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视居住的期限是多久?

更新时间:2017-02-21 09:39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有个朋友问法监视居住的期限是多久?监视居住的期限是多久?其实,对于这个问题其实并不复杂的,有很多的朋友都想要了解关于这方面,对于这个问题,那么接下来,小编和各位朋友一起来了解了解监视居住的期限是多久?监视居住的期限是多久?

  一、什么是监视居住?

  监视居住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限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规定的期限内不得离开住处或者指定的居所,并对其行为加以监视、限制其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措施。这里的住所,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办案机关所在的市、县内生活的住所。居所,是指办案机关根据案件情况,在办案机关所在的市、县内给被监视居住人指定的生活居所。如果被监视居住人有正当理由要求离开住所或者指定的居所,必须经过公安机关批准。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决定监视居住的,公安机关在做出批准决定前,应当征得决定机关同意。

  二、监视居住的条件是什么?

  根据我国新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二条的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于符合逮捕条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监视居住:

  (一)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

  (二)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三)系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的唯一扶养人;

  (四)因为案件的特殊情况或者办理案件的需要,采取监视居住措施更为适宜的;

  (五)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监视居住措施的。

  对符合取保候审条件,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能提出保证人,也不交纳保证金的,可以监视居住。是否采取监视居住的强制措施由公安机关、法院或检察院决定。

  同时,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住处,无固定住处的,未经批准不得离开指定的居所;

  (二)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会见共同居住人及其聘请的律师以外的其他人;

  (三)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

  (四)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

  (五)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

  公安机关执行监视居住时,如果发现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违反上述规定的,应当立即采取措施,情节严重的予以逮捕。

  三、监视居住的最长期限是多久?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五十八条的规定: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采取监视居住的最长期限不得超过6个月。在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判工作。

  以上就是对什么是监视居住,监视居住的条件是什么,监视居住的最长期限是多久问题的解答。虽然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没有在监狱执行。但是被监视居住的被告人还是被限制了人身自由,并且强度比取保候审要大的多。因此,当事人以及近亲属应当注意监视居住的时间,如果超过了6个月仍然没有解除或者没有变更为其它强制措施的时候,可以要求解除或者变更。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指定住所监视居住多久解除,法律的规定是什么
监视居住一般最长六个月解除。如果期满未解除,可以委托律师提出解除要求,或者向检察院申诉。具体选择哪种方式,需根据实际情况和法律规定综合考虑。
监视居住的一般是多久2024,最新的规定是什么
监视居住最长6个月。到期后若需继续监视居住应办理延期手续,若案件已查清则解除监视居住,变更为其他强制措施或移送审查起诉。
公安监视居住一般多久2024,法律依据是什么
1. 公安监视居住时间最长是六个月。监视居住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责令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一定期限内不得离开指定的区域,并对其行动加以监视的强制方法。 2. 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3.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 4. 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律师解答动态
先查下奇付通扣款原因,看是否之前有过授权消费或签约业务。若属无故扣款,可与奇付通沟通,要求返还99元
若遇到单独一个字被冻结的情况,先确认冻结原因,可能是涉及违规内容。可查看冻结提示信息了解具体情况。之
关于社保经济补偿金的问题,我结合实务经验为您分析如下: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根据《劳动合同法》第38条和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3分钟前
先和银行沟通,说明存钱取款情况及少钱问题,让其协助查找原因,比如调看监控、核对账目。若银行核查后无结
要看合同的补充协议里,看看约定是否可以退房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9分钟前
先尝试寻找档案丢失线索,比如查找原部队留存记录、转业手续办理处的存档等。拿到能证明干部身份、服役经历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