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规库

共收录 303235 条法规今日更新 50 条法规

您的当前位置: 找法网 > 法规库 > 正文

铁道部关于房建设备大修、维修工程竣工验收标准

发布部门:铁道部(已撤销)

发文字号:

效力级别:部门规章

公布日期:1992-10-01

施行日期:1992-10-01

时效性:已被修订

字号

铁道部关于房建设备大修、维修工程竣工验收标准

1.1 土方、垫层
  1.1.1 基槽(坑)的深度和宽度不应小于设计尺寸。基槽(坑)底必须按设计要求夯实,浮土应铲净。
  1.1.2 回填土必须按规定分层夯实。
  1.1.3 各种垫层应分层夯实,材料、配合比及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1.1.4 土方、垫层定量要求见表1。
                     表1

-----------------------------
|编|          |         |    |
| |   检查内容   |质量要求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
|号|          |         |    |
|-|----------|---------|----|
|1|槽| 槽(坑)底标高|   ±20   | 尺量 |
|-|坑|--------|---------|----|
|2|管|槽(坑)底宽每侧|    20   | 尺量 |
|-|等|--------|---------|----|
|3|挖|  轴线位移  |   ±15   | 尺量 |
| |方|        |         |    |
|-|-|--------|---------|----|
|4|回|室内回填土标高 |   ±20   | 尺量 |
|-|填|--------|---------|----|
|5|土| 填土表面平整 |    15   | 尺量 |
-----------------------------

1.1.5 计点单位及检查数量:以一个自然间或其一侧为一点,各抽查20%。
 1.2 基础
  1.2.1 基础所用的材料、配合比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1.2.2 灰土应拌合均匀,分层夯实,表面平整。
  1.2.3 砌筑砂浆、砖的标号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1.2.4 砖、石砌体,砂浆必须饱满。砖砌体水平缝砂浆饱满度不得低于80%。
  1.2.5 新旧基础接槎必须严密牢固,符合设计要求。
  1.2.6 防潮层位置应正确,顶面必须抹实。
  1.2.7 外墙基础培土应夯实平整,有铺装面的散水平整,与墙身密贴,两者均必须有向外的排水坡。
  1.2.8 基础定量要求见表2。
                   表2

-------------------------
|  |    |质量要求或允许偏差|     |
|编号|检查内容|---------|检查方法 |
|  |    |砖基础 |毛石基础|     |
|--|----|----|----|-----|
|1 |砌体厚度|±15 |±30 |尺   量|
|--|----|----|----|-----|
|2 |顶面标高|±20 |±25 |尺   量|
|--|----|----|----|-----|
|3 |轴线位移|±10 |±20 |拉线和尺量|
-------------------------

1.2.9 计点单位及检查数量:以一个自然间的一边为一点,各抽查30%,但各不少于两点。

2.墙、柱、过梁

2.1 砖墙、柱及过梁
  2.1.1 砖、砂浆的标号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1.2 水平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得低于80%(承重空心砖砌体除外)。
  2.1.3 组砌方法应正确,不应有通缝;独立砖柱不得用包心砌法。墙角处和内外墙交接处的斜槎和直槎应通顺密实,直槎必须按规定加拉结筋。
  2.1.4 新旧墙必须咬口,每米(高度)不得少于3处。接槎部位砂浆必须饱满。
  2.1.5 镶砌或局部拆砌墙面应平整,无裂缝,砌浆必须饱满,加楔应严密。镶补墙面丁砖必须是整砖。
  2.1.6 空斗墙必须用整砖砌筑,在不够整砖处,可加丁砖,竖缝应严实。
  2.1.7 半砖墙必须砌筑稳固,与木柱接合处要斩虎叉口,或在木柱上每隔50CM加钉一块木砖。
  2.1.8 镶砌门窗洞应方正平顺。过梁入墙每边不少于25CM,如用木过梁,入墙部分须涂防腐剂。平拱式砖过梁,底缝不得小于5CM,顶缝不得大于15CM。钢筋砖过梁砌筑高度所用砂浆及钢筋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1.9 清水墙、柱应保持墙、柱面平整清洁,刮缝深度应适宜,勾缝应密实,深浅应一致。横竖缝交接处应平整。
  2.1.10 砖墙、柱定量要求见表3。
                            表3

----------------------------------
|编号|   检查内容    |质量要求或 |   检查方法   |
|  |           | 允许偏差 |          |
|--|-----------|------|----------|
|  |    |每    层|   6  |  托线板     |
|  |    |------|------|  经纬仪     |
|1 |垂直度 |  10以下|  15  | 吊线、尺量    |
|  |    |全高    |      |          |
|  |    |  10以上|  20  |          |
|--|-----------|------|----------|
|2 |   轴线位移    |  10  | 经纬仪、水准仪复查|
|--|-----------|------|----------|
|3 |  棱地面标高    | ±16  | 经纬仪水准仪复查 |
|--|-----------|------|----------|
|4 | 表面平|清水墙柱  |   6  |          |
|  | 整 度|混水墙、柱 |   9  |  2m靠尺量   |
|--|-----------|------|----------|
|  |  水平缝平直度   |      |          |
|5 | 清水墙10m以内  |   8  |  拉线、尺量   |
|  | 混水墙10m以内  |  12  |          |
|--|-----------|------|----------|
|6 |  水平灰缝厚度   |  ±10 |  拉线、尺量   |
|  | (10行砖累计数) |      |          |
|--|-----------|------|----------|
|7 |  清水墙面游丁走  |  25  |  吊线尺量    |
|  |  缝(每层)    |      |          |
|--|-----------|------|----------|
|8 |  门窗洞口宽度   |  ±6  |  尺  量    |
|  |   (后塞口)   |      |          |
|--|-----------|------|----------|
|9 |  拆砌新旧墙咬口  |每米(高度)|  直  观    |
|  |           |不少于3个 |          |
----------------------------------

2.1.11 计点单位及检查数量:内墙以一个自然间的一堵为一点,外墙以一个开间的一堵为一点,柱子以一根为一点,内墙按自然间抽查20%,最低不少于两间,若仅一间,最低不少于两点;外墙按开间抽查30%;山墙每堵抽查两点;砖柱按实际抽查30%,但不得少于两点。
 2.2 石墙
  2.2.1 砂浆标号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2.2 组砌方法应正确,砌体砂浆密实饱满,不应有通缝。毛石砌体不应有干垫和双垫。三角缝宽度不应超过4cm。
  2.2.3 砌体接槎分段砌筑时,必须留梯形斜槎,相邻高差不得超过1.2m。
  2.2.4 石墙定量要求见表4。
                      表4

--------------------------
|  |     |质量要求或 |  检查方法  |
|编号|检查内容 | 允许偏差 |        |
|--|-----|------|--------|
|1 |砂浆饱满 |不低于75%|  直  观  |
|--|-----|------|--------|
|  |     |  ±20 |        |
|2 |砌体厚度 | 墙    |  尺  量  |
|  |     |  -10 |        |
|--|-----|------|--------|
|3 |轴线位移 | 墙15  |  经纬仪   |
|--|-----|------|--------|
|4 |楼面标高 | ±20  | 经纬仪水准仪 |
|--|-----|------|--------|
|5 |垂直|每层| 20   |经纬仪或吊线尺量|
|  |  |全高| 30   |        |
|--|-----|------|--------|
|6 |表面平整 | 20   |纵横两方用尺量 |
--------------------------

2.2.5 计点单位及检查数量:内墙以一个自然间的一堵为一点,外墙以一个开间的一堵为一点。内墙按自然间抽查20%,最低不少于两间,若仅一间,最低不少于两点。外墙按开间抽查30%,山墙每堵抽查两点。
 2.3 木构造墙壁
  2.3.1 新做或改修的,位置、尺寸、材质及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立柱、立筋、横撑应横平竖直,安装联结应牢固;钉板和压条应平顺整齐。
  2.3.2 抹灰板条应钉平整牢固,间隙适宜,接头应分段交叉钉在立筋上。
  2.3.3 留门窗洞口位置、尺寸应正确。
  2.3.4 与圬工接触部分应涂防腐剂。
  2.3.5 补修时、拆损、严重腐朽或白蚁蛀蚀的木料应更换或修补牢固、整齐。有白蚁活动的应作好灭蚁处理。
  2.3.6 木构造墙壁定量要求见表5。
                       表5

