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保护商业秘密的漏洞

更新时间:2020-01-11 15:01:23 找法网官方整理
  • 企业产的房屋能公证吗?我怎么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
    企业产类似于公产房,企业会有一个专门管理企业产房屋的部门,您在购买房屋之后要到该部门确认房屋使用权权属,一般企业也会给您出一个类似公产房房本的东西,然后会在企业房屋出租的名册上变更为您的名字。当然,如果想一劳永逸,则在企业同意的前提下,可以购买产权。
  • 打工者与私人企业的口头协议受不受法律保护
    你好 建议你搜集口头协议的证据 只要有证据就可以向法院起诉 要求对方按协议履行
  • 企业对企业货款是否受法律保护的有关规定
    目前来讲,是不允许企业之间的资金拆借的。中国人民银行《贷款通则》,第六十一条,“各级行政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供销合作社等合作经济组织、农村合作基金会和其他基金会,不得经营存贷款等金融业务。企业之间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办理借贷或者变相借贷融资业务。”最高人民法院对企业间资金借贷,出借方尚未取得利息情况下如何裁决作出了答复,根据该答复内容,“行政部门、企事业单位。股份合作经济组织、供销合作社、农村合作基金会和其他基金会擅自发放贷款的;企业之间擅自办理借贷或者变相借贷的,由中国人民银行对出借方按违规收入处以1倍以上至5倍以下罚款,并由中国人民银行予以取缔。”
  • 有人了解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现状是怎样的吗
    您好,您的问题已经知悉,现在回复如下:在我国,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主要是以《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内容为主,同时还包含了有关合同法、刑法、劳动法、行政法规、民法等一些列配套的法规相辅助,形成了一个相对完备的法律保护系统。《反不正当竞争法》在其中发挥者领导核心的作用,它对商业秘密的保护明确的做出了直接的规定,发挥着主导的意义。合同法中对商业秘密的构成要件、侵权种类以及相应的处罚方式等配套条款进行了具体规定,在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和仲裁法的相关法律条文也对其进行了补充性的规定。在我国的《合同法》第四十三条中规定了在订立、履行合同过程中当事人有保守商业秘密的义务以及违反以后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在我国《刑法》的条文中规定了侵犯商业秘密罪分三个不同的层次和打击力度。
声明:以上内容找法网享有独家版权,未经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如有发现,点击【投诉】告知。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在线解答
  • 描述问题
  • 接入律师
  • 问题解决率99%
立即咨询
当前已有 3456 位用户正在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上班摔倒怎样赔偿
上班摔倒怎样赔偿
工伤索赔 1550
作为劳务派遣工生病后被用工单位退回,有经济补偿吗?
劳务派遣工生病被退回,常见处理方式是申请经济补偿。选择依据《劳动合同法》与劳务派遣单位协商,或提起劳动仲裁来维护自身权益。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方式。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事假简单的请假条范本
事假请假条提交流程需规范操作。根据所在组织的规章制度,请假条需按照既定程序线上或线下提交,确保信息真实且请假理由合理。各组织流程或有差异,需仔细了解并遵照执行。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上班迟到罚款符合劳动法规定吗
实施上班迟到罚款需持谨慎态度。具体操作建议如下:首先,若迟到未造成经济损失,应避免直接罚款,转而采取其他更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其次,若迟到确实带来经济损失,则需明
全部0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国家对职工有什么年休假规定
处理职工年休假问题,常见方式是按法规计算并安排休假。对于累计工作年限不同的职工,应依法给予相应天数的年休假。选择处理方式时,需确保符合《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规定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劳务派遣工一星期未签合同,工资怎么结算?
未签合