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骗消费者该如何应对网络购物欺诈
更新时间:2023-10-24 02:02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被骗消费者应对网络购物欺诈的方式包括与经营者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请求第三方进行调解,或者向法院提起诉讼等。消费者被欺骗索赔的诉讼时效是三年。
一、
被骗消费者该如何应对网络购物欺诈
维权途径如下:请求消费者协会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调解组织调解;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与经营者继续协商。
法律依据: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三十九条
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
(一)与经营者协商和解;
(二)请求消费者协会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调解组织调解;
(三)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
(四)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二、
消费者被欺骗索赔的诉讼时效
欺诈消费者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三、
欺诈消费者构成犯罪吗
找法网提醒您,欺诈消费者的行为,如果达到法定要件可能会涉及诈骗罪,是需要负刑事责任的。具体的法定条件:
1.行为人实施了欺诈行为。包括两类,一是虚构事实,二是隐瞒真相。
2.欺诈行为使对方产生错误认识。
3.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之后作出财产处分,行为人获得财产。
4.欺诈的财产数额较大。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遇到网络诈骗应如何应对
遇到网络诈骗时应该保留好证据并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根据刑法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法律依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人们应该如何避免网络诈骗
生活中防止网络诈骗的方法:
1、进行网银、支付宝操作时,要确保使用安全的浏览器和登录正确的网址;
2、不随意打开陌生邮件,尤其是带附件的邮件或者声称中大奖的邮件;
3、给自己的电脑和手机安装杀毒软件。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法律依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