---------------------------
|  |         |质量要求或 |     |
|编号|  检查内容   | 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 |
|--|---------|------|-----|
|1 | 木构造墙壁垂直度|  5   |吊线尺量 |
|--|---------|------|-----|
|2 |木构造墙壁表面平整|  6   |2m靠尺量|
---------------------------

2.3.7 计点单位及检查数量:以一个房间或一个开间的一堵墙为一点,按实际抽查30%,但不少于三点。

3.木屋架、梁、檩、椽

3.1 木屋架、梁、檩、椽
  3.1.1 木构件、铁件的材质,规格及各节点,杆件尺寸,下弦起拱高度,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
  3.1.2 结构各部分的联结必须紧密牢固,槽齿应密合,螺栓应拧紧,间距应正确,钢拉杆应顺直,螺栓伸出螺帽的长度不应小于杆径的一倍。
  3.1.3 铁件及接触潮湿或埋入墙内的木构件,应涂防腐剂。有白蚁活动的地区,应采取防蚁措施。
  3.1.4 上、下弦接头用夹板,以及加固节点,杆件用夹板,安装位置应正确。夹板和螺栓、垫板等的材质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3.1.5 屋架安装后不得有扭曲和节点松动现象,下弦接头及端节点的剪刀面不得有劈裂。
  3.1.6 更换的屋架、梁等,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与原结构相符。旧有的加固,应符合设计要求,牢固合用。穿换檩条应承托牢固,与屋面基层应接触严实。
  3.1.7 木屋架、梁、檩、椽定量要求见表6、表7。
                           表6

--------------------------------
|编 |   检 查 内 容   |质量要求或   |检查方法|
|号 |             | 允许偏差   |    |
|--|-------------|--------|----|
|  |截|   | 10cm以下|  -2    |    |
|  |面|锯材宽|-------|--------|    |
|1 |尺|   | 10cm以上|  -8    |尺  量|
|  |寸|-----------|--------|    |
|  | | 元木杆件(稍径)  |  -5    |    |
|--|-------------|--------|----|
|2 |   接榫锯口深度    |  ±2    |尺  量|
|--|-------------|--------|----|
|3 | 端节点剪刀面长度    |  -10   |尺  量|
|--|-------------|--------|----|
|  | 受压及受弯杆件| 锯材 |1/500杆件长|    |
|4 |        |----|--------|尺  量|
|  |  单面弯曲  | 元材 |1/200杆件长|    |
|--|-------------|--------|----|
|  |    |   15m以下|  ±15   |    |
|5 |结构长度|跨度在     |        |尺  量|
|  |    |   15m以上|  ±20   |    |
|--|----|--------|--------|----|
|  |    |   15m以下|  ±10   |    |
|6 |结构高度|跨度在     |        |尺  量|
|  |    |   15m以上|  ±20   |    |
|--|-------------|--------|----|
|  |             |  +20   |    |
|7 |   起 拱 高 度   |  -10   |尺  量|
|--|-------------|--------|----|
|8 |   弦、杆节点间距   |  ±5    |尺  量|
|--|-------------|--------|----|
|9 |  安装后、屋架垂直度  |1/20屋架高,|尺  量|
|  |             |不大于15   |    |
|--|-------------|--------|----|
|10| 安装后支座节点中心对支 |  10    |尺  量|
|  | 座面中心        |        |    |
--------------------------------

表7

----------------------------
|编号|   检查内容     |质量要求或|检查方法|
|  |            | 允许偏差|    |
|--|------------|-----|----|
|1 |檩条、椽木|10cm以下|  -2 |尺  量|
|  |的截面尺寸|10cm以上|  -3 |    |
|--|-----|------|-----|----|
|2 |     |元木檩   |  -5 |尺  量|
|  |     |(梢径)  |     |    |
|--|------------|-----|----|
|3 |檩条上表面 |方木   |  5  |拉线尺量|
|  | 平  齐 |圆木   |  8  |    |
----------------------------

3.1.8 计点单位及检查数量:屋架或梁以一榀或一根为一点,按实际各抽查50%以上;檩椽以一个开间为一点,按开间各抽查50%,但各不少于三点。

4.屋面

4.1 平瓦屋面
  4.1.1 不得漏雨。
  4.1.2 新换瓦片不应有缺角(小槽破损)、砂眼、裂纹和翘曲。
  4.1.3 挂瓦条或泥梗分档应均匀、平直,挂瓦应平整、搭接紧密,行列横平竖直。
  4.1.4 屋面基层应铺钉整齐、牢固,符合设计要求。油毡不应有破损,长短边搭接符合规范规定。
  4.1.5 脊瓦与坡面瓦之间空隙、沿山墙挑檐的平瓦,应用砂浆填实、抹平和封固。
  4.1.6 屋脊、封山、檐口应平直,天沟、斜沟、檐沟和泛水的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
  4.1.7 屋面部分串瓦或补瓦,新旧瓦规格应一致,结合应吻合。
  4.1.8 勾脊抹梢(带)应光滑洁净。
  4.1.9 屋面上碎瓦垃圾、树叶杂草等必须清理干净。
  4.1.10 平瓦屋面定量要求见表8。
                       表8

---------------------------
|顺|  检查内容  | 质量要求或    |检查 |
|号|        |  允许偏差    |方法 |
|-|--------|----------|---|
|1|行列不横平竖直 |每50m2不多于3行|直观 |
|-|--------|----------|---|
|2|瓦不严密喝风  |每开间不多于3块  |直观 |
|-|--------|----------|---|
|3|屋脊不直    |  每开间±20  |用尺量|
|-|--------|----------|---|
|4|脊瓦搭盖坡瓦的 |   40     |用尺量|
| |长度不小于   |          |   |
|-|--------|----------|---|
| |天沟、斜沟、檐沟|          |   |
|5|铁皮伸入瓦片下 |   150    |用尺量|
| |长度      |          |   |
|-|--------|----------|---|
|6|瓦头挑出檐口长 |  50~70   |用尺量|
| |度       |          |   |
|-|--------|----------|---|
| |突出屋面的墙或 |          |   |
|7|烟囱的侧面瓦深 |   50     |用尺量|
| |入泛水长度不少 |          |   |
| |于       |          |   |
---------------------------

4.1.11 计点单位及检查数量:两坡水屋面以一开间前后为两点;一坡水屋面以一个开间为一点,屋脊以一个开间为一点;斜沟以一侧为一点,天沟、檐沟、泛水以一条为一点。各抽查30%,但各不少于三点。
 4.2 小青瓦屋面
  4.2.1 不得漏雨。
  4.2.2 铺草泥的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分层抹平。
  4.2.3 铺瓦前应选瓦,其外形应整齐,不应有砂眼、裂缝、掉角等缺陷。
  4.2.4 瓦垄必须上下顺直,前后对正。上下瓦的搭接长度一般应为瓦长的2/3(三搭头),瓦垄应均匀一致。
  4.2.5 瓦底泥应坐满,瓦垄边缘应相互咬接紧密,不应有喝风、离缝现象。
  4.2.6 屋脊、檐口应平直,堵、抹砂浆应密实。
  4.2.7 修理小青瓦屋面应保持原有屋面平整,衔接紧密,碎瓦垃圾、树叶杂草应清理干净。
  4.2.8 望砖、芦席木板底或冷摊小青瓦仰瓦应平稳、严密,合瓦应密实平直。
  4.2.9 小青瓦屋面定量要求见表9。
                       表9

