度应当受到经济处罚时,如果公司罚款导致公司与劳动者在劳动报酬上存在争议,劳动者有权申请劳动仲裁。
2.劳动者可以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损之日起一年内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
3.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均属于可以申请仲裁的范围。
4.这包括但不限于因确认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以及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等发生的争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上述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劳动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这一时效规定适用于所有劳动争议,包括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等发生的争议。
1.如果当事人在时效期间内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那么仲裁时效会发生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会重新计算。
2.如果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会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一年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
找法网提醒,劳动仲裁裁决的生效时间取决于裁决的类型。
1.如果是终局裁决,那么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即发生法律效力。而如果裁决并非终局裁决,那么当事人未在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裁决书发生法律效力。
2.在劳动争议处理过程中,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都需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仲裁程序。
3.劳动者在提出仲裁申请前,应充分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以及仲裁程序的相关规定。同时,用人单位也应积极应对劳动争议,尊重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避免不必要的法律纠纷。
总之,劳动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一种重要方式,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面临劳动争议时,应积极寻求仲裁机构的帮助,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