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规库

共收录 303235 条法规今日更新 50 条法规

您的当前位置: 找法网 > 法规库 > 正文

文山州人民政府转发州扶贫办关于科技及产业扶贫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部门:

发文字号:文政发[2004]114号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公布日期:2004-12-08

施行日期:2004-12-08

时效性:已失效

字号

各县人民政府,州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文山州科技及产业扶贫项目实施方案》已经州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00四年十二月八日

文山州科技及产业扶贫项目实施方案

科技及产业扶贫是今后一段时期扶贫开发的方向,是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贫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开展科技及产业扶贫工作,是全面贯彻落实《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决定》和《云南省关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的具体行动,是我州全面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增收和“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根据《2004年云南省科技及产业扶贫项目实施办法》(云贫开办发[2004]177号)文,特制定《文山州科技及产业扶贫项目实施方案》。

一、实施科技及产业扶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没有广大农民的富裕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当前,在全国全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我州面临脱贫和建设小康双重任务,在坚持原有各项扶贫措施的基础上,不断拓宽扶贫思路、探索扶贫途径、创新扶贫机制,实施科技及产业扶贫,稳定增加农民收入,对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边疆稳定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实施科技及产业扶贫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1、实施科技及产业扶贫,是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围绕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个大政方针,扶贫方式已从救济式、输血式、造血式转向开放式和开发式,扶贫开发重心已从夯实农村基础设施,逐步转向打基础与产业开发并举,特别是建立贫困人口稳定的增收长效机制,已成为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2、实施科技及产业扶贫,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内容,科技及产业扶贫,以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为目标,既是一项重要的扶贫手段,更是“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实践活动,是党委、政府关心“三农”最现实最具体的体现。3、实施科技及产业扶贫,是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国民经济和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推进科技及产业扶贫,发展农村经济,解决贫困人口温饱,提高贫困人口生活质量,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趋势和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二、指导思想

开展科技及产业扶贫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群众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目标,立足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带动、群众参与”的方式,提高农村生产经营的组织化、协作化、规模化程度,提升扶贫开发工作层次,加快全州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

三、目标任务

实施科技及产业扶贫项目,以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目标。通过实施科技及产业扶贫项目,达到项目区农产品的商品率、农产品的加工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在2004年的基础上增长3-5个百分点;在项目片区培育1-2个能起示范带动作用的扶贫龙头企业;项目片区参与科技及产业扶贫开发项目的农户人均年纯收入增加100元以上,农村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生态环境建设发生新的变化,成为科技及产业扶贫开发和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典范。

全州科技及产业扶贫开发项目的主要任务是:在2005年12月底以前全面完成经省扶贫办和省财政厅批准的18个项目的建设任务。即:文山县高末2500亩优质石榴基地建设,盘龙山农业综合开发养殖项目;砚山县芦柴冲1200亩商品蔬菜基地建设;西畴县西洒7500头生猪养殖基地建设;麻栗坡县马街167头母牛养殖,八布1000亩南洋椒种植;马关县马白3000头生猪养殖基地建设,金城林场1200亩草果基地建设;丘北县腻脚1300亩蔬菜基地建设,树皮1310亩辣椒种植,八道哨1300头生猪养殖示范;广南县底圩4360亩无性系茶叶基地建设,央连1000亩甜柿基地建设,南屏600亩红提葡萄基地建设,通丰植物营养液推广;富宁县板仑1600亩蔬菜基地建设,新华2080亩花椒基地建设,通丰植物营养液推广。通过实施以上科技及产业扶贫项目,逐步培植县、乡科技及产业扶贫典型,促进农业持续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为全面实施产业化扶贫奠定良好基础。

四、工作原则

实施科技及产业扶贫开发项目,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消除贫困,科学发展的原则。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扶贫开发的具体工作中,着力解决贫困人口生存和发展的产业支撑问题,推进科技及产业扶贫发展进程,促进贫困群众稳定增收,实现可持续发展。

2.坚持市场调节,自主经营,自愿参与的原则。实施科技及产业扶贫项目,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在政府宏观经济政策调控下,项目业主和组织实施的管理部门及项目区群众要自觉自愿地依据市场信息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使有限的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发挥出最佳经济、社会效益。