---------------------------
|编|  检查内容  | 质量要求或    |检查 |
|号|        |  允许偏差    |方法 |
|-|--------|----------|---|
|1|瓦搭头不均匀  |每开间不多于10块 |直观 |
|-|--------|----------|---|
|2|瓦喝风翘曲   |每开间不多于5块  |直观 |
|-|--------|----------|---|
| |天沟、斜沟、檐沟|          |   |
|3|铁皮伸入瓦片下 |   150    |尺量 |
| |的长度不少于  |          |   |
|-|--------|----------|---|
|4|脊瓦搭盖坡瓦的 |   40     |尺量 |
| |长度不少于   |          |   |
|-|--------|----------|---|
|5|瓦头挑出檐口长 |  40~60   |尺量 |
| |度       |          |   |
|-|--------|----------|---|
| |突出屋面的墙或 |          |   |
|6|烟囱的侧面瓦深 |   50     |尺量 |
| |入泛水长度不少 |          |   |
| |于       |          |   |
|-|--------|----------|---|
|7|脊瓦卧实不断裂 |裂缝1m以内的不  |直观 |
| |        |超过3处      |插片试|
---------------------------

4.2.10 计点单位及检查数量;两坡水屋面以一个开间前后为两点,一坡水屋面以一个开间为一点;屋脊以一个开间为一点;斜沟以一侧为一点;天沟、檐沟、泛水以一条为一点。各抽查30%,但各不少于三点。
 4.3 卷材屋面
  4.3.1 不得渗漏。
  4.3.2 卷材和粘结材料的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
  4.3.3 卷材与基层和各层卷材间应粘结牢固、表面平整,不允许有皱折、空鼓、气泡、流淌、翘边和封口不严等缺陷。
  4.3.4 卷材与屋面突出物的连接处和转角处,穿过防水层的各种管道与防水层之间的空隙,均应铺贴牢固和封闭严密。
  4.3.5 卷材防水层的表面坡度应符合排水要求,不应有积水现象。
  4.3.6 卷材防水层与漏斗连接处,上层卷材边缘应压在漏斗托盘或竖管承口内,粘贴牢固;与女儿墙或其他屋面突出物连接处构造,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不得有朝天缝。
  4.3.7 保护层的砾砂(豆石)应筛洗干净,撤铺均匀。
  4.3.8 隔热板应铺平垫稳。隔热保温层应按设计要求铺设。
  4.3.9 修补卷材屋面、补贴部分与原有卷材每层周边搭接应不少于10CM。粘结应牢固、密贴、不得有翘边。屋面上的垃圾、杂物应清理干净。
  4.3.10 卷材屋面定量要求见表10。
                         表10

------------------------------
|编|  检查内容  |    质量要求或    |检查 |
|号|        |     允许偏差    |方法 |
|-|--------|-------------|---|
|1|找平层表面平整 |    10       |2m |
| |        |             |靠尺量|
|-|--------|-------------|---|
|2|铺卷材料表面平 |     7       |脚踏 |
| |整       |             |   |
|-|--------|-------------|---|
|3|隔热铺块料不平 |  每开间不多于三处   |脚踏 |
| |稳       |             |   |
|-|--------|-------------|---|
| |        |  长边  |  短边  |   |
| |卷材搭接宽度  |------|------|   |
|4|平屋顶     |不少于70 |不少于100|尺量 |
| |坡屋顶     |不少于70 |不少于100|   |
| |地下防水    |不少于100|不少于150|   |
------------------------------

4.3.11 计点单位及检查数量:以一个开间为一点,抽查30%,但不少于三个开间。
 4.4. 刚性防水屋面
  4.4.1 不得漏雨。
  4.4.2 细石混凝土的配合比、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4.4.3 基层应处理干净,细石混凝土应滚压密实、抹平、压光,与基层粘结牢固。表面无裂缝。
  4.4.4 油膏嵌缝饱满密贴,不得渗水、漏水。
  4.4.5 表面坡度符合设计和排水要求。
  4.4.6 修理面层裂缝,应嵌填密实、抹平压光,不得渗漏。
  4.4.7 刚性防水屋面定量要求见表11。4.4.8计点单位及检查数量:以一个开间为一点。抽查30%,但不少于三个开间。
                        表11

----------------------------
|编|  检查内容  |  质量要求或    |检查 |
|号|        |   允许偏差    |方法 |
|-|--------|-----------|---|
|1|横向表面平整  |   5       |2m |
| |        |           |靠尺量|
|-|--------|-----------|---|
|2|找坡与设计差  |  ±10      |尺量 |
|-|--------|-----------|---|
|3|不起壳     | 壳声不长于200  |敲击、|
| |        |           |尺量 |
----------------------------

4.5 石棉瓦、瓦垄铁、白铁屋面
  4.5.1 不得漏雨。
  4.5.2 安装必须顺直,钉接必须牢固,搭接应平服,表面不得有孔洞。
  4.5.3 石棉瓦竖垄压搭应割角,不应有喝风,翘曲现象。搭接横向至少一个坡长,纵压石棉瓦不应少于100MM,瓦垄铁不少于80MM,均不应缺钉、垫。
  4.5.4 竖立缝铁皮分档应均匀、方正,铁皮咬口必须严密。
  4.5.5 旧屋面钉眼孔洞应修补牢固,不得有断破石棉瓦。
  4.5.6 石棉瓦、瓦垄铁等屋面定量要求见表12。
                      表12

--------------------------
|编|  检查项目  |  质量要求或   |检查|
|号|        |   允许偏差   |方法|
|-|--------|----------|--|
|1|竖向搭接压槎  |   -10    |尺量|
|-|--------|----------|--|
| |        |每张白铁不少于6  |  |
|2|钉接牢固    |只钉,石棉瓦不少  |直观|
| |        |于四只钉      |  |
|-|--------|----------|--|
|3|4m以内瓦楞直向|新做小于10    |直观|
| |偏差      |翻作小于20    |  |
--------------------------

注:本条适用塑料、玻璃钢波瓦屋面
  4.5.7 计点单位及检查数量:以一个开间为一点,抽查30%,但不少于三个开间。
  注:本条适用于塑料、玻璃钢波瓦屋面。
 4.6 灰土顶
  4.6.1 不得漏雨。
  4.6.2 应压实、赶光,不得有裂缝。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4.6.3 坡度应符合排水要求,不积水。
  4.6.4 计点单位及检查数量:以一个开间为一点,抽查30%,但不少于三个开间。
 4.7 泛水、檐沟、水落管、天沟、斜沟、封檐板等。
  4.7.1 泛水坡度应适合,咬口应焊牢,不得有开缝、漏水现象。上口应嵌进泛水沿内,下面应与瓦面接严。
  4.7.2 檐沟水落管的咬口和焊口应严密。檐沟应调好排水坡度。卡子应安装牢固、棱角线条应整齐。水落管安装的位置正确,上下垂直。
  4.7.3 弯头与水斗的咬口和焊缝应严密,安装位置应正确,与墙连接牢固,不得有积水、窜水现象。
  4.7.4 天沟、斜沟的咬口应严密,坡度符合设计要求。安装时两翼上端压入屋面面层不少于150MM。
  4.7.5 双面均应涂防腐剂。
  4.7.6 封檐板厚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安装必须牢固,外观应平直,不应有翘扭现象。
  4.7.7 泛水、檐沟、水落管、天沟、斜沟定量要求见表13。
                      表13

--------------------------
|编| 检查内容   |  质量要求或   |检查|
|号|        |   允许偏差   |方法|
|-|--------|----------|--|
|1|泛水上端入墙深 |    20    |尺量|
| |度不少于    |          |  |
|-|--------|----------|--|
|2|搭接口长度不少 |  檐沟25    |尺量|
| |于       |天沟、斜沟、泛水40|  |
|-|--------|----------|--|
|3|立水管垂直度  |     5    |尺量|
| |(每层)    |          |  |
--------------------------

