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找法网 > 案例分析 > 民事案例 > 损害赔偿案例 > 侵权损害赔偿案例 > 正文

操作
A+
A-
分享

著作权纠纷案

来源: 找法网 阅读: 转发: 点赞:

  • 全文
  • 案情介绍
  • 案情分析
  • 判决结果
  • 相关法规

[案情介绍]

  上诉人(原审原告)∶杨X,男,1956年X月X日出生,四川省蓬溪县人,民间泥塑艺人,住西藏自治区X市扎西吉彩林。

  委托代理人:央金群培,西藏自治区恒丰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上诉人(原审被告):西藏自治区X地区行署修建灵塔办公室。

  法定代表人:格桑X,副主任。

  委托代理人:杨加罗索朗,西藏自治区X地区律师事务所律师。

  上诉人杨X因与被上诉人西藏自治区X地区行署修建灵塔办公室(以下简称灵塔办)就塑造第十世班禅大师头像一事发生著作权纠纷,向西藏自治区X地区中级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请求确认第十世班禅大师头像作品的著作权归其所有,判令灵塔办给付其作品使用费26万元,并赔偿经济损失5万元。案经X地区中级人民法院审理后,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十一条第三款关于“由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主持,代表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意志,并由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承担责任的作品,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视为作者”的规定,判决:

  一、班禅大师泥塑头像的著作权归被告灵塔办享有;

  二、驳回原告杨X要求被告支付使用费26万元的诉讼请求;

  三、驳回原告杨X要求被告赔偿经济损失费5万元的诉讼请求。

  本案诉讼费12400元,应由原告杨X承担,因杨X无能力承担,决定免交。


[案情分析]

  第一审宣判后,原告杨X不服,向西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理由是: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二条规定:“著作权法所称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创作成果。”第十世班禅大师头像,是以线条构成的、有审美意义的、立体的造型艺术作品,属于美术作品类中的塑像作品。该作品不是由谁主持、由谁提供资料和物质帮助或者由谁提出修改意见就可以塑造出来的。它的每一根线条、每一种色彩、每一块质料无不包含上诉人的智力创作痕迹,因此才使它具有独创性和观瞻性,成为十分成功的智力创作成果。被上诉人灵塔办在上诉人创作大师头像过程中,虽然提供过资料(相片)和在生活上给予物资帮助,并对上诉人已塑造好的作品提出过修改意见,但是根据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三条的规定:“著作权法所称的创作,指直接产生文学、艺术作品的智力活动。”“为他人创作进行组织工作,提供咨询意见、物质条件,或者进行其他辅助活动,均不视为创作。”灵塔办的这些行为并不属于智力创作。第十世班禅大师的头塑像,既不是灵塔办创作的,也不是灵塔办与上诉人合作的,更不是上诉人在灵塔办的职务作品,而是由上诉人独立创作的。著作权法第十一条第二款规定:“创作作品的公民是作者。”上诉人是第十世班禅大师头塑像的创作者,该作品的著作权应当归本人享有。原审判决以灵塔办主持并提供资料、物质帮助和提出了修改意见为由,将该作品的著作权判归灵塔办所有,是错误的。

  二、上诉人是受灵塔办委托创作第十世班禅大师头塑像。灵塔办无论是在第一次口头委托本人试塑大师头像时,还是在后来签订合同要求本人复制第二个泥头像并铸造银头像时,均未对著作权的归属作任何约定。著作权法第十七条规定:“受委托创作的作品,著作权的归属由委托人和受托人通过合同约定。合同未作明确约定或者没有订立合同的,著作权属于受托人。”总之,依照著作权法第十一条第二款的规定,上诉人对受委托创作的第一个大师泥头像和复制(实为再创作)的第二个泥头像以及根据第二个泥头像制作的银头像内外模型、模具和亲自铸造的银头像等作品,均享有著作权。故请求二审法院依法改判,确认本案作品的著作权归上诉人所有,判令灵塔办支付使用报酬,并赔偿经济损失。

  被上诉人灵塔办答辩称:第十世班禅大师头像是第十世班禅大师灵塔的一个组成部分,该灵塔的设计图纸中已经对塑像的标准、尺寸予以规范,因此塑像内容必须客观地体现灵塔本身所具有的思想和宗教精神。所谓构思、创作,必须是独立于他人而进行的一种创造性的智力活动。事实证明,上诉人杨X完全是在灵塔办的主持下并且遵循灵塔办的意志和要求塑造大师头像,他不可能也没有权利独立于灵塔办的意志去对大师头像进行所谓的“构思、创作”。杨X的工作是一种严格按照灵塔办意志行事的劳务性工作。这项工作的结果是由灵塔办责无旁贷地承担责任的。故原审根据著作权法第十一条第三款的规定,将大师头像的著作权判归灵塔办所有,并驳回杨X的诉讼请求,是正确的,应当维持。

