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争议指的是什么
更新时间:2023-05-30 11:3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劳动争议指的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因劳动的权利与义务发生分歧而引起的争议,劳动争议解决的方法是双方当事人协商,找有关组织进行调解,申请仲裁或者起诉。
一、
劳动争议指的是什么
劳动争议指的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执行劳动法律、法规或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就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关系所产生的争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争议怎么解决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争议的解决是劳动者可以先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条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

三、
劳动争议仲裁申请要多久
劳动争议仲裁申请要五日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决定是否受理。找法网提醒您,仲裁庭应当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作出裁决,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以延期并书面通知当事人,但是延长期限不得超过十五日。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劳动合同的定义是什么
劳动合同操作包括:1. 签订时明确双方权利、义务;2. 变更时需双方协商一致,并采用书面形式;3. 解除应遵守法定条件和程序;4. 终止则按照合同约定或法律规定进行。
劳动争议仲裁是什么案件
劳动争议仲裁涉及劳动纠纷。具体操作包括:1. 调解,通过协商达成和解;2. 仲裁,由仲裁机构作出裁决;3. 诉讼,向法院起诉。不同情况选择合适方式,保障权益。
劳动合同法工资定义是什么?
《劳动合同法》关于确定工资的规定:
1. 工资约定不明确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重新协商;协商不成的,适用集体合同规定。
2. 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劳动合同法》关于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等标准约定不明确的规定:
1. 劳动合同对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等标准约定不明确,引发争议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重新协商;协商不成的,适用集体合同规定。
2. 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劳动报酬的,实行同工同酬。
3. 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劳动条件等标准的,适用国家有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