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规库

共收录 303236 条法规今日更新 50 条法规

您的当前位置: 找法网 > 法规库 > 正文

镇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全市农村新五件实事工作的实施意见

发布部门:镇江市人民政府

发文字号:镇政发〔2006〕70号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公布日期:2006-06-26

施行日期:2006-06-26

时效性:已失效

字号

各辖市、区人民政府,镇江新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企事业单位:

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切实解决制约农村发展的突出矛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大投入,努力改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的状况,按照全省统一部署,市政府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实施农村新五件实事,实施农村道路通达工程、农村教育培训工程、农民健康工程、农村环境整治工程、农村文化建设工程。为切实加强对全市农村新五件实事的推进和指导,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实施农村新五件实事的重要性

农村新五件实事,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在新农村建设的开局之年,启动新一轮五件实事,对于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确保新农村建设开好局、起好步,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兴办新五件实事,从农村最紧迫、农民最需要的事情做起,解决上学贵、看病难、出行难、环境差和文化生活贫乏问题,件件关系群众的切身利益,是农民得益受惠的民心工程,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关键工程,是促进农村长远发展的基础工程,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体现,是贯彻“多予、少取、放活”方针,特别是在“多予”上下功夫,加大对“三农”支持力度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切入点和着力点。兴办新五件实事,体现了抓重点、抓难点、抓基础的工作要求,可以推动新农村建设其他各方面工作的开展。全市各级各部门务必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大意义,带着强烈的责任感,怀着对农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把这项关系全局的大事抓紧抓好。

二、实施农村新五件实事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以改变农村面貌、提高农民素质和改善农民生活质量为中心,按照科学规划、统筹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政府引导、部门负责、社会参与的原则,多元化筹集资金,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实施进度,力争到2008年完成主要任务,实现农村全面小康目标。

(二)目标任务。

第一,农村道路通达工程。按照新编制的镇村布局规划,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实行路桥同步建设改造,通过5年努力,力争完成规划集中居住点道路建设,完善农村路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村村通”,方便农民生产生活,优化农村发展环境。“十一五”期间,新建、改建农村公路659公里,其中2006年建设259公里。

第二,农村教育培训工程。一是农村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方面。从2006年秋季起,对全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免收学杂费,继续对贫困家庭学生实施“两免一补”,继续支持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加强职教中心建设,实施职教助学培训工程和职教实训基地建设工程。二是农民培训方面。围绕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民创业培训。“十一五”期间,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15万人,每年3万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30万人,每年6万人;农民创业培训2万人,每年4000人。使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前普遍接受一次职业技能培训,农业从业人员基本轮训一遍。

第三,农民健康工程。到2010年,镇村卫生服务网络健全率达到100%,农村卫生服务人员资格合格率达到100%,建成42个标准化、规范化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培训乡镇卫生机构管理人员126名、技术骨干490名、全科卫生技术人员4100名,镇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覆盖率达到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口覆盖率稳定在95%以上,各辖市、区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完成率达到95%.2006年,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覆盖面提高到95%,人均筹资水平达到60元,落实妇女儿童保健、重大传染病防治等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按人均不低于6元的标准设立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20%的镇村卫生机构完成基本设备装备任务,培训镇卫生机构管理干部42名、骨干人员230名、卫生技术人员1000名,建制镇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覆盖率达到100%.

第四,农村环境整治工程。按照村容整洁的要求,实施农村河道疏浚,推广农村清洁能源,开展农村改厕,规划建设各种类型的农村居住示范点,进行村庄环境整治试点。一是农村河道疏浚方面,“十一五”期间,疏浚县乡河道2380万立方米,其中2006年620万立方米,2007-2010年每年440万立方米;疏浚村庄河塘2354万立方米,其中2006年520立方米,2007-2010年每年458.5万立方米。二是清洁能源方面,2006-2008年,新建农村户用沼气3200户,规模畜禽场沼气治理工程26处,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1处。其中,2006年新建户用沼气池1000户,规模畜禽场沼气治理工程8处、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1处。三是改厕方面,到2010年,全市农村共新增无害化卫生户厕33万户,普及率达到80%以上,其中2006年7.25万户。四是村庄环境整治试点方面,2006年开始实施20个省级、30个市级试点村庄环境整治。

第五,农村文化建设工程。用三年时间解决全市农村镇文化站8个无房、22个面积不达标文化站建设的问题,使全市各镇文化站面积不低于500平方米。加强农村“送科普、送电影、送戏”工作,努力解决农民看书、看电影、看戏难的问题。实施有线电视进村入户工程,到2010年实现全市有线电视村村通,新增农村有线电视用户14万户,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70%以上。

三、精心组织实施农村新五件实事

1.明确工作责任。农村新五件实事实施主体是各辖市、区政府,各级政府要建立严格的工作责任制,各级政府行政首长是第一责任人,逐级分解任务,落实具体措施,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规划、指导、督促、检查和验收、考核工作。

