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隐婚入职,单位可否解除劳动合同?

更新时间:2014-09-02 14:28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一些女性劳动者也许会有这样的体验,处于刚结婚还没生孩子的阶段似乎找工作有点困难,因为有些公司可能会考虑到她们入职不久就会怀孕,公司又要招聘新人,为减少麻烦,个别公司可能不愿招聘此类女性入职。因...

  一些女性劳动者也许会有这样的体验,处于刚结婚还没生孩子的阶段似乎找工作有点困难,因为有些公司可能会考虑到她们入职不久就会怀孕,公司又要招聘新人,为减少麻烦,个别公司可能不愿招聘此类女性入职。因此,就有可能出现一些女性朋友在入职时隐瞒自己已婚的情况。

  本律师曾遇到过这样一个案例:2014年2月,朱小姐到某公司应聘职位,考虑到招聘信息中要求女性为未婚,故在填写求职表时选择了“未婚”一栏。当招聘人员问及其婚姻状况时,朱小姐同样声称自己未婚。之后,该公司与朱小姐签订了三年期限的劳动合同,入职三个月后,朱小姐却怀孕了,公司得知此事后,决定与朱小姐解除劳动合同。

  公司认为,朱小姐故意隐瞒婚姻状况的行为属于欺诈行为,根据《劳动合同法》第26条的规定,以欺诈等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劳动合同是无效的;除此之外,公司的规章制度也规定,员工在入职时应当如实填写入职登记表,不得隐瞒自己的真实信息,否则公司有权解除劳动合同。基于这两点,公司认为有权解除与朱小姐的劳动合同。

  那么,该公司是否真的有权利解除与朱小姐的劳动合同呢?本律师认为公司是无权这样做的。

  第一,《妇女权益保障法》第23条规定,各单位在录用职工时,除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该公司在招聘女职员时,没有岗位的特殊性,却要求入职的女性为未婚,这对已婚的女性是不平等的,属于性别歧视,可见招聘所设定的“女性未婚”这一条件是违反法律规定的,应当属于无效条款。

  第二,《妇女权益保障法》第27条规定,任何单位不得因结婚、怀孕、产假、哺乳等情形,辞退女职工,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法》第42条也规定,女职工在怀孕、生育、哺乳这“三期”内,用人单位不得按相关条款解除劳动合同。国务院制定的《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也有同样的规定。因此,公司不能因为朱小姐怀孕而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

  最后,本律师要提醒用人单位注意的是,对性别有特殊要求的岗位,一般是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而不是由用人单位任意决定的,擅自对性别进行限制,很有可能会涉及就业歧视;此外,应聘人员基于某些特殊的原因隐瞒婚姻状况的行为,并不足以构成法律上的欺诈行为,因此,用人单位并不能以此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同样的,本律师理解一些女性劳动者为了提高自己的入职或跳槽的成功率,而在职场中采取隐婚的行为,但是如果因为自己的隐瞒行为给单位造成严重损失的,用人单位也是可以行使劳动合同解除权的。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劳动纠纷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42333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你好,变相解除劳动合同的,需要支付经济补偿。
单位解除劳动合同,但我不知道
建议要求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单位可以解除我的劳动合同吗?
如果公司不与你续签劳动合同,应支付经济补偿金。
企业法人变更,但是股份不变可行吗?
一般来说均需要股东会通过,但是因股权转让发生的公司章程修改,无需股东会通过。修改后需要去工商局进行相应的变更登记。
他乱扣工资?我该怎么办?
劳动者可以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解决。
我在拼多多上买了一个手表,然后手表已经申请退款了,不过里边充的钱还没退回来呢
针对您的退款问题,常见处理方式包括与商家协商、消费者协会调解和法院诉讼。选择时应考虑效率、成本和效果,通常先协商,不成再寻求专业机构帮助。
森林防火通道占用土地上自栽的青树苗是否有赔偿?
有赔偿。如若是政府行为可申请补偿,若是企业或个人行为可协商或诉讼。政府行为需了解相关补偿政策,按要求申请。企业或个人行为则先协商,协商不成可收集证据提起诉讼,要
生父有记录,继父可以作为政审材料给子女做政审背景嘛
在政审过程中,继父的资料可以作为子女政审背景的参考之一。然而,如果生父的记录涉及严重违法犯罪行为,可能会对子女的政审结果产生不良影响。此时,应尽可能提供其他有利
高中孩子在校孩子在校被不公平停课
若孩子因争执被停课,家长应先了解事实真相,教育孩子正确处理冲突。若学校处理不当,可与学校沟通并寻求教育部门的指导。若涉及法律问题,可考虑法律途径维权。选择处理方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