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规库

共收录 303235 条法规今日更新 50 条法规

您的当前位置: 找法网 > 法规库 > 正文

四川省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成都市消防工作五年发展规划(2008-2012)》的通知

发布部门:

发文字号:成办发〔2008〕34号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公布日期:2008-04-14

施行日期:2008-04-14

时效性:已失效

字号

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成都市消防工作五年发展规划(2008?2012)》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八年四月十四日

成都市消防工作五年发展规划(2008?2012)

为进一步适应我市推进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需要,增强我市消防安全保障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15号)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成都消防工作实际,制订本规划。

一、我市消防工作发展面临的形势

过去5年,全市消防工作取得了快速发展,消防工作社会化程度有所增强,消防安全意识得到了提高,消防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升。但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形势和要求相比,我市消防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面临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消防安全责任落实还不到位;二是消防宣传教育不够深入,群众消防安全意识较薄弱,自防自救能力较差;三是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四是基层消防安全防控力量比较缺乏,广大农村、集镇没有专业抢险救灾力量;五是消防警力不足,难以承担日益繁重的消防安全保卫和抢险救援任务。

二、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围绕市委、市政府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牢牢把握“科学治火救灾,平安和谐发展”主题,始终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坚持“大消防、大救援”的消防工作理念,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消防工作网络,建立与特大中心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消防工作格局。

(二)主要目标。经过5年努力,基本形成“全域消防、责任消防、人文消防”的现代消防形态,建立覆盖城乡的火灾防控体系和服务全民的抢险救援体系,公共消防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基层消防安全状况日趋良好,公众消防意识明显增强,消防社会化程度明显提高,灭火救援能力显著提升,火灾形势总体平稳,将成都打造成为“火灾隐患少、火灾损失小、群众消防意识高、消防安全感强”的平安城市。

??坚决杜绝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全市每年地区生产总值亿元火灾次数控制在3起以内,每100起火灾事故死亡人数控制在2人以内。

??加强消防力量建设。加大城乡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壮大专、兼职消防力量。全市专职消防站达到100个。建成全民消防宣传教育培训中心、防灾减灾消防模拟训练基地和地铁消防综合模拟训练中心。

??重大火灾隐患整改实施政府挂牌督办。每年重大火灾隐患挂牌督办完成率达到90%以上;全面推行火灾公众责任保险,消防安全重点单位中的“两类”场所(易燃易爆场所和人员密集场所)投保率达到100%.

??抓好抢险救援主阵地建设。确定6类灾害事故为成都119抢险救援主阵地,研究制订重特大消防安全事故的社会联动救援预案,市属重点单位灭火预案制订和演练率达到100%.

??实施全民消防素质教育工程。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纸和分众传媒等媒体,大力开展消防知识、消防技能的宣传教育。全市各类全日制学校学生接受消防安全教育覆盖率达到100%,城乡居民接受消防安全知识教育普及率达到90%,特种岗位和直接从事消防管理的人员接受消防技能培训率达到100%.

??加强消防工作目标管理。将消防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和各行业(系统)主管部门专项目标予以考核。

??做精成都119品牌。弘扬成都消防精神,提升部队内生动力,通过3至5年努力,成都119各项工作达到“三个回应”要求,做到服务成都、辐射全川、领先西部、影响全国。

三、工作任务和措施

(一)推行消防工作网格化管理,加快消防安全责任体系建设。

1.落实政府和部门消防安全责任制。认真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将各级政府和各行业(系统)主管部门消防工作责任纳入专项目标考核,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各区(市)县政府将重大火灾隐患整改、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消防事业经费保障等纳入政府日常工作,常抓常议。教育、民政、交通、农业、文化、卫生、广电、体育、旅游、人防、宗教等部门要制订本行业(系统)消防管理规范,并抓好落实。通过5年努力,逐步建立起“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督,单位全面负责,群众积极参与”的消防安全管理格局。

2.推行社会单位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建立重点单位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完善消防安全规章制度、作业标准和操作规程。进一步明确社会单位主体责任,以开展“诚信承诺活动”为载体,提高社会单位自身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实现社会单位消防工作安全自查、隐患自除、责任自负。到2010年,全市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三个能力”(查改火灾隐患能力、扑救初期火灾能力、引导人员疏散能力)建设全部达标;到2011年,全市“六小场所”(小门店、小作坊及出租屋、小网吧、小招待所、小餐厅、小影视厅)从业人员做到“三会”(会报警、会扑救初期火灾、会逃生自救)。积极稳妥地开展火灾公众责任保险试点,分层次推进火灾公众保险,到2010年,市属重点单位中“两类”场所(易燃易爆场所和人员密集场所)全部参加火灾公众责任保险。

3.深入推进“两大警务室”战略,提升农村和社区火灾防控能力。依托“两大警务室”,建立消防警务工作站,从组织机构、管理制度、工作任务、硬件配备四个方面建立和完善警务工作站职能,明晰镇(乡、街道)、村(社区)职责,强化村民和社区群众自防自救意识,通过“五警联勤”(交警、巡警、刑警、社区民警和消防警整体联动机制)和群防群治,实现火灾防控关口前移,夯实村(社区)火灾防控基础。在全市开展“无火灾镇(乡、街道)”、“无火灾村(社区)”和“无火灾派出所”主题创建活动。

