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怎样处理违反保密协议的员工
更新时间:2023-09-03 14:1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处理违反保密协议员工的方式是要员工承担民事责任,并依据保密协议的内容赔偿违约金,要是情节严重的,可能会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一、
应怎样处理违反保密协议的员工
员工违反保密协议的,处理的方式如下:
1.员工违反保护协议的,员工要承担民事责任,依据保密协议赔偿违约金;
2.违反保密协议侵犯单位商业秘密的,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要承担赔偿的责任;
3.违反保密协议,侵犯公司商业秘密,情节严重的,可能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要承担刑事责任。
二、
保密协议应包括哪些内容
1.明确保密信息范围,用人单位在约定保密内容时,务必把需要保密的对象、范围、内容和期限等明确下来,最好通过列举的方式列明所有需要保密内容,否则很容易因约定不明引发诉讼纠纷。不同的企业和同一企业的不同时期,保密范围、内容也有所变化,用人单位应及时修改保密协议内容。
2.明确保密主体,商业秘密的保密主体一般仅限于涉密岗位的劳动者,对于保密岗位和技术岗 位,要求其不得披露、赠与、转让、销毁或者协助第三人侵犯公司的商业秘密。除上述涉密岗位以外,不必然承担保密义务的劳动者在工作中有意或无意获悉公司秘 密时,也应该列入保密主体的范围,承担保密责任。此外,那些掌握了商业秘密的劳动者家属、朋友,对保守商业秘密也应该负有同等义务。
3.约定保密期限,保密协议中应明确约定保密期限,虽然法律规定劳动者保守秘密的义务不因劳动合同的解除、终止而免除,但由于商业秘密存在过期、被公开或被淘汰的情况,因此最好还是约定保密义务的起止时间,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纠纷。
4.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在保密协议中应明确约定如何使用商业秘密、涉及商业秘密的职务成果的归属、涉密文件的保存与销毁方式等内容,有特殊条款的还应以列举方式进行约定。

三、
违反保密协议如何界定
找法网提醒您,违反保密协议的界定是保密协议是指协议当事人之间就一方告知另一方的书面或口头信息,约定不得向任何第三方披露该等信息的协议。负有保密义务的当事人违反协议约定,将保密信息披露给第三方,将要承担民事责任甚至刑事责任。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违反保密协议的员工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法律分析:若员工违反保密协议,可能要承担以下法律责任:1、民事责任,公司可以要求员工赔偿因违约或侵权给公司造成的损失。2、行政责任,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有权依法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可以根据情节处以一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同时工商管理机关还可以责令侵权人将载有商业秘密的图纸、软件及其他有关资料返还权利人或销毁。3、刑事责任。对于违反保密协议造成严重后果的当事人,我国刑法规定了侵犯商业秘密罪。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九条 有下列侵犯商业秘密行为之一,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一)以盗窃、贿赂、欺诈、胁迫、电子侵入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的;(二)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的;(三)违反保密义务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的。明知前款所列行为,获取、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该商业秘密的,以侵犯商业秘密论。本条所称权利人,是指商业秘密的所有人和经商业秘密所有人许可的商业秘密使用人。
如何处理员工离职后违反保密协议和竞业协议的问题?
员工签保密协议离职后一般2年内不可从事同一行业工作。根据相关法律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
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签了保密协议如果泄露了会怎样
当事人签了保密协议后泄密的,需要承担协议里签订的违约责任。如果泄密行为给用人单位造成严重损失的,泄密一方需要承担民事责任;如果是涉及国家级机密被泄漏,泄密方将要承担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
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第二十四条
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期限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的约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前款规定的人员到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或者自己开业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二年。
违反保密协议怎么处理?违反保密协议要承担什么责任
下列情形的保密协议是不合法的: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保密协议;违背公序良俗的保密协议;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保密协议;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四条<br/>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br/>
第一百四十六条<br/>
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br/>
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
<br/>
第一百五十三条<br/>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
<br/>
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br/>
第一百五十四条<br/>
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