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裁决后对方不履行义务如何进行强制执行
更新时间:2023-11-06 01:16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仲裁裁决后对方不履行义务的,当事人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受申请的法院应当依法执行。申请人申请强制执行后,大概十五天就会有答复,如果法院没有查到被执行人的财产线索,那么可能就需要申请人来提供线索了。
一、
仲裁裁决后对方不履行义务如何进行强制执行
对方不履行仲裁裁决的,当事人可以依法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受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执行,但是被申请人提出证据证明仲裁裁决有不应当履行的情形的,则法院审查后,应裁定不予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六十二条规定当事人应当履行裁决。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执行。
二、
申请强制执行几天会通知
一般来说是15天,申请强制执行后,执行局会送达受理执行案件通知书,之后,就看法院的执行情况再行通知。找法网提醒您,需要区分以下情况处理:
1.如果法院执行到财产,会告知其前去领取。
2.如果法院没有查到财产,会要求申请人提供被执行人的财产线索。
3.法院查不到财产,申请人也无法提供被执行人的财产线索的,法院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等发现被执行人财产时,再恢复执行。

三、
申请强制执行需要哪个法院
1.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以及刑事判决、裁定中的财产部分,由第一审人民法院或者与第一审人民法院同级的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执行。
2.由人民法院执行的其他法律文书,由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者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执行。
3.被执行人或者被执行的财产在外地的,可以委托当地人民法院代为执行。受委托人民法院收到委托函件后,必须在十五日内开始执行,不得拒绝。
4.受委托人民法院自收到委托函件之日起十五日内不执行的,委托人民法院可以请求受委托人民法院的上级人民法院指令受委托人民法院执行。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劳动仲裁后,如果单位不执行,如何申请强制执行
劳动仲裁申请强制执行流程如下:
(1)审查立案。人民法院收到执行申请及相关法律文书后,应当对申请执行是否合法、适当,相关法律文书是否齐全,内容是否明确,被执行人是否有执行能力等进行审查。
(1)审查立案。人民法院收到执行申请及相关法律文书后,应当对申请执行是否合法、适当,相关法律文书是否齐全,内容是否明确,被执行人是否有执行能力等进行审查。
(二)履行通知。人民法院决定对义务人强制执行时,应当先通知义务人在规定的期限内自动履行法定义务,否则强制执行。
(3)准备强制执行。填写行政执法证;确定实施计划和方案;需要协助的,应当书面通知有义务协助的单位和个人。
(4)执行。应当表明身份,出示执法证件和执行依据;执行完毕后,应当将执行情况书面通知申请执行的机关。
仲裁对方不履行如何申请强制执行
对方不履行仲裁裁决的,当事人可以在二年的有效期间内,及时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而受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执行,并可依法采取扣押、冻结、划拨、变价等措施来执行被执行人的财产。
<br/>
法律依据:<br/>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七条<br/>
对依法设立的仲裁机构的裁决,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受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执行。<br/>
第二百三十九条<br/>
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br/>
第二百四十二条<br/>
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向有关单位查询被执行人的存款、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财产情况。
人民法院有权根据不同情形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被执行人的财产。人民法院查询、扣押、冻结、划拨、变价的财产不得超出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的范围。人民法院决定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财产,应当作出裁定,并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有关单位必须办理。
仲裁后强制执行
强制执行带上申请书、仲裁书、身份证复印件就可以去执行局申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