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签合同被辞退了,劳动者依旧可以申请仲裁。
1.入职后,若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且随后违法开除劳动者,劳动者完全有权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申请。
2.《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明确规定,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适用本法。
这意味着,尽管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但只要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劳动者在被违法辞退后,依然可以通过仲裁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找法网提醒,工厂在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开除员工,仍需遵循法定的开除条件。根据相关规定,工厂可以直接开除员工的情形主要包括:
1.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2.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3.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4.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5.因法定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6.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这些条件与是否签订劳动合同无关,而是基于员工的行为和表现。
在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证明劳动关系成为劳动者在申请仲裁或提起诉讼时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为了证明劳动关系,劳动者可以收集并提供以下证据:
1.工作内容的证据,如电子文本、资料、公司相关的其他资料,这些可以间接证明劳动者在公司的工作内容和职责。
2.公司给劳动者的制度依据,如员工手册、财务制度、员工名册等盖章或印刷整套、册的资料,这些可以证明劳动者对公司的规章制度有所了解并遵守。
3.公司正式员工或领导与员工交流的资料,如工作安排、书面通知、电子邮件的通知等,这些可以证明劳动者与公司之间存在沟通和互动。
4.录音材料,可以尝试与公司主管领导对话并录音,但需注意在录音中体现领导的名字以确保材料的真实性。
5.人证,其他离开公司的员工的证言,这些可以证明劳动者在公司的工作经历和表现。
6.其他能与公司有关的材料,如考勤表、工资发放记录、工作证等,这些也是证明劳动关系的重要证据。
如果劳动者无法提供以上全部证据,但能提供部分证据并形成证据链,也有可能被仲裁委员会或法院认定为存在劳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