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离职后如何领取工资
更新时间:2023-10-26 17:3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员工离职后领取工资的方式是用人单位在解除合同时一次性支付劳动者工资。自动离职工资不发处理方法有向劳动监察机构投诉,或者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等。
一、
员工离职后如何领取工资
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付清劳动者工资。工资应当支付到离职之日止,一般应在3日内结清工资。劳动者应当按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的,在办结工作交接时支付。
二、
没有签合同离职工资不发怎么办
找法网提醒您,没有签合同离职工资不发的办法有:
1.可以向劳动监察机构投诉,由其责令用人单位改正。
2.当地劳动局内设机构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要回工资。该程序是专门为了解决劳资纠纷的,不用交任何费用;
3.对仲裁结果不服,可以向法院起诉。

三、
试用期和转正工资一样正常吗
试用期和转正工资一样正常。
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的试用期工资与转正工资一致的,属于合法行为。根据法律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条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第三十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离职后工资怎么领
离职后工资的结算要根据劳动者实际工作天数,以及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报酬进行计算,并且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付清劳动者工资,不得克扣或无故拖欠。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五十条<br/>
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br/>
劳动者应当按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用人单位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在办结工作交接时支付。<br/>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九条<br/>
劳动关系双方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付清劳动者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