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章建筑赔偿标准

更新时间:2021-12-23 14:27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其实在我们大家的生活中的话也是经常可以见到一些违章建筑的,之所以叫做违章建筑就是因为是没有获得相关部门的批准,私自搭建的,当然这样的情况在农村中的话是比比皆是。那么,违章建筑赔偿标准?下面就跟着找法网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

违章建筑赔偿标准

  违章建筑根据是否超过批准期限进行补偿。拆除违章建筑和超过批准期限的临时建筑,不予补偿,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并处罚款;拆除未超过批准期限的临时建筑,应当给予适当补偿。

  法律依据:

  《城乡规划法》第六十六条

  建设单位或者个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所在地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拆除,可以并处临时建设工程造价一倍以下的罚款:

  (一)未经批准进行临时建设的;

  (二)未按照批准内容进行临时建设的;临时建筑物、构筑物超过批准期限不拆除的。

 违章建筑赔偿标准 

二、

违法建筑与违章建筑的区别

  (一)范围不同:

  (1)违法建筑的范围窄,仅指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所建造的建筑物。

  (2)违章建筑的范围较宽,指违反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所建造的建筑物。《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使用了“违法建筑”,显然将违法建筑认定为狭义的违章建筑。

  (二)违反法律法规不同:

  (1)违章建筑:违反《土地管理法》、《城乡规划法》、《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动工建造的房屋及设施。

  (2)违法建筑: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

三、

违法建筑建房人权利的救济途径

  (一)违法建筑在被行政主管机关定性之前,依法应受到保护

  按照物权法的基本原理,除了无主财产之外,只要有物存在,就必然存在着物权。就违法建筑而言,在被行政主管机关确认为违法建筑之前,已经被违法建筑的所有权人实际控制着,因则违法建筑的所有人享有着对该违法建筑的实际的占有、使用、收益的权利。这种权利,是基于对建筑材料的合法占有而享有的,故法律应当予以适当的保护。

  任何部门在未经规划部门对建筑进行合法性认定前,私自强制拆除,必然侵害所有权人的权利,所有权人有要求私自强拆行为人给予补偿。

  (二) 违法建筑的拆除一定要按照法律程序规定,任何违反法律规定的拆除都是可以抵制的。

  违法建筑的所有权人应严格核查拆除单位是否按照法律程序对自己的违法建筑进行拆除;如拆除单位未按照程序进行拆除,所有权人完全可以拒绝违法拆除。同时,拆除单位尽快拆除违法建筑的目的是为了达到推进与自己利益关系的工程进展等目的,违法建筑的所有权人只要按照法定程序行使自己申请复议的权利等等,必然可以使拆除单位的进展放缓,这样就能为违法建筑所有权人争取得到谈判、补偿的机会。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的关于违章建筑赔偿标准的相关内容,综上所述小编提醒您,所以违章建筑的认定部门是规划部门,在认定违建的程序上,必须是合法的,如果处理违章建筑也需要视具体情况而定。若您还有什么法律疑问,建议咨询找法网专业律师。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违反拆迁赔偿协议怎么写
制定拆迁赔偿协议时,应注意遵守法律程序,确保主体合法。明确列出补偿内容、金额和方式,并设定违约责任。在履行过程中,遵循合法程序,避免存在不公平的条款。如遇纠纷,可通过协商、调解或诉讼解决。在协商时,注重沟通技巧和证据的收集;调解可寻求专业机构或人士的帮助;诉讼阶段需准备充分证据并遵循法律流程。双方应确保协议的严谨性和合法性,以维护各自的权益。
征地拆迁违建房怎么赔偿
违建房拆迁赔偿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处理。对于拥有土地使用权的违建房,在拆迁过程中应获得一定补偿;而对于未取得土地使用权或擅自改建的违建,则通常不予补偿。解决方式可以通过协商和诉讼两种途径,协商快速但可能补偿不足,诉讼虽然耗时但可争取更合理权益。具体操作需结合实际情况和相关法律法规进行。
拆除违章建筑的企业应如何进行赔偿?
关于违章建筑的赔偿问题,处理过程相对复杂,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对于超过批准期限的违章建筑,通常会进行拆除,并可能处以罚款;对于未超期的建筑,会给予一定的补偿。在处理时,还需综合考虑建筑的实际用途、当地规划要求等因素,并严格依法进行。
律师解答动态
云添汇贸易(广东)有限公司存在虚假宣传、欺诈消费者及合同纠纷等行为,具有骗子公司特征。
在重庆开县建筑工地摔伤,首先应第一时间就医并保留好所有医疗记录。然后尽快收集劳动合同、工资支付记录、
建议找执行局咨询了解具体的收费标准。只有他们知道。
50元金额较小不构成刑事案件,报警可能不予立案,但可通过民事诉讼或联系支付平台客服协助追回。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