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了保密协议但是没有补偿,该协议可能有效。我们要明确的是,保密协议的效力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有补偿。签了没有保密费补偿的保密协议,只要满足以下条件,就是有效的:
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即双方都是能够独立思考并承担法律责任的成年人或合法实体;
2.行为人意思表示真实,即双方都是在自愿、无欺诈、无胁迫的情况下签署的协议;
3.保密协议的内容符合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没有违反任何法律的强制性规定;
4.以及满足法定其他有效条件等。
找法网提醒,签了保密协议后,如果泄露了保密内容,泄露方需要承担协议里签订的违约责任。这种责任可能包括经济赔偿、法律诉讼等。
1.如果泄密行为给用人单位造成了严重损失,泄密一方还需要承担民事责任。
2.更为严重的是,如果泄露的是涉及国家级机密的信息,泄密方将要承担刑事责任,面临法律的严厉制裁。
3.对于负有竞业限制义务的人员来说,如果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泄露了保密信息,还可能面临竞业限制协议的违约风险。
4.竞业限制的人员通常包括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
5.他们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后,如果到与本单位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工作或自己开业生产、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且泄露了保密信息,就可能构成竞业限制协议的违约。
保密协议和竞业限制虽然都与保护商业秘密有关,但它们在内容和执行上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1.保密协议主要关注的是对商业秘密的保护,要求员工在任职期间及离职后不得泄露公司的商业秘密。这种协议并不限制员工的就业范围或职业选择,只要员工不泄露保密信息即可。
2.而竞业限制则是对员工的就业范围进行限制,要求员工在离职后的一段时间内不得到与原单位有竞争关系的其他单位工作或自己开业生产、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