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职不批离职有工资,属于合法的,具体规定如下:
1.劳动者在决定离职时,可以通过快递形式向用人单位邮寄辞职书,并保留好快递详情单及辞职书复印件。
2.在辞职到期之后,劳动者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工资并为其办理离职手续,若用人单位拒绝支付工资,劳动者可以采取以下合法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1)劳动者可以向当地的劳动监察部门进行投诉,这是一种简单直接的方式,但需要注意各地执法力度可能有所不同。
(2)劳动者还可以选择向当地劳动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支付工资。
(3)在申请仲裁的过程中,如果劳动者未签订劳动合同,还可以要求支付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若是以拖欠工资为由提出的解除劳动关系,劳动者还有权要求支付经济补偿金。
综上所述,辞职不批离职并不意味着劳动者就失去了要求支付工资的权利,劳动者完全可以通过合法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辞职不批后选择自离,这一行为是否合法需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2.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同样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这意味着,劳动者在履行了提前通知的义务后,有权解除劳动合同并离职。
3.如果劳动者在未履行提前通知义务或未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的情况下擅自离职,可能会被视为旷工或违反劳动纪律。
4.用人单位可能会根据内部规章制度对劳动者进行相应的处罚,甚至可能解除劳动合同。
因此,辞职不批后选择自离是否合法,关键在于劳动者是否履行了提前通知的义务以及是否与用人单位进行了协商。
面对辞职不批且工资被拖欠的问题,劳动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劳动者应再次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明确表达自己的离职意愿并要求支付工资。
2.如果协商无果,劳动者可以向当地的劳动监察部门进行投诉,劳动监察部门会对用人单位的工资支付情况进行监察,并责令其支付拖欠的工资。
3.劳动者还可以选择向当地劳动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4.在申请仲裁的过程中,劳动者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离职意愿以及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的事实,如果仲裁裁决支持劳动者的请求,用人单位必须履行裁决并支付工资。
5.如果仲裁裁决未能满足劳动者的要求或者用人单位拒不履行裁决,劳动者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诉讼过程中,劳动者需要继续提供证据来支持自己的主张,并等待法院的判决结果。
找法网提醒你,在处理辞职不批工资问题的过程中,劳动者应始终保持冷静和理性,避免采取过激的行为或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