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不给员工,员工确实有权选择辞职。
1.在实践中,劳动合同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文件,必须且应当向全体员工发放。
(1)这意味着,无论劳动合同是在缔结阶段还是在后来发生了任何变更,其文本都应分别由用人单位以及劳动者各自持有并保存一份。
(2)若用人单位在双方已签署劳动合同之后,却仍未向劳动者交付合同文本,这不仅是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六条的规定,也剥夺了劳动者应有的权益。
(3)面对这种情况,劳动者不仅可以向当地劳动行政管理部门进行举报,要求法律纠错,如果这种行为为劳动者带来了实质性的损失或伤害,涉及的赔偿责任也应由用人单位来承担。
2.如果劳动者发现自己的劳动合同没有被按时发放,完全有理由提出辞职,并通过合法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1)除了寻求劳动行政管理部门的干预外,劳动者还可以尝试与用人单位进行友好沟通,或者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工会组织请求协助解决。
(2)若沟通无果,劳动者还可以向当地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提出调解申请,甚至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诉。
(3)若是对仲裁结果仍然不满意,劳动者同样有权按照法律程序向法院提起诉讼。
找法网提醒,辞职后,如果劳动者仍然未获得自己的劳动合同,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追回。
1.劳动者可以尝试与用人单位进行再次沟通,明确表达自己对劳动合同的需求,并希望用人单位能够尽快提供。
2.如果用人单位拒绝配合,劳动者可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工会组织请求协助解决,工会通常会站在劳动者的角度,为劳动者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3.劳动者还可以向当地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提出调解申请,希望通过调解的方式解决争议。
4.如果调解无果,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诉,通过仲裁程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在仲裁过程中,劳动者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来证明用人单位未按时提供劳动合同的事实,并据此要求用人单位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5.若是对仲裁结果仍然不满意,劳动者还可以选择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司法程序来追回自己的劳动合同。
在整个过程中,劳动者应始终保持冷静和理性,依法维权,避免采取过激行为或言辞。
无劳动合同被辞,劳动者确实有权获得相应的补偿。
1.根据相关规定,即使在未签署劳动合同的情况下遭到解雇,劳动者仍然享有获得补偿的权益。用人单位应按劳动者每工作满一年即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进行补赔。
2.劳动者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向用人单位请求双倍工资待遇的赔偿,因为用人单位未按时订立劳动合同需承担相应的双倍工资责任。
3.补偿金的数额依据劳动者在用人单位连续就业的年份数为依据进行计算。
(1)如果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工作的时间大于等于六个月且短于一年时,应以一年来计。
(2)不足六个月的工作时段,则应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4.如果用人单位未签订劳动合同的任期长达一个月以上,还需要额外支付员工每月双倍工资的责任来作为对员工的补偿。
因此,对于无劳动合同被辞的劳动者来说,完全有理由要求用人单位提供相应的补偿。在维权过程中,劳动者应充分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并准备好充分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