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视居住期限延长可以吗
更新时间:2024-04-02 10:3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监视居住期限延长是不可以的,最长六个月。期满后,可转为取保候审或根据证据情况决定是否拘留、批捕。监视居住的决定机关包括法院、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各有严格的决定程序。
一、
监视居住期限延长可以吗
1.监视居住期限是不可以延长的,法律明确规定了其最长期限为六个月。
2.监视居住是一种在刑事诉讼中限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要求其在规定期限内不得离开住处或指定居所,并受到行为的监视。
3.监视居住期满,不能延期,但可以转为取保候审,或者根据证据充分与否决定是否拘留、报检察机关批捕,若证据不足则解除强制措施。
二、
决定监居的实体机关
监视居住的决定机关包括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
1.人民法院对被告人决定监视居住时,需向其本人宣布并由被告人签名,随后将相关决定书送达执行机关。
2.人民检察院在采取监视居住措施时,需由办案人员提出意见,经部门负责人审核后由检察长决定,同时需将执行通知书送达公安机关并告知相关批准程序。
3.公安机关决定监视居住时,需制作报告书并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向犯罪嫌疑人宣读决定书并由其签名,随后通知负责执行的派出所。
在监视居住期间,公安机关可根据案情需要暂扣相关证件,以利于有效监督和管理。

三、
监居期满后的处理
1.监视居住期满后,不得延长,应依法解除监视居住或变更强制措施。
2.如转为取保候审,需遵循相关法律规定;若证据充分,可依法拘留或报检察机关批捕;若证据不足,则应解除强制措施。
3.在处理监视居住期满的情况时,应严格遵守法律规定,确保程序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4.对于涉及经济领域和危害国家安全等敏感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公安机关办案部门应积极协助执行机关,确保案件得到妥善处理。
监视居住期限有限,期满后如何处理?更多法律疑问,找法网随时为您解答。我们致力于为您提供专业、及时的法律帮助。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监视居住到期后是否可以延期
1. 监视居住期限不可以延长。
2.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3.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
4. 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
5. 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到期之后可以延长监视居住吗
监视居住一般是不可以延长的。《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监视居住。解除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监视居住是由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决定的。法律依据:《刑事诉讼法》第六十六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根据案件情况,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拘传、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第七十九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监控监视居住期满可以延期吗?
监视居住有时间限制,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在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法律依据:《刑事诉讼法》第七十六条<br/>
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期限应当折抵刑期。被判处管制的,监视居住一日折抵刑期一日;被判处拘役、有期徒刑的,监视居住二日折抵刑期一日。<br/>
第七十九条<br/>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br/>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