4.7.8 计点单位及检查数量:泛水、天沟、檐沟、檐板以一条为一点,斜沟以一侧为一点;水落管以一根为一点。各抽查30%,但各不少于三点。

5.楼地面

5.1 砖(块料)、水泥和细石混凝土、水磨石等楼地面。
  5.1.1 砖(块料)地面,铺设接缝应均匀,嵌缝应密实,颜色和花纹应一致。砖(块料)不应有裂纹、缺角等缺陷。
  5.1.2 水泥和细石混凝土楼地面基层必须坚实,材料和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要求。面层与基层必须粘结牢固,不应有空鼓;面层表面应密实压光,不得有裂缝、脱皮和起砂等缺陷。整体水磨石面层还应光滑,石粒密实,分格条清晰。
  5.1.3 在水泥砂浆找平层,或混凝土垫层上粘贴各种面层应牢固,粘结料不应溢出面层。
  5.1.4 需排水的地面,其坡度必须满足排水要求。
  5.1.5 踢脚板、线的高度应一致。上口应平顺,踢脚板的接头、接缝应严密。
  5.1.6 旧有楼地面补修,原有基层应清刷干净,新旧面层接槎应平顺,色泽、花纹应一致,不应有破裂、起壳现象。
  5.1.7 砖(块料)、水泥和细石混凝土、水磨石等楼地面定量要求见表14。
                           表14

--------------------------------
| |         |  质量要求或允许偏差  |    |
|编|  检查内容   |-------------|检查方法|
|号|         |    |    |接缝高|    |
| |         |表面平整|缝格平直|低 差|    |
|-|---------|----|----|---|----|
|1|高级水磨石、马赛克|  2 |  3 |0.5|拉线尺量|
|-|---------|----|----|---|----|
|2|缸砖、大水泥砖  |  4 |  8 |1.5|拉线尺量|
|-|---------|----|----|---|----|
|3|普通水磨石    |  3 |  8 |   |拉线尺量|
|-|---------|----|----|---|----|
|4|大理石      |  1 |  2 |   |拉线尺量|
|-|---------|----|----|---|----|
|5|水泥花砖     |  3 |  3 |0.5|拉线尺量|
|-|---------|----|----|---|----|
|6|抹水泥      |  5 |  4 |   |拉线尺量|
|-|---------|----|----|---|----|
|7|水磨石      |  2 |  2 |   |拉线尺量|
|-|---------|----|----|---|----|
|8|细石混凝土    |  5 |    |   |拉线尺量|
|-|---------|----|----|---|----|
|9|普通砖      |  8 |    |   |拉线尺量|
--------------------------------

5.1.8 计点单位及检查数量:楼地面以一个自然间为一点;踢脚板、线以一条(根)为一点,按照自然间抽查20%,但不得少于两间。
 5.2 木楼地面
  5.2.1 搁栅安装必须牢固稳定。搁栅截面尺寸和伸入墙内长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木搁栅与圬工接触部分必须涂防腐剂。
  5.2.2 木板面层接头应错开。接于搁栅的中心线上,表面应刨光不应有刨痕、锤印、戗槎和毛刺。刷清油的板面,在同一房间内的颜色应均匀一致。
  5.2.3 踢脚板、线的高度应一致,上口应平顺。踢脚板接头以及与地板面接缝应严密、顺直。
  5.2.4 在水泥砂浆找平层或混凝土垫层上,粘贴木板面层应牢固,粘结料不应溢出面层。
  5.2.5 木楼地面修理,应找原样修补,接头紧密平整,不漏灰。
  5.2.6 木楼地面定量要求见表15。
  5.2.7 计点单位及检查数量:楼地面以一个自然间为一点,踢脚板、线以一条(根)为一点。按照自然间抽查20%,但不得少于两间。
                   表15

-------------------------
|编|         |质量要求或|     |
| |  检查内容   |     |检查方法 |
|号|         |允许偏差 |     |
|-|---------|-----|-----|
|1|踢脚板线上口平直脚|  3  |拉线质量 |
|-|---------|-----|-----|
|2|板面拼缝平直   |  8  |拉线尺量 |
|-|---------|-----|-----|
|3|搁栅间距     | ±20 |拉线尺量 |
|-|---------|-----|-----|
| |面层表面平整   |     |     |
|4|  松木长条   |  3  |2m靠尺量|
| |  硬木长条   |  2  |2m靠尺量|
| |  拼  花   |  2  |2m靠尺量|
-------------------------

6.顶棚

6.1 顶棚
  6.1.1 顶棚主梁和搁栅的截面尺寸及吊钉位置、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吊钉必须牢固。
  6.1.2 灰板条顶棚板条间的缝隙应取7~10MM。顶头缝隙不应小于5MM。板条接头应分段交错钉在搁栅上,每段长度不应大于500MM。
  6.1.3 金属网抹灰顶棚铺钉金属网时,必须拉紧钉平接缝应设在搁栅上。
  6.1.4 保温顶棚的底衬板接缝应严密。隔汽层(油纸或油毛毡)应分段压紧,不应有折裂。防寒层填充均匀,厚度符合设计要求。
  6.1.5 刨花板、胶合板、吸音板等人造板顶棚,铺钉应牢固整齐,压条宽度一致,分格均匀、美观。
  6.1.6 顶棚四周水平线应位于同一标高,其允许偏差不应大于±5MM,中间部分应起拱,起拱高度应为房间短向跨度的1/200。
  6.1.7 芦苇、芦席、竹席、纸板等顶棚铺钉应正齐牢固,不应有显著高低不平。
  6.1.8 旧有顶棚补修,主梁、搁栅、吊筋(吊条)等应联结牢固,新旧棚面接槎应平顺,不应有显著不一致。
  6.1.9 顶棚面抹灰质量要求见第8.1条“墙面顶棚等抹灰”。
  6.1.10 计点单位及检查数量:以一个自然间为一点。抽查20%但不少于三间。

7.门窗及细木装饰

7.1 木门窗
  7.1.1 新做门窗时的木材含水率不得超过规范规定。
  7.1.2 框、扇尺寸必须正确,榫槽、榫头嵌合应严密。裁口起线,割角、倒棱应平直,交圈整齐,分格必须均匀。表面应光洁平整,不应有刨痕、毛刺和锤印。
  7.1.3 窗纱应绷紧,压纱条应平直,不应露纱头。
  7.1.4 胶合制品不得有脱胶、刨透等缺陷。
  7.1.5 门窗框安装应正直牢固、不应有锤印。框与墙的接触面应刷防腐剂。框必须设置木砖或扒钉等与墙联牢。
  7.1.6 门窗开关应灵活,留缝应均匀,关闭应严密,五金槽应深浅一致,边缘整齐,小五金应安装牢固、齐全、位置正确。木螺丝不得残缺,拧入深度不应少于长度的2/3。
  7.1.7 修理加固门窗框、扇必须牢固,结合应平服严实、不得上碰、下擦、轧边,小五金应配齐,接榫部分不得用钉子代替。
                        表16

-----------------------------
|编|        |质量要求或允许偏差|      |
| |  检查内容  |---------| 检查方法 |
|号|        |高  级|普  通|      |
|-|--------|----|----|------|
|1|框扇对角线长度差|  2 | 4  |框量裁口里 |
| |        |    |    |角,扇量外角|
|-|--------|----|----|------|
| |    框   |  3 | 5  |      |
|2|  翘曲    |    |    |两根靠尺量 |
| |    扇   |  2 | 4  |      |
|-|--------|----|----|------|
| |     |  |  0 | 0  |      |
| |     |框 | -2 | -2 | 量内裁口 |
|3| 高、宽度|  |    |    |  量外口 |
| |     |扇 | +2 |+2  |      |
| |     |  |  0 | 0  |      |
|-|--------|----|----|------|
|4|扇胶合制品表面 |  2 | 3  |  靠尺  |
| |平整      |    |    |      |
-----------------------------

