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主张双倍工资的诉讼时效
更新时间:2022-04-07 10:33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劳动者主张双倍工资的诉讼时效是怎样的?首先,用人单位支付双倍工资的争议属于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如果大家还有其他法律问题的,欢迎上找法网在线法律咨询平台,我们的在线律师会为大家进行专业的解答。
一、
劳动者主张双倍工资的诉讼时效是怎样的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二、
劳动者双倍工资赔偿怎么计算
劳动者双倍工资赔偿的计算是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三、
劳动者主张“双倍工资”如何举证?
用人单位有义务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不签订劳动合同的即需要支付双倍工资。如果是劳动者不愿意签订劳动合同的,则用人单位应当举证证明,否则将承担不利责任。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六条的规定,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用人单位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规定,在劳动争议纠纷案件中,因用人单位做出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劳动争议的,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劳动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第八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劳动者主张双倍工资的诉讼时效的相关知识,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如果大家还有其他法律问题的,欢迎上找法网在线法律咨询平台,我们的在线律师会为大家进行专业的解答。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双倍工资的诉讼时效怎么计算?
关于双倍工资争议,具体做法如下:
1. 若与雇主协商无果,务必在一年内向劳动仲裁机构提出仲裁申请,以免错过时效。
2. 在仲裁过程中,准备相关证据如劳动合同和工资条等,以证明自身权益。
3. 对仲裁结果不满时,需在收到裁决书后的十五日内按照诉讼程序向法院提起诉讼。务必注意时效问题,及时行动以保障自身权益。
未签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诉讼时效期限
未签劳动合同可申请劳动仲裁。具体操作:1. 收集证据,如工资单、工作记录等;2. 向劳动仲裁机构提交申请书;3. 参加仲裁庭审,陈述事实和理由;4. 等待仲裁结果,不服可起诉。
不签订劳动合同双倍工资的诉讼时效是多长时间?
1. 双倍工资的诉讼时效的计算是一年,提出双倍工资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一年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
2. 未签订劳动合同超过一个月的,应支付劳动者双倍工资;未签订劳动合同超过一年的,最多支持11个月工资。
3.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4.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