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定申请劳动仲裁的时效规定
更新时间:2024-02-13 11:3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申请劳动仲裁的时效规定为《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27条,即劳动者应在知道自己的权益被侵害的1年内申请仲裁。需要注意的是,劳动仲裁的审理期限是45天的时间。
一、
如何确定申请劳动仲裁的时效规定
申请劳动仲裁的时效规定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
【仲裁时效】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二、
劳动仲裁的审理期限
找法网提醒您,劳动仲裁的审理期限是45天。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三条
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结束。
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以延期并书面通知当事人,但是延长期限不得超过十五日。
逾期未作出仲裁裁决的,当事人可以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时,其中一部分事实已经清楚,可以就该部分先行裁决。

三、
劳动仲裁不服后提起诉讼的有效期
劳动者不服,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八条
劳动者对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仲裁裁决期限如何规定?
仲裁裁决的有效期限为一年。在此期间内,应迅速向劳动仲裁机构提交申请,同时保留所有与争议有关的证据。如遇时效中断或中止的情况,应特别关注时效的重新计算,以确保在规定的仲裁期限内提出申请。
以上三个答案核心关键词保持一致,且根据原答案进行了重新表述,字数也保持一致。
如何精确把握申请劳动仲裁的时效期限
劳动仲裁的时效期限为一年。具体操作流程包括:1. 在知道或应知权利受侵害的一年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书面申请;2. 在时效期限内,如你主张权利、请求救济或对方同意履行义务,时效会中断并重新计算;3. 若因不可抗力等正当理由超过时效,可申请仲裁时效中止,障碍消除后你可继续申请。值得注意的是,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关于拖欠劳动报酬的争议不受时效限制,但劳动关系终止后的争议应在一年内提出。
劳动者申请劳动仲裁的法定时效是如何规定的
劳动仲裁时效一年。具体操作:1. 在时效期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2. 如遇时效中断,重新计算时效期间。3. 如因不可抗力等未申请,时效中止,原因消除后继续申请。
4. 拖欠劳动报酬争议,劳动关系终止后一年内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