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仲裁的定义是什么

更新时间:2024-02-07 11:25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法院不受理仲裁,仲裁的主体是仲裁委员会,仲裁定义是当事人将纠纷交给第三方处理的方式。需要注意的是,仲裁和诉讼的区别在于管辖、审理机关的组成方式等。
一、

法院仲裁的定义是什么

  法院不进行仲裁,由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其定义是:

  由双方当事人协议将争议提交第三者,由该第三者对争议的是非曲直进行评判并作出裁决的一种解决争议的方法。仲裁异于诉讼和审判,仲裁需要双方自愿,也异于强制调解,是一种特殊调解,是自愿型公断,区别于诉讼等强制型公断。通过仲裁方式,解决双方民事争议,作出仲裁裁决的机构。

二、

仲裁和法院诉讼区别

  1.管辖不同。仲裁是协议管辖,而法院诉讼是强制管辖。仲裁以当事人双方自愿为原则,必须有双方事前或事后达成的仲裁协议,仲裁机构才能依法受理,并在此种情况下,法院无权受理此案件;而法院诉讼不必得到另一方当事人的同意或者双方达成诉讼协议,只要一方当事人向有管辖权的法院起诉,法院就可以依法受理争议案件。仲裁不实行地域管辖和级别管辖,而法院诉讼实行地域管辖和级别管辖。当事人双方有权选择任一合法成立的仲裁机构进行仲裁,不同的仲裁机构之间无任何隶属关系;而诉讼只能依法向有管辖权的法院起诉,当事人无权选择法院。

  2.仲裁庭和法院审判庭的组成方式不同。仲裁可由当事人约定仲裁庭的组成方式并自主选定或者委托指定仲裁员,而法院诉讼当事人不能选择审判庭的组成方式和审判员。

  3.审理不同。除特殊情形外,诉讼实行公开审理,而仲裁注重保护当事人的商业秘密,一般实行不公开审理。

  4.制度不同。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制度,不存在上诉或再审,也不得向法院起诉。当事人只有提出证据证明仲裁裁决确实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所列情形之一,经中级人民法院审查核实,方可依法裁定撤销仲裁裁决;而我国法院诉讼实行两审终审制,当事人不服法院判决可以上诉或者申诉。

  5.其它。

法院仲裁

三、

仲裁裁决后是否可以申请法院进行强制执行

  找法网提醒您,仲裁可以申请强制执行。但是其申请需要向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员法院提起申请,仲裁委员会本身并无强制执行的权利,当一方当事人不履行仲裁裁决时,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接受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执行,所以仲裁裁决具有强制执行力。因此对于仲裁裁定,当事人或者仲裁委员会可以根据法律规定进行强制执行的申请。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法律规定的仲裁裁决定义是什么?
仲裁裁决是指仲裁庭对当事人之间所争议的事项作出的裁决。仲裁裁决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 不履行仲裁裁决的,可以向被执行人户籍所在地(或被执行单位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或者被执行财产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被执行人的户籍所在地与居所地不一致的,可向被执行人居所地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法院仲裁书是什么意思
法律分析: 仲裁裁决书是指仲裁庭对仲裁纠纷案件作出裁决的法律文书。这类文书通常由劳动争议仲裁机关根据已查明的事实,依法对争议案件进行裁决,并制成书面文书。制作仲裁裁决书时,需确保事实表述清晰,引用的法律、法规和政策需准确无误。 1. 当事人申请仲裁后,可以自行和解。若达成和解协议,可请求仲裁庭依据该协议制作裁决书。 2. 仲裁庭在裁决前,可尝试调解。若当事人自愿接受调解,仲裁庭应予以调解。若调解不成功,应及时作出裁决。若调解达成协议,仲裁庭应据此制作调解书或依据协议内容制作裁决书。
法院仲裁载决是什么意思
仲裁是指纠纷当事人在自愿基础上达成协议,将纠纷提交非司法机构的第三者审理,由第三者作出对争议各方均有约束力的裁决的一种解决纠纷的制度和方式。仲裁在性质上是兼具契约性、自治性、民间性和准司法性的一种争议解决方式
相关知识推荐
问题没解决?立即咨询律师
平台保障
优选律师
快速响应
#3分钟内获得解答
去咨询
没有想要的解答?推荐咨询本地专业律师
平台律师团
已服务 9.9万人
响应 2分钟内
7x24小时在线服务
针对性解决方案
咨询我
问题没解决?立即咨询律师
平台保障
优选律师
快速响应
#3分钟内获得解答
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