7.1.8 门窗制作和安装的定量要求分别见表16、表17。
  7.1.9 计量单位及检查数量:以一框(扇)为一点。按不同规格的框、扇件数,各抽查20%,但均不少于三件。
 7.2 钢门窗
  7.2.1 钢门窗安装必须牢固,与墙体之间应嵌缝密实。

木门窗安装
                        表17

-----------------------------
|编号|   检查内容  | 质量要求或 | 检查方法 |
|  |         | 允许偏差  |      |
|--|---------|-------|------|
|1 |框的正、侧面垂直度|   4   |吊1m线尺量|
|--|---------|-------|------|
|2 |框对角线长度差  |   4   |尺量裁口里 |
|--|---------|-------|------|
|3 |扇与框接触面平整 |  2.5  |尺  量  |
|--|---------|-------|------|
|4 |门窗扇对口缝与框 |  2~8  |楔形尺量  |
|  |间立缝      |       |      |
|--|---------|-------|------|
|5 |框与扇间上缝   |1.5~2.5|楔形尺量  |
|--|---------|-------|------|
|6 |门窗扇与下坎缝  |2.5~3.5|楔形尺量  |
|--|---------|-------|------|
|  | 门扇与地面间隙 |       |      |
|7 |     外 门 |  4~6  |楔形尺量  |
|  |     内 门 |  7~9  |楔形尺量  |
|  |     卫生间 | 11~13 |楔形尺量  |
-----------------------------

7.2.2 门窗关闭应严密,开闭不应有回弹现象。
  7.2.3 门窗的防锈底漆应涂刷均匀,不应漏涂。
  7.2.4 修理钢门窗应适当校正,修接必须牢固,除垢,除锈应洁净。五金铁件应配齐,焊接应平整,使用灵活。
  7.2.5 钢门墙的定量要求见表18。
                      表18

---------------------------
|编号|  检查内容 |质量要求或允许偏差|检查内容|
|--|-------|---------|----|
|1 |  框垂直度 |    3    |吊线尺量|
|--|-------|---------|----|
|2 |框对角线长度差|    3    |尺  量|
---------------------------

7.2.6 计点单位及检查数量:以一樘(扇)为一点。按不同规格的框、扇件数,各抽查20%,但均不少于三件。
 7.3 细木装饰
  7.3.1 各种细木装饰与基层或木砖必须钉接牢固,不得松动。
  7.3.2 表面应光滑平整,线条顺直,楞角方正;割角整齐,交圈、铆榫接头和对缝应严密整齐,明钉不得露钉帽。
  7.3.3 修理线应协调,楞角平顺,交圈缝隙及接槎严密。新旧式样不应有明显差别。
  7.3.4 细木装饰定量要求见表19。
                     表19
@/表@
---------------------------
|编号|  检查内容     |质量要求或|检查方法|
|  |           | 允许偏差|    |
|--|-----------|-----|----|
|  |护墙板  上口平直  |  3  |拉线尺量|
|1 |     垂  直  |  2  |吊线尺量|
|  |     压缝条间距 |  2  |拉线尺量|
|--|-----------|-----|----|
|2 |防脸板与门窗框留边宽度|  2  |尺  量|
|--|-----------|-----|----|
|  |   两端高低差   |  2  |尺  量|
|3 |窗帘盒        |     |    |
|  |   两端离窗洞长度 |  8  |尺  量|
|--|-----------|-----|----|
|4 |挂镜线平直      |  8  |拉线尺量|
|--|-----------|-----|----|
|5 |窗台板两端高低差   |  2  |尺  量|
|--|-----------|-----|----|
|6 |楼梯扶手纵向弯曲   |  5  |拉线尺量|
---------------------------
@/表@
  7.3.5 计点单位及检查数量:扶手以一个梯段为一点,其他以一个自然间为一点。各抽查20%,但均不少于两点。

8.抹灰、饰面板(砖)安装

8.1 墙面、顶棚等抹灰
  8.1.1 各抹灰层间应粘结牢固,不应有空鼓、裂缝(风裂除外)和起泡等缺陷。
  8.1.2 抹灰面层应符合下列要求:
  高级的应光滑、洁净、颜色均匀、线角平直、清晰美观、无抹纹。
  中级的“应洁净,线角顺直、清晰、接槎平整。
  普通的应接槎平整。
  8.1.3 线脚,阴阳角、墙裙、勒脚等的线条应横平竖直,楞角方正,阳角的护角应符合设计要求。
  8.1.4 窗台、腰线、台口线,压顶等抹灰顶面应有泛水,倒侧口或滴水线。
  8.1.5 顶棚、间壁、椽档等抹灰应粘结牢固,不露底。表面应光平,不得有脱皮、起壳现象。
  8.1.6 修补抹灰,新老灰面应粘接牢固、接槎应平顺、均匀一致。
  8.1.7 墙面、顶棚等抹灰定量要求见表20。
  8.1.8 计点单位及检查数量:阴阳角以一条为一点,其他以一个自然间为一点,各抽查20%,但均不少于三点。
 8.2 装饰抹灰
  8.2.1 各抹灰层间必须粘结牢固,不得有空鼓、裂缝等缺陷。
                      表20

----------------------------
|  |     |  质量要求或 |        |
|  |     |   允许偏差 |        |
|编号|检查内容 |--------|  检查方法  |
|  |     |高级|中级|普通|        |
|--|-----|--|--|--|--------|
|1 |阴阳角垂直|2 |6 |  |2m托线板和尺量|
|--|-----|--|--|--|--------|
|2 |立面垂直 |3 |7 |  |2m托线板和尺量|
|--|-----|--|--|--|--------|
|3 |阴阳角方正|2 |6 |  |20cm方尺量 |
|--|-----|--|--|--|--------|
|4 |装面平整 |2 |6 |7 |2m靠尺量   |
----------------------------

8.2.2 水刷石:石粒应平整,分布应密实均匀,不应有接槎痕迹,色泽应一致,不得有冲刷不净或冲刷过度,以及手摸掉粒等缺陷。
  8.2.3 干粘石:石粒应平整,分布应密实均匀,粘结牢固,不应露浆底,不应漏粘,阳角处不应有明显黑边。
  8.2.4 水磨石:表面必须平整、光滑,石粒应密实、显露均匀。分格清晰,不应有砂眼、磨纹。
  8.2.5 剁斧石:剁纹应均匀顺直,深浅一致,不应挂灰皮,留边宽度应一致。
  8.2.6 拉毛灰:花纹、斑点应分布均匀,不应显接槎。
  8.2.7 抹水泥:表面应密实压光,如用木抹子抹粗面,木纹应顺直,色泽应均匀一致。
  8.2.8 修补接槎应平顺紧密,色泽应均匀一致,不应有裂纹、起壳。
  8.2.9 装饰抹灰定量要求见表21。
                   表21

-------------------------
| |     |质量要求或允许偏差|     |
|编|     |---------|     |
| |检查内容 |水|水|剁|抹|干|检查方法 |
|号|     |刷|磨|斧|水|粘|     |
| |     |石|石|石|泥|石|     |
|-|-----|-|-|-|-|-|-----|
|1|表面平整 |4|2|4|5|5|尺  量 |
|-|-----|-|-|-|-|-|-----|
|2|阴、阳角垂|5|2|4|5|4|托线板尺 |
| |直    | | | | | |     |
|-|-----|-|-|-|-|-|-----|
|3|立面垂直 |5|3|5|6|5|托线板尺 |
|-|-----|-|-|-|-|-|-----|
|4|阴、阳角方|3|2|3|4|3|20cm方|
| |正    | | | | | | 尺量  |
|-|-----|-|-|-|-|-|-----|
|5|分格条平 |5|3|5|6|5|拉线尺量 |
| |直    | | | | | |     |
|-|-----|-|-|-|-|-|-----|
| |护墙板及 | | | | | |     |
|6|出檐上口 | |3|3|4| |拉线尺量 |
| |平直   | | | | | |     |
-------------------------