  西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经审理查明:被上诉人灵塔办组织修建的第十世班禅灵塔内,需铸一尊班禅大师的银头像。1992年5月,上诉人杨X从灵塔办驾驶员处得知该信息后,来到灵塔办要求承担此项任务。因杨X从未见过班禅大师生前容貌,故双方口头约定,先让杨X依照班禅大师的照片试塑大师的泥头像。在杨X试塑过程中,灵塔办给其提供了班禅大师的照片5张和物质上的帮助,并依班禅大师的五官特征先后多次提出修改意见。双方在当初的口头约定中,未提到塑像作品的著作权归属及费用支付问题。杨X试塑大师头像成功后,灵塔办准备与杨X协商签订铸造银头像的合同时,杨X提出要支付26万元的使用费,因其要价过高未能达成协议。后经双方多次协商,于1993年1月15日签订了《研制班禅大师塑像合同》。合同约定:(1)杨X在已塑出的大师头像的基础上,按从头顶到腮骨高27公分复制第二个泥头像,技术效果不低于现已塑出来的头像。(2)塑好第二个泥头像后制作铸造银头像的内外模型,并参与铸造工作。以上两项工程总造价为7000元,验收合格后付奖金3000元。双方对此约定无争议,并且已全部履行。其后,杨X为著作权的归属和追索使用费起诉到法院。

  上述事实,有双方签订的《研制班禅大师头像合同》一份,有被上诉人灵塔办提供的班禅大师各种照片5张、参加修改班禅大师头像人员的证词、双方当事人陈述笔录等在案证实,足以认定。

  西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认为:与本案双方当事人争议著作权有关的作品,应当是第十世班禅大师的银头像。在此之前的第一、二稿泥头像以及为铸造银头像制作的模型,仅系第十世班禅大师银头像“作品”形成前的铺垫环节,并非作品本身。一审法院判决为泥塑头像确认著作权的归属有误,应予纠正。

  第十世班禅大师生前是我国著名的宗教领袖,国家领导人之一。为第十世班禅大师塑造银头像,是国家意志的体现。这项工作由被上诉人灵塔办受国家的指定承办,全部责任应由灵塔办承担。为第十世班禅大师塑像,不仅是为特定的人身塑像,而且此塑像还具有特殊的宗教意义,参加塑像的人不可能也无权利凭自己的想象去创作、发挥,只能按灵塔办的意志创作。他们与灵塔办之间,是雇佣劳务关系。故第十世班禅大师塑像的著作权,应当由灵塔办享有。杨X根据著作权法第十一条第二款的规定主张著作权,并据此提出给付作品使用费和赔偿经济损失的上诉请求,理由不能成立。

  上诉人杨X在为第十世班禅大师塑像过程中,付出了艰苦劳动,被上诉人灵塔办按照与杨X签订的《研制班禅大师塑像合同》中的约定,已经给付了杨X劳动报酬和一定的奖励。鉴于杨X在此次劳务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灵塔办还应当给予杨X一次性经济补偿,具体数额由法院酌定。




[判决结果]

  综上,西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二条第一款和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第(三)项的规定,于1998年6月8日判决:

  一、撤销X地区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判决的第一项;

  二、维持X地区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判决的第二、三项;

  三、第十世班禅大师“银头像”的著作权归被上诉人X地区行署修建灵塔办公室享有。

  四、被上诉人X地区行署修建灵塔办公室一次性给付上诉人杨X经济补偿1万元。

  诉讼费一、二审各12400元,除二审收2000元外,其余免交。


[相关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二条规定:“著作权法所称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创作成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十一条第二款 创作作品的公民是作者。 第三款 由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主持,代表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意志,并由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承担责任的作品,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视为作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二条 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应当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经过阅卷和调查,询问当事人,在事实核对清楚后,合议庭认为不需要开庭审理的,也可以径行判决、裁定。

  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可以在本院进行,也可以到案件发生地或者原审人民法院所在地进行。

  第一百五十三条 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经过审理,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三)原判决认定事实错误,或者原判决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或者查清事实后改判;……。


遇事问律师

当前在线律师

立即咨询

平均3分钟获得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