一是建立工作机构。为加强对农村新五件实事的领导,市政府专门成立了全市农村新五件实事工作领导小组,由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各相关副市长任副组长,市政府相关副秘书长兼任各项实事办公室主任,市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任办公室副主任,负责农村新五件实事各项工程的组织实施和协调工作。各辖市、区政府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认真研究制定本地区的实施计划,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推进各项工作的落实。

二是加强部门合作。农村新五件实事涉及到众多方面,各级发展改革、财政、交通、教育、卫生、农林、水利、建设、城管、环保、劳动保障、文化、广电等有关部门,要在政府的统一组织领导下,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相互协调配合,加强指导服务,形成整体合力,共同做好新五件实事工作。要加大宣传力度,拓宽社会参与途径,形成全社会为“三农”多办实事的良好氛围。

三是严格工程管理。建立严格的监督管理和检查考核制度,对农村公路建设,农村学校、医院、文化站建设等工程建设项目,实行严格的项目管理,全面推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施工监理制,按照工程技术标准组织施工,进行竣工验收,控制投资概算,确保建设工期,提高工程质量,使实事工程经得起时间检验,经得起群众评说。对于农村合作医疗,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管理委员会和监督委员会,加强对合作医疗基金筹集、使用情况的管理和监督,合理确定基金支付范围、标准和额度,并定期向社会公布基金使用情况,接受群众监督。对新五件实事的进展情况,各辖市、区政府每年要向市政府作出专题报告,市政府每年将组织检查考核,并在全市进行通报。

2.坚持规划先行。各辖市、区要按照市里提出的实施方案,紧密结合当地实际,抓紧制定农村新五件实事的具体规划和实施方案。农村道路通达工程建设,要综合考虑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与农民生活需要,与编制实施镇村布局规划相协调,与水利建设、环境整治相结合,与区域公路网相衔接,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分步推进。在工程建设中,要合理确定建设标准,节省投资,节约土地资源,防止浪费和重复建设。农村新五件实事建设要与新农村建设规划和环境整治结合起来,按照合理布局、适度集聚、节约土地、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要求,抓紧编制完善镇村布局规划,尽快实现农村建设规划全覆盖,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引导农民将新建、翻建住房建到规划居住点上。要按照制定的规划,有序地推进农村新五件实事各项工程的建设。

3.筹措建设资金。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全面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积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和财政支出结构,特别是要调整财政资金的投向,加大农村新五件实事的投入力度,不折不扣地落实农村新五件实事投资计划,及时安排和调度资金,保证新五件实事工程建设资金需要,真正使财政投入向“三农”倾斜,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覆盖,社会事业发展向农村转移。各辖市、区政府既是农村新五件实事的实施主体,也是落实工程建设资金的责任主体,必须坚持自主投入,千方百计多方筹集资金,在争取各项省级专项资金的同时,积极鼓励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投资业主等社会力量参与农村新五件实事工程的建设,形成政府、社会、个人各方面共同投资兴办新五件实事的合力,进一步扩大投资渠道,形成多元化的筹资机制。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引导农民对直接受益的设施建设投资投劳,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各辖市、区既是农村新五件实事实施的主体,也是落实工程建设资金的责任者,必须千方百计,多方筹集资金,在争取各项专项资金的同时,坚持自主投入,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确保工程建设需求。2006年,市财政将在设立的市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中,拿出500万元,专项用于市级配套,对各项工程实施以奖代补,直接补贴至实施的项目。根据财力状况,今后补助资金将逐年有所增长。对于新五件实事建设资金,建立专门制度,加强管理监督,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坚决防止截留、挤占和挪用。对资金的使用情况,每年进行专项审计,严肃查处各类违规行为,确保资金使用效益。

4.强化落实政策。兴办农村新五件实事,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注重实效,严格执行政策,规范管理运作,绝不允许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借机向农民乱收费、乱集资、乱摊派,绝不能加重农民负担。严肃政治纪律,任何地方、任何部门、任何人都不得违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体是广大农民群众。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尊重经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正确处理农民自力更生与国家政策扶持的关系,完善村民一事一议等民主议事制度,健全农民自主筹资筹劳的机制和办法,引导和组织农民依靠辛勤劳动、艰苦奋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建设美好家园。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开展新农村建设,使农村新五件实事建设真正成为农民的共同愿望,变成农民的自觉行动。

二○○六年六月二十六日

镇江市人民政府

免责声明: 找法网法规库法规文件均转载自:政府网、政报、媒体等公开出版物,对本文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请核对正式出版物、原件和来源。全国客服热线:400-666-2035。

扫一扫关注,了解更多法律知识

遇事找法,从找法网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