4.加强立法。根据新形势下消防工作特点,修订完善《成都市消防条例》。

(二)推进城乡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乡防御火灾能力。

1.完成城乡消防规划修订。结合“试验区”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要求,完成《成都市消防总体规划》修编。各区(市)县结合本地实际,完成现有消防规划的修订工作。各镇(乡、街道)结合各新增功能区规划,制订消防规划专篇。

2.加快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制订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和使用维护管理办法,加快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城乡发展需要。2012年,全市消火栓、消防码头、消防通道、消防通信和消防标识等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全部达到国家标准。

3.加快专(兼)职消防队(站)建设。按照“大小兼顾、优化布局”的原则,到2012年,中心城区专职消防站达到41个,郊区(市)县城区专职消防站达到59个;对郊区(市)县城区消防站进行改造和功能升级,将其打造成当地集消防员训练、社会消防宣传教育和灭火救援指挥中心于一体的中心站;各镇(乡、街道)有专职或兼职消防队;人口集中居住区建立义务消防队。完善合同制消防员的聘用、使用和管理等制度。新增消防站点原则上采用合同制政府专职消防队建队模式。通过5年努力,逐步形成消防力量城乡一体化的格局。2010年,在地铁1号线建成投运前,完成地铁沿线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在其始端建设1个地铁消防综合模拟训练中心,地铁沿线中队设置地铁专勤班。

4.加快消防装备现代化步伐。按照“符合标准,急需先配,适度超前”的配置原则,以《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2006年修订)中的必配为下限,将其中的选配装备作为公安消防队的必配。中心城区配备1台70米以上的举高消防车,中心城区消防站首车逐步更换为“一七”泡沫车;中心城区4个作战片区要实现排烟车、照明车、多功能抢险救援车、防化车、器材运输车、举高车各1台的作战规模;特勤装备按照各中队主攻方向进行择优配备。

5.加快消防信息化建设。完成覆盖全市重点单位、重要场所和重大火灾危险源的远程监控、灭火救援指挥、装备管理、部队管理和电子政务五大信息系统建设任务,逐步建立起全警采集、全警共享、全警应用、灵敏高效的消防警务信息联动工作机制。

(三)强化火灾隐患整改,改善社会消防安全环境。

1.加强消防监督执法工作。全面推行并联审批,规范消防行政许可,提高行政审批效率;深化“7+5+X”的成都消防监督模式,进一步规范日常监督检查行为,深化错时执法工作制;加强执法质量考评,全面实行网上集中法律审核;加大行政处罚力度,严厉打击消防违法行为;定期开展消防法律法规知识培训,提高社会单位及消防管理人员的消防法制意识;推动消防产品生产企业、消防工程施工企业成立行业自律协会,建立行业自律机制,规范消防产品生产和消防工程建设市场秩序。

2.加大火灾隐患整改力度。针对消防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适时开展消防专项整治,逐步减少火灾隐患存量。采取划定“消防安全重点监控区”等措施,对火灾隐患突出、社会影响大的片区实施严格管理;健全重大火灾隐患整改机制,通过采取火灾隐患评估、公告、举报、曝光、政府挂牌等办法,促进重大火灾隐患整改;建立跟踪制度,主动介入历史遗留的火灾隐患,全程跟踪督促火灾隐患整改。

3.健全社会消防安全评价体系。成立市、区(市)县两级消防安全评估专家委员会,适时组织开展城乡消防安全状况、社会单位火灾隐患及其危害评估,为政府加强消防安全管理提供决策参考。研究制订科学的火灾指标评估办法,提高公安消防部门处置动态消防安全隐患的能力,形成科学预测、有效防控与高效应急相结合的公安消防安全技术体系;规范消防中介服务,在消防设计咨询、消防设施检测及维护保养、电器消防安全检测、消防远程监控等领域实施消防中介服务,为公安消防部门监督执法提供依据,提升社会单位消防科学管理水平。

(四)健全全民消防宣传教育体系,提高群众消防安全意识。

1.营造良好的消防安全宣传氛围。制订消防宣传规划,明确年度和阶段性消防宣传主题、内容、方式。以消防宣传“五进”(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进家庭)为依托,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互联网、道路广告、通讯信息等宣传媒介作用,引导社会团体以多种形式宣传消防安全;鼓励和支持社会企业大力开展消防公益宣传,推出一批具有人文关怀的消防公益广告。拍摄1部以成都消防为背景的反映消防部队的影视作品。

2.推行全民消防素质教育工程。全市统一编写《中小学生消防安全知识读本》,确保每学期每个学生接受1课时的消防知识教育;以民工夜校和社区消防学校为载体,普及群众性消防宣传教育,社会单位每人每年至少接受1次消防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建立岗位资格认证制度,对消防要求高的特殊工种和直接从事消防安全管理的人员开展专业消防技能培训,实施从业准入制。建设1个集消防宣传、消防体验和展示消防历史、消防文化于一体的全民消防宣传教育培训中心。到2012年,全市各类全日制学校学生消防安全教育率达到100%,城乡居民消防安全知识普及率达到90%,特种岗位和直接从事消防管理的人员培训率达到100%,群众消防安全指数不低于0.8.

