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离职通常不算违规,但劳动者擅自离职,未按照法定程序提前通知用人单位即离开工作岗位的行为,是违规的。
1.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后,双方形成了法律上的劳动关系,必须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直至合同期限届满。
2.尽管劳动合同可以依法变更和解除,但我国《劳动法》明确规定,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
因此,劳动者未经通知擅自离职,违反了《劳动法》的相关规定,构成了违法违约行为。
劳动者擅自离职的法律后果是严重的。
1.擅自离职行为往往会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包括但不限于招聘替代人员的费用、生产中断导致的损失等。
2.根据《劳动法》第102条的规定,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的条件解除劳动合同,对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3.用人单位有权依据《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制定内部规章制度对擅自离职行为进行限制性和处罚性规定,并在劳动合同中约定损失赔偿条款。
(1)若劳动者擅自离职且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用人单位可以要求其按实际损失额赔偿,或约定一个具体的索赔数额。
(2)若其他用人单位招用了尚未与本单位结束劳动关系的擅自离职劳动者,还需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找法网提醒你,面对劳动者自动离职的情况,用人单位应首先进行教育引导,促使劳动者自觉守法、守约。
1.用人单位应依据《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制定并完善内部规章制度,明确对擅自离职行为的处理措施和处罚标准。
2.在劳动合同中,用人单位应与劳动者明确约定针对擅自离职行为的损失赔偿条款,以确保在发生擅自离职行为时能够有据可依、有法可循。
3.用人单位还应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提高员工离职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避免或减少擅自离职行为的发生。
4.若劳动者擅自离职且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用人单位应及时采取措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包括要求劳动者承担赔偿责任、追究其他用人单位的连带赔偿责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