8.2.10 计点单位及检查数量:阴阳角以一条为一点;墙面、墙裙、勒脚以一个自然间(或一个房间)一面为一点;窗台、腰线、台口线以一间或一条为一点。各抽查20%,但各不少于三点。
 8.3 饰面板(砖)
  8.3.1 板(砖)的品种、规格、颜色和图案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不得有裂纹、缺棱和掉角等缺陷。
  8.3.2 板(砖)与基层必须粘结牢固,不应有空鼓。
  8.3.3 突出物周围的板(砖)应套割吻合。护墙板、贴脸突出墙面的厚度应一致。
  8.3.4 表面应整洁,颜色应均匀,嵌缝应严密,深浅一致。
  8.3.5 修补应牢固、接槎平顺,新旧部分不应有明显差别。
  8.3.6 饰面板(砖)定量要求见表22。
                        表22

--------------------------------
| |     |  质量要求或允许偏差   |       |
| |     |--------------|       |
|编|     |天然石、人造石  |面 砖 |       |
| |     |---------|----|       |
|号|检查内容 |   |粗麻面|天|面 砖 | 检查方法  |
| |     |镜面 |麻 面|然|磁 砖 |       |
| |     |光面 |条纹面|面|马赛克 |       |
|-|-----|---|---|-|----|-------|
|1|表面平整 | 1 | 3 | | 2  |2m靠尺量  |
|-|-----|---|---|-|----|-------|
| |立面垂  | 2 | 3 | | 2  |       |
|2|直度室  | 3 | 6 | | 3  |2m托线板量 |
| |内室外  |   |   | |    |       |
|-|-----|---|---|-|----|-------|
|3|阳角方  | 2 | 4 | | 2  |20cm方尺量|
| |正    |   |   | |    |       |
|-|-----|---|---|-|----|-------|
|4|接缝平  | 2 | 3 |5| 3  |拉5m线量  |
| |直    |   |   | |    |       |
|-|-----|---|---|-|----|-------|
|5|接缝高  |水磨石| 3 | |室内05|尺  量   |
| |低差   |0.5|   | |室外1 |       |
|-|-----|---|---|-|----|-------|
|6|接缝宽  |0.5| 1 |2|    |尺  量   |
| |度    |   |   | |    |       |
|-|-----|---|---|-|----|-------|
| |护墙板  |   |   | |    |       |
|7|上口平  | 2 | 3 |3| 2  |拉5m线量  |
| |直    |   |   | |    |       |
--------------------------------

8.3.7 计点单位及检查数量:内墙面以一个开间的一面为一点;外墙面以一层一个开间或一个检测长度为一点。各抽查30%,但均不少于三点。

9.油漆、刷(喷)浆、玻璃安装

9.1 油漆
  9.1.1 基层油垢“锈迹必须处理洁净,表面应干燥平整,木抹面、抹灰面腻子应刮嵌密实、磨平,金属面防锈漆应涂刷均匀。
  9.1.2 面层应涂刷均匀、色泽一致,分色应清晰、整齐,不得有脱皮、漏油、反锈透底、流坠、皱纹,五金、玻璃应揩擦干净。
  9.1.3 刷涂料,基层应清理干净,嵌平,刷纹应均匀通顺。
  9.1.4 油漆定量要求见表23。
  9.1.5 计点单位及检查数量;门窗以一樘为一点,平顶地板以一个开间为一点,墙面以一间的一堵墙面为一点;踏步、抹手以一个梯段为一点,裙板,栏杆以一间一段为一点,各抽查20%,但各不少于三点。
 9.2 刷(喷)浆
                           表23

-------------------------------
| |     |    质量要求或允许偏差     |  |
|编|     |                  |检查|
| |检查内容 |------------------|  |
|号|     |高  级 |中  能 |普   通 |方法|
|-|-----|-----|-----|------|--|
|1| |光亮和|光亮足、无|光亮、光滑|光亮、均匀一|直观|
| | |光滑 |挡手感  |均匀一致 |致     |  |
|-|混|---|-----|-----|------|--|
|2|色|裹楞、|不允许  |大面不允许|大面不允许 |  |
| |油|分色线|     |小面允许 |小面允许  |直观|
| |漆|   |     |2mm  |2mm   |  |
|-| |---|-----|-----|------|--|
|3| |颜色、|颜色一致 |颜色一致 |颜色一致  |直观|
| | |刷纹 |无刷纹  |刷纹通顺 |      |  |
|-|-|---|-----|-----|------|--|
|4| |木纹 |擦眼刮平 |棕眼刮平 |      |直观|
| | |   |木纹清楚 |木纹清楚 |      |  |
|-| |---|-----|-----|------|--|
|5| |光亮和|光亮柔和 |光亮足、光|      |直观|
| |清|光滑 |无挡手感 |滑    |      |  |
|-|色|---|-----|-----|------|--|
| |油|裹楞、|     |明显处不允|      |  |
|6|漆|流坠 |不允许  |许    |      |直观|
| | |皱纹 |     |     |      |  |
|-| |---|-----|-----|------|--|
|7| |拼色 |一致无刷纹|基本一致无|      |直观|
| | |刷纹 |     |刷纹   |      |  |
-------------------------------

9.2.1 基层应处理洁净,不应有污迹,油渍,裂缝和钉眼应嵌补平整。
  9.2.2 浆液应搅拌均匀、过滤,色泽一致;刷(喷)应均匀,不得露底面。起皮、掉粉;分色应清晰洁净,线条平直,应保持门窗、灯具洁净。
  9.2.3 旧房屋需刷(喷)浆面不得遗漏,不应有明显斑迹、流痕、刷纹。距地面2m范围内不得掉粉。
  9.2.4 刷(喷)浆定量要求见表24。
                           表24

-------------------------------
| |     |  质量要求或允许偏差       |  |
|编|     |                  |检查|
| |检查内容 |------------------|  |
|号|     |高   级| 中   级   |普通|方法|
|-|-----|-----|---------|--|--|
|1|反碱、咬色|不允许  |允许有轻微少量  |允许|直观|
| |     |     |         |少量|手摸|
|-|-----|-----|---------|--|--|
|2|喷点、刷纹|1m正斜视|1.5m正视、均匀|  |直观|
| |     |均匀通顺 |通顺       |  |手摸|
|-|-----|-----|---------|--|--|
|3|流坠、疙瘩|不允许  |允许有轻微小量  |  |直观|
| |     |     |         |  |手摸|
|-|-----|-----|---------|--|--|
|4|颜色、砂眼|颜色一致,|颜色一致允许   |  |直观|
| |     |无砂眼  |有轻微少量砂眼  |  |手摸|
|-|-----|-----|---------|--|--|
|5|装饰线、 |2m长,允|2m长,允许偏  |  |直观|
| |分色线  |许偏差2 |差3       |  |手摸|
-------------------------------

9.2.5 计点单位及检查数量:内墙面以一个开间的一面为一点;外墙以一层一个开间为一点。各抽查20%,但均不少于三点。
 9.3 玻璃安装
  9.3.1 玻璃安装必须牢固平整,拼接缝隙应严密。
  注:旧房屋厨房内以及其他烟熏严重的房间内,不检查反碱咬色。
  9.3.2 木压条与裁口紧贴,边缘应平整,合角不应凸出或凹进。
  9.3.3 油灰嵌填应平整,粘结牢固,饱满均匀,表面应光滑,不应有裂缝和麻面。
  9.3.4 固定玻璃的钉子或卡子不应露出油灰表面,钉子间距不得大于30cm,每边不应少于2个。
  9.3.5 计量单位及检查数量:以一樘为一点。抽查10%。

10.钢筋混凝土工程

10.1 钢筋工程
  10.1.1 钢筋的钢号、规格、型号、安装间距及保护层厚度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
  10.1.2 钢筋表面不得有油渍、漆污和颗粒状或片状老锈。
  10.1.3 钢筋焊接和绑扎的接头,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焊接接头表面不得有烧伤、裂纹和较大的金属焊接瘤等缺陷。
                   表25