3.推行新闻发言人制度。推行火灾隐患、火灾信息、消防工作等情况的新闻发言人通报制度,借助新闻媒体及时向社会公众通报消防安全热点、难点问题,引导社会公众支持和参与消防工作。

(五)加强勤务实战化建设,提升灭火抢险救援能力。

1.推进训、战、防一体化。创新灭火救援训练课目和操法,突出实兵、实装、实地训练,努力实现由单个装备技术训练向复合型装备技术训练转变,操场训练向实战模拟训练转变,单兵训练向班队、片区合成训练转变,切实提高消防部队整体作战能力。战训部门和责任区执勤中队要参加建筑工程消防验收和消防供水设施测试,配合防火监督部门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和宣传;防火监督部门及时向战训部门和责任区执勤中队通报重点单位变化及火灾隐患情况,配合执勤中队做好“六熟悉”和实地演练的协调工作。市属重点单位灭火预案制订和演练率达100%.

2.推行四级作战指挥模式。立足处置最危险、最复杂场所灾害事故,建立以片区为单元的作战模式,将中心城区划分为东、南、西、北4个作战片区;以高速公路为依托,将郊区(市)县划分为6个作战片区。全市形成支队、片区、大队和中队为梯次的四级指挥机制,实施专业化作战指挥,逐步实现全市灭火力量全方位布控。

3.完善抢险救援体系。努力构建“以政府为主导、公安消防部队为主力、城市为主体、城市群为网络,充分利用现代交通、通讯、信息、装备、指挥技术等资源实施片区联动、跨区域增援”的大救援格局。针对6类灾害事故应急救援,组织公安、消防、电力、交通、卫生等单位联合制订科学的应急预案,定期开展联动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4.推进战勤保障建设。按照财政部、公安部《关于印发〈中国人民武装警察消防部队消防业务费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防(2004)300号)要求,市、区(市)县两级财政将消防业务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完成对现有中队外观改造和内在功能提升;改进和完善“4+1”战勤物资储备体系;2008年内建成战勤保障大队。

5.加强消防队伍建设。全力实施“一三二三”工程,建立完善“科学决策、激励竞争、警力配置、人才培养、从优待警”五大机制,加强部队正规化建设,提升部队内生动力,将成都消防打造成为“防火灭火的战斗队、处置突发事件的机动队、抢险救援的突击队”。

附件1:用语解释

全域消防:改变不符合成都实际的以城市为主体的防控模式,建立与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相适应的覆盖城乡的消防安全防控体系。

责任消防:政府、政府各职能部门、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每一名中国公民都有维护消防安全的责任和义务。

人文消防:坚持以人为本,着重加强人本安全意识,赋予消防文化内涵,建立人人懂消防、人人关心消防、人人主动参与消防的人文消防形态。

6类灾害事故:危险化学品泄漏、交通事故、建筑物垮塌、自然灾害、公共突发事件、生命救助。

三个回应:回应党委、政府的新要求,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回应部队官兵的新期待。

两大警务室战略: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强对农村和社区等基础防控面的警务工作,通过农村和社区警务室实施防控战略。

“一七”(泡沫车):喷出的泡沫是由空气与泡沫液混合均匀的混合物,空气与泡沫液的比例是1∶7.

“7+5+X”:将日常检查重点场所划分为7类,在7类场所中确定5项必检项目,同时根据各类场所的实际情况确定自主检查项目(X)。

消防安全指数:表示社会消防安全的状态,反映政府的消防安全管理和应对火灾事故等灾害的能力。消防安全指数=1-10万人火灾事故死亡率;10万人火灾事故死亡率=本年火灾事故死亡人数÷本年平均户籍人口数×100000.(成都2007年为0.82)

六熟悉:熟悉交通水源、重点单位分布、主要灾害事故、重点单位使用性质和重点部位、建设消防设施、重点单位消防组织等情况。

郊区(市)县:除成都高新区、五城区之外的其他区(市)县。

“4+1”战勤物资储备体系:全市东、南、西、北4个方向各有一个小型的战勤后备物资库,机关有1个中心库。

“一三二三”工程:围绕“人民消防为人民”这一主线,突出防火、灭火、抢险救援三项职能,强化“三基”工程、科技强警两个重点,确保火灾、队伍、社会三个稳定。

2.全市镇(乡、街道)专(兼)职消防队(站)建设标准

3.全市消防工作五年发展规划主城区消防队(站)建设实施计划

4.郊区(市)县镇(乡、街道)消防队(站)建设计划(略)

四川省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免责声明: 找法网法规库法规文件均转载自:政府网、政报、媒体等公开出版物,对本文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请核对正式出版物、原件和来源。全国客服热线:400-666-2035。

扫一扫关注,了解更多法律知识

遇事找法,从找法网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