3.坚持统一规划,试点带动,整村推进的原则。科技及产业扶贫活动,是在市场信息指导下,有组织的农村生产经营活动,有较强的时效性和社会性,必须严格按照《2004年云南省科技及产业扶贫项目实施办法》(云贫开办发[2004]177号)文件的要求,切实做到统一思想、统一规划、统一标准,采取试点带动,整村推进的办法组织实施。项目和资金的安排不准“撒胡椒面”。

4.坚持效益优先,平等互利,风险共担的原则。实施科技及产业扶贫项目,必须把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突出农民增收特点,引导扶贫龙头企业在平等互利、风险共担的基础上,参与实施科技及产业扶贫项目,实现扶贫龙头企业和项目片区农户共同发展。

5.坚持三大结合,资源共享,联动发展的原则。长期的扶贫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科技及产业扶贫开发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要充分利用好这些有利的资源条件,把科技及产业扶贫项目与西部大开发结合起来,与扶贫安居温饱村、扶贫重点扶持村、边境民族特困乡、易地开发扶贫、定点挂钩扶贫、上海对口帮扶、扶贫三项工程建设大会战和脱贫奔小康示范村建设等扶贫措施有机地结合起来,与退耕还林、农村综合开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综合治理等农村发展政策紧密地结合起来,实现农业、农村、农民和扶贫龙头企业的联动发展。

五、资金筹措

第一批科技及产业扶贫项目实施期限为一年,资金筹措采取“几个一点”的办法进行解决:一是国家补助一点。即:切实管好、用好804万元省级科技及产业扶贫项目专项资金,使其充分发挥吸附作用;二是鼓励和引导当地扶贫龙头企业参与组织实施科技及产业扶贫项目,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创造宽松的投资环境,吸引和鼓励扶贫龙头企业投入一点;三是金融部门支持一点(小额信贷或扶贫贴息贷款);四是群众自筹一点(自筹资金和投工投劳抵资)。

六、工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州、县、乡各级各部门都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按照州委、州人民政府的要求,切实加强领导,进一步提高认识,结合部门工作实际,把积极支持实施科技及产业扶贫项目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列入年度工作计划,作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开展“三观”学习教育活动的主要措施之一,明确分管领导并安排专人认真抓好落实。确保科技及产业扶贫项目的顺利实施。

(二)部门工作职责

扶贫部门:拟定规划,编制、评审和上报项目,争取上级扶贫资金投入,协调金融信贷资金扶持投入,对政府财政扶贫资金提出安排使用意见,对扶贫龙头企业组织评选推荐和考核管理,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对项目实施效果进行终结性检查、考核和评价。

计划、财政部门:将科技及产业扶贫开发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协助做好项目规划上报工作,组织财政资金扶持项目建设,根据资金管理要求,按时拨付各类项目资金,并对资金的使用进行管理监控。

科技部门:积极开展引种试验示范,对农户进行生产技术培训,提供相关的科技服务。

农、林、水、畜等大农口部门:参与拟定规划和编制项目,对口向上争取资金投入项目建设,从部门职能角度为农户和扶贫龙头企业提供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检疫检测服务。

乡镇企业、经贸、招商、三七特产局等部门:引导扶贫龙头企业参与实施科技及产业扶贫项目,按照要求做好行业管理和服务。

国土资源、税务、工商、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按照相关优惠政策,为扶贫龙头企业办理用地报批手续、税收优惠手续;为扶贫龙头企业进入市场提供注册等资格准入和技术检测服务。

金融部门:加大信贷支农力度,为扶贫龙头企业和农户生产、加工、销售提供信贷支持。

监察、审计部门:做好项目资金的审计监督,防止资金被截留、挤占、挪用。

(三)加强项目管理

各县科技及产业扶贫项目报经州级审查、省级审核批准后,按照“统一组织实施、统一科学管理、统一考核验收”的要求,由县、乡、村统一组织实施和管理。项目实施结束时,由州统一组织考核验收。具体的项目建设从启动实施到竣工,县、乡、村都要统一组织力量负责做好技术指导、工程进度和质量监督等工作,协调、处理好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相关问题。