--------------------------
|编号|   检查项目   |质量要求或|检查方法|
|  |          |允许偏差 |    |
|--|----------|-----|----|
|  |钢筋保护层局部偏差:|     |    |
|1 |   基础     | ±10 | 尺量 |
|  |   梁、柱    | ±5  | 尺量 |
|  |   板、墙    | ±3  | 尺量 |
|--|----------|-----|----|
|2 | 箍筋间距:绑扎  | ±20 | 尺量 |
|  |      点焊  | ±10 | 尺量 |
|--|----------|-----|----|
|3 | 几何尺寸:长、宽 | ±10 | 尺量 |
|  |      高   | ±5  | 尺量 |
|--|----------|-----|----|
|4 |焊接予埋件:中心位移|  5  | 尺量 |
|  |      水平高差|  3  | 尺量 |
|--|----------|-----|----|
|5 |弯起排距:弯起点位移|  20 | 尺量 |
|  |     受力筋排距|  ±5 | 尺量 |
--------------------------

10.1.4 焊接和绑扎的钢筋骨架和钢筋网应牢固,不得松动变形,同一截面受力钢筋接头数量和搭接长度,应符合规范规定。
  10.1.5 钢筋工程定量要求见表25。
  10.1.6 计点单位及检查数量:墙板以一间的一墙为一点;梁、柱以一根为一点。墙板抽查20%的自然间,但不少于三点。梁、柱各抽查10%,但各不少于三点。
 10.2 混凝土工程
  10.2.1 混凝土标号(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10.2.2 混凝土应震捣密实,合理养护,表面平整,不应露筋和有较多的蜂窝麻面。不得有超过允许的裂缝。
  10.2.3 钢筋混凝土构件修补,原有酥松基层应处理干净,钢筋除锈焊齐补足,新旧结合面应密实表面平整,不得有起壳裂缝。
  10.2.4 混凝土工程定量要求见表26。
                       表26

------------------------------
|编|   检查内容   | 质量要求或  | 检查方法 |
|号|          | 允许偏差   |      |
|-|----------|--------|------|
|1|蜂窝麻面不大于   |构件表面积的5%|直观、尺量 |
|-|----------|--------|------|
| | 柱、墙 |5m以下|   10   |经纬仪、  |
|2| 垂直度 |----|--------|吊线尺量  |
| |     |5m以上|   15   |      |
|-|----------|--------|------|
|3|  表面平整    |    8   |2米靠尺量 |
|-|----------|--------|------|
|4| 横截面尺寸    |   +8   | 尺量   |
| |          |   -5   |      |
|-|----------|--------|------|
| |基础中心 | 独立 |   10   | 尺量   |
|5|线位移  |----|--------|------|
| |     | 其它 |   15   | 尺量   |
|-|----------|--------|------|
|6|  预埋件、    |    5   |纵横两方用 |
| |预留孔中心位移   |        |尺   量 |
------------------------------

10.2.5 计点单位及检查数量:墙板以一间的一堵为一点;梁柱以一根为一点;墙板抽查20%的自然间,但不少于三点。梁柱各抽查10%,但不少于三点。
 10.3 预制构件安装
  10.3.1 构件吊装时的混凝土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如设计无规定时,不得低于设计标号的70%。
  10.3.2 构件就位校正后的焊接质量应符合规范规定。
  10.3.3 不得出现扭曲、损坏、倒置等现象;不得有超过允许的裂缝。
  10.3.4 板的搁置长度,在砖墙上不得少于8cm,在梁上不得少于6cm。搁置点座浆应密实,不松动。
  10.3.5 构件就位校正后,需放钢筋拉结或焊接的,应按设计要求处理。灌缝的细石混凝土配合比应正确,缝内垃圾、碎砖应清理干净捣固应密实,结成整体。
  10.3.6 预制构件安装的定量要求见表27。
                     表27

------------------------------
|编|  检查内容    |质量要求或   |检查方法  |
|号|          |允许偏差    |      |
|-|----------|--------|------|
|1|梁、柱中心偏移   |   5    |尺量    |
|-|----------|--------|------|
| |     |5m以下|   5    |经纬仪、  |
|2| 柱垂直 |----|--------|吊线尺量  |
| |     |5m以上|  10    |      |
|-|----------|--------|------|
| |          | 抹灰5    |      |
|3|相邻两板下表面平整 |        |尺  量  |
| |          | 不抹灰3   |      |
|-|----------|--------|------|
|4|  板中心偏移   |  10    |尺  量  |
|-|----------|--------|------|
| |      |位移 |  10    |尺量    |
|5|楼梯、阳台 |---|--------|      |
| |      |标高 |  ±5    |水准仪   |
------------------------------

10.3.7 计点单位及检查数量:楼地板以一个自然间为一点;楼梯以一个梯段为一点;圈梁、过梁以一间(一根)为一点。按构件数量各类各抽查10%,但各不少于三点。

11.烟囱、炉灶、火墙、火炕

11.1 烟囱、炉灶、火墙、火炕
  11.1.1 突出屋面烟囱的侧面。瓦深入泛水长度不应小于50mm。烟囱位于顶棚内部分应抹灰并刷白。
  11.1.2 必须做好防火处理,不得冒烟。
  11.1.3 新做有防火层时,烟囱、炉灶、火墙、火炕内表面距离易燃体不应小于240mm,无防火层时,不应小于370mm圬工烟囱外表面距易燃体屋盖结构(木屋架、檩等)不得小于120mm,工厂及大型锅炉的铁烟囱与易燃体之间的距离必须符合规范规定。
  11.1.4 翻修和补修的烟囱、炉灶、火墙、火炕,应牢固合用,和原有的不应有明显差别。
  11.1.5 计点单位及检查数量以一座为一点。各抽查20%,但各不少于一座。

12.进户线、横担、配电箱、盘、板

12.1 进户线和进户横担
 12.1.1 进户线必须绝缘良好,安装牢固,截面符合设计要求。配线弛度、线间距离、水湾,回头线绑扎应符合规范规定。
  12.1.2 引入进户线应用有防水弯头的镀锌钢管或用管口稍向室外下低的瓷管。硬质塑料管,管口应露出外墙面100mm。
  12.1.3 进户线距离地面高度,与阳台的距离以及与其他电线路交叉时,其接近距离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
  12.1.4 横担连同绝缘子(蝶式绝缘子、弯钩瓶等)必须安装牢固、整齐,不得松动。铁件应镀锌。
  12.1.5 计点单位及检查数量:进户为一点,按进户量抽查50%,至少一点。
 12.2 配电箱、盘、板
  12.2.1 配电箱、盘、板必须安装牢固,横平竖直,位置符合设计要求。暗箱应突出墙面15mm。
  12.2.2 立上立下管(铁管、塑料管)引至箱内伸出长度不得少于15mm,开关应排列整齐、端正、牢固,符合设计要求。
  12.2.3 导线穿过盘面时,进出线处必须套瓷管或塑料管头保护,线头与开关接点必须压紧,不得松动。
  12.2.4 箱内二次结线,不得有接头,回路较多的,应加端子板与零线连接,有补助接地时,应在进户线处,引至箱内端子板零线连接。
  12.2.5 接地电阻应符合规范规定,油漆、防腐应无遗漏。
  12.2.6 计点单位及检查数量:以每只箱、盘、板为一点,各抽查20%,至少各一点。

13.配线工程

13.1 瓷夹配线
  13.1.1 瓷夹配线距地面高度应为:水平敕设2000mm,垂直敷设1800mm,如不足时,应采用管、槽板保护。
  13.1.2 瓷夹应端正,螺丝必须拧紧,导线应绷紧、横平竖直。
  13.1.3 瓷夹的档距不应大于800mm,在转角、分支及与灯具连接处,应加装瓷夹支持。
  13.1.4 瓷夹配线穿过墙时,必须加绝缘管保护,绝缘管露出墙面长度应为10~30mm。
  13.1.5 修理旧配线应达到瓷夹完整、不缺少;导线拉紧、无扭绞,不应有漏包扎或绝缘层损伤露芯。绝缘电阻应符合要求。
  13.1.6 瓷夹配线定量要求见表28。
                    表28

