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签订劳动合同员工在哪个机构可以申请仲裁
更新时间:2023-09-11 15:4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未签订劳动合同员工可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企业未签订劳动合同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是向职工支付双倍工资、视为与职工签订了无固定期限合同、不将劳动合同交付劳动者将面临赔偿损失的责任等。
一、
未签订劳动合同员工在哪个机构可以申请仲裁
未签订劳动合同的职工可以在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负责管辖本区域内发生的劳动争议。
劳动争议由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双方当事人分别向劳动合同履行地和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的,由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
二、
企业未签订劳动合同应当承担哪些法律后果
找法网提醒您,企业未签订劳动合同应当承担以下法律后果:
1.支付双倍工资;
2.视为已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关系成立;
3.不将劳动合同交付劳动者将面临赔偿损失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
【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三、
未签订劳动合同的仲裁时效是多久
未签订劳动合同仲裁时效为一年。如果用人单位一直未与劳动者签署劳动合同,劳动者有权要求用人单位在第二个月开始支付双倍工资。用人单位如果拒绝支付,可以追究用人单位法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企业位于高新区,应到哪里申请劳动仲裁?
企业被申请仲裁后的应对程序如下:首先,根据通知,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领取法律文书,一般包括应诉通知书、举证通知书、开庭通知书及对方提交的劳动仲裁申请书。其次,仔细研究对方提交的劳动仲裁申请书,核实信息是否正确,对方的请求事项有哪些,对方所述的事实与理由是否充分、属实。再次,制定应诉策略及应诉方案,针对对方的请求事项逐一提出答辩意见。下一步,提前准备好需要用到的法律依据,带好证据材料原件,按时参加庭审。最后,领取裁决文书(调解文书),如对裁决结果不服,在15日内向法院提起诉讼。
请问新城劳动仲裁委员会的地址在哪里
**劳动仲裁管辖的确定**
1. 一般来说,申请仲裁的地点应在单位所在地或具体用工地的县级(区级)劳动仲裁委员会。
2. 有的地方可能根据单位注册、管理部门(如工商局、民政局等)的级别来确定管辖的劳动仲裁委员会级别,可能是区级、市级或省级。
3. 为了确保准确性,建议直接咨询当地区级劳动仲裁委进行确认。
**劳动争议的处理途径**
1. 发生劳动争议时,当事人可以选择协商、调解或仲裁等方式解决。
2. 若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
3. 若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4. 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劳动仲裁委员会的设立**
1.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和适应实际需要的原则设立。
2.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有权决定在市、县设立仲裁委员会;直辖市人民政府有权决定在区、县设立仲裁委员会。
3. 直辖市、设区的市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立一个或若干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4. 需要注意的是,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并不按行政区划层层设立。
劳动仲裁好仲裁吗在哪里
劳动仲裁的具体流程包括确定劳动合同履行地或用人单位所在地,准备相关证据和申请材料,在劳动争议发生后一年内向选定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书面申请,然后等待仲裁委员会受理并安排仲裁程序。整个流程相对简单,但需要按照规定的步骤进行。劳动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重要途径,能够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