(四)搞好技术培训,提供优质服务

各级科技、农技部门,要站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全心全意为“三农”服务的高度,紧密协作,利用县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学校,乡、村脱贫奔小康示范村科技活动室和农村成人技术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实用技术培训。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办法拓宽技术培训渠道,请有关专家到项目区传授技术、现场指导,或组织种植、养殖大户和群众代表,到州内外产业化建设搞得好的地区参观、学习,开阔视野,增强信心。完善科技及产业化技术服务网络,充分发挥县乡农、林、畜等部门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加强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认真做好种植业、养殖业的疫病防治和监测工作;建立和完善农产品安全和质量管理体系,树立品牌意识、竞争意识、质量和服务意识,实行生产、加工、经营、售后服务全过程质量管理办法,提高农产品市场准入水平。

(五)建立有效合作经济组织,创建产业开发良性机制

市场经济的现实和发展规律,要求农村经济建设必须走产业化、组织化、品牌化的路子,单家独户的单打独斗,已不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当前较为有效的方法是建立与生产经营有关的各类协会,把扶贫龙头企业、市场、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目标一致,各有分工的生产经营团体。通过协会的作用,提高群众的组织化程度,按照“市场+公司+协会+农户+基地”的生产经营组织模式,使扶贫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形式多样化,关系更加紧密。围绕群众利益需求,引导农民自愿建立各种合作经济组织,以章程、合同、合作、股份合作等方式与扶贫龙头企业联姻,实现“小群体”共同对接“大龙头”,提高农民的组织化水平,壮大扶贫龙头企业的实力,增强产业化经营的规模优势。

(六)抓示范,促进农民增收

每个县抓好1-2户扶贫龙头企业的培育,做到规范管理,把以带动贫困地区贫困农户为主,实施产供销一体化经营,与农户形成稳定的利益分配关系,有一定经营规模,能带动贫困群众500户以上的企业确定为科技及产业扶贫项目龙头企业,通过扶贫信贷资金给以扶持和培育。

实施科技及产业扶贫项目,要着力抓好示范户、示范村,使其充分发挥以点带面、以村带片的作用,以实现项目片区农户持续增收为目的。

(七)强化资金的使用和管理

科技及产业扶贫项目专项资金使用的范围和标准为:一是支持坡改梯农田建设,根据土地情况,对保土、保水、保肥的土埂或石埂梯地建设,按照每亩200元至300元的标准补助;二是其它农田建设,要求按照高稳产农田的目标建设,每亩按400元至600元的标准补助;三是对购买优良品种、种畜、地膜等农资进行补助,但不能对农户进行全额补助,农户应承担一定比例的开支,或通过小额信贷解决一部分资金,科技及产业扶贫专项资金每户补助最多不能超过3000元;四是培训费用,专项用于项目覆盖区技术推广成果方面的培训,金额不得超过项目专项资金的5%。

强化科技及产业扶贫项目专项资金的管理,按照《云南省财政扶贫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单独核算、封闭运行。县级扶贫办对报经批准实施的项目资金安排使用的合法性、合规性和效益负责。县财政部门负责及时足额拨付资金,并监督资金的使用。资金、物资的管理严格执行“三制度一公开”,即:项目资金管理责任制、物资政府统一采购制、资金回补报账制,资金、物资使用要实行公示制度,严禁任何单位或个人截留、挤占和挪用项目资金。每年年终由县级对项目组织检查总结,逐级上报检查总结报告,接受省、州扶贫办和财政部门的检查。审计、监察机关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科技及产业扶贫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把资金管理贯穿项目建设的始终。

七、考核验收

全州科技及产业扶贫项目建设,统一要求于2005年11月底前实施结束。各县扶贫办要在项目实施结束之前切实做好自查总结和查缺补漏工作。州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于2005年12月底前按照《文山州科技及产业扶贫项目考核验收办法》的要求,组织检查验收组深入各县科技及产业扶贫项目建设现场实地进行考核验收,对考核验收合格的县,给予表彰奖励,考核验收不合格的,将对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通报批评并调减该县下年度的项目指标。

文山州人民政府

免责声明: 找法网法规库法规文件均转载自:政府网、政报、媒体等公开出版物,对本文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请核对正式出版物、原件和来源。全国客服热线:400-666-2035。

扫一扫关注,了解更多法律知识

遇事找法,从找法网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