-----------------------------
|  |          | 质量要求或  |    |
|编号| 检 查 内 容  |        |检查方法|
|  |          | 允许偏差   |    |
|--|----------|--------|----|
|1 | 瓷夹间距偏差   |  ±15   |实 量 |
|--|----------|--------|----|
|  |       |水平|  ±8    |实 量 |
|2 |导线每5000|  |        |    |
|  |       |垂直|  ±3    |实 量 |
|--|----------|--------|----|
|3 |瓷夹间导线弛度不大于|   3    |    |
|--|----------|--------|----|
|4 | 绝缘电阻不小于  |1MΩ(kV) |仪表测试|
-----------------------------

13.1.7 计点单位及检查数量:以一个自然间为一点,按自然间抽查10%,但不少于两间。
 13.2 瓷柱(珠)配线
  13.2.1 瓷柱(珠)配线对地面(楼板面)的允许距离,水平敷设为2500mm,垂直敷设为1800mm。
  13.2.2 上瓷柱(珠)的螺丝必须拧紧,瓷柱(珠)应端正,导线应绷直。瓷柱(珠)间距以及导线与瓷柱(珠)的绑扎应符合规范规定。
  13.2.3 导线穿墙或楼板应加保护管。跨越伸缩缝、沉降缝的导线两端应固定牢固,并留有适当的余量。
  13.2.4 导线不得有扭绞,死弯和绝缘层损伤等缺陷。
  13.2.5 每一回路导线间和对地的绝缘电阻值每千伏工作电压不得小于1MQ。
  13.2.6 修理旧配线应达到瓷柱(珠)固定牢固,不残破短少,导线拉紧,不应有漏包扎或绝缘层损伤露芯。绝缘电阻应符合要求。
  13.2.7 瓷柱(珠)配线定量要求见表29。
                   表29

----------------------------
|  |          |质量要求或  |    |
|顺号| 检 查 内 容  |       |检查方法|
|  |          |允许偏差   |    |
|--|----------|-------|----|
|1 |瓶珠间距整齐一致  | ±20   | 实量 |
|--|----------|-------|----|
|2 |导线排列间距不大于 |   3   | 实量 |
|--|----------|-------|----|
|  |       |水平| ±8    | 实量 |
|3 |导线每5000|  |       |    |
|  |       |垂直| ±3    | 实量 |
----------------------------

13.2.8 计点单位及检查数量:以一个自然间为一点,按自然间抽查10%,但不少于两间。
 13.3 槽板配线
  13.3.1 槽板安装必须紧贴建筑物的表面。用钉子钉牢固定,应横平竖直。颜色与建筑物的表面接近。
  13.3.2 槽板内不得有导线接头。对接和分支处应设线盒或在器具内连接。
  13.3.3 直线段的盖板接口与底板接口应错开,其间距不应小于100mm。槽板拐角连接,作直角连接或作分支连接时,应符合规范规定。
  13.3.4 导线穿过墙壁、墙板,应加保护管。跨越伸缩缝、沉降缝。槽板应断开导线,留有适当余量。
  13.3.5 绝缘电阻值应符合规范规定。
  13.3.6 修理旧配线应做到:槽板及槽板盖不缺少,不松脱下垂“接线合等无破损残缺”绝缘电阻值符合要求。
  13.3.7 槽板配线定量要求见表30
                    表30

-----------------------------
|  |            |质量要求或 |    |
|顺号|  检 查 内 容   |      |检查方法|
|  |            |允许偏差  |    |
|--|------------|------|----|
|  |         |水平|  ±5  |    |
|1 |槽板敷设每5000|  |      | 实量 |
|  |         |垂直|  ±3  |    |
|--|------------|------|----|
|2 |固定点螺丝间距     |  ±10 | 实量 |
|--|------------|------|----|
|  |            |每伏工作电压|    |
|3 |绝缘电阻        |      |仪表测试|
|  |            |不小于1kΩ|    |
-----------------------------

13.3.8 计点单位及检查数量:以一个自然间为一点,按自然间抽查10%,但不少于两间。
 13.4 铅皮线、塑料护套线配线
  13.4.1 导线敷设应横平竖直,线卡距离应符合要求牢固整齐美观。
  13.4.2 距地面高度应为:水平敷设为2000mm;垂直敷设为1300mm。如不足,应采用管、槽板保护。
  13.4.3 配线卡应钉牢,距离应均匀,导线不得松动或曲折起伏。
  13.4.4 导线应绷紧,不应有绞扣和弯曲,穿过墙壁、楼板,应加管保护。
  13.4.5 导线接头必须在接线盒内,分支应封好,加绝缘包扎。铅皮线超过4m以上的线段,必须做接地或接零。
  13.4.6 绝缘电阻值应符合规范规定。
  13.4.7 修理旧配线应做到:线、卡、接线盒等,不得有残缺、脱落、松动等缺陷。绝缘电阻值符合要求。
  13.4.8 铅皮线、塑料护套线定量要求见表31
                    表31

-----------------------------
|编号| 检 查 内 容  |质量要求或   |检查方法|
|  |          |允许偏差    |    |
|--|----------|--------|----|
|  |       |水平|  ±5    |    |
|1 |导线每5000|--|--------|实  量|
|  |       |垂直|  ±3    |    |
|--|----------|--------|----|
|2 |铅皮线保护接地   |电阻不大于4Ω |仪表测试|
|--|----------|--------|----|
|3 |线卡距离      |  ±10   | 实量 |
-----------------------------

13.4.9 计点单位及检查数量:以一个自然间为一点,按自然间抽检10%,但不少于两间。
  13.5 铁(钢)管、塑料管配线
  13.5.1 明装管应横平竖直。管卡应端正、牢固,间距应一致。
  13.5.2 管路弯曲半径不得小于管径的6倍。如在混凝土内埋设,其弯曲半径不得小于管径的10倍。管子弯曲时不得产生凹陷、扁折裂纹等缺陷。
  13.5.3 管路跨越伸缩缝,沉降缝时,应加补偿装置。
  13.5.4 管子伸入木制箱内、铁制箱内的长度应分别为15mm、20mm。暗配管接线盒孔应与管子外径一致,安装时应加管垫,管口应带管帽,连接应牢固,管路不得活动、铺位。开关盒、插座盒面应与抹灰面平齐。
  13.5.5 塑料管应用插入接法或加热套接、粘接。
  13.5.6 管内导线规格、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穿线时,必须保持导线在管内不绞合、不拧劲、不背扣,并应防止导线磨损、擦伤。
  13.5.7 管内穿线不得有接头。
  13.5.8 绝缘电阻值应符合规范规定。
  13.5.9 管路敷设及管内穿线的定量要求,分别见表32、33。
  13.5.10 计点单位及检查数量:以一个自然间为一点。按自然间抽查10%,但不少于两间。
  13.6 导线连接
  13.6.1 单芯铝、铜导线,10立方毫米以内的在接线盒内连接时,可采用套管压接,亦可采用电阻焊接、绑捻,接法应符合规范规定,其接线长度应按导线截面大小而定,必须连接牢固,包扎严密,绝缘良好。
  13.6.2 单芯与多芯铝、铜导线,超过10平方毫米的连接,可采用压接、焊接、捻接、绑接法,在终端用线鼻子连接在端子上。
                    表32

-----------------------------
|编号|  检 查 内 容  |质

免责声明: 找法网法规库法规文件均转载自:政府网、政报、媒体等公开出版物,对本文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请核对正式出版物、原件和来源。全国客服热线:400-666-2035。

扫一扫关注,了解更多法律知识

遇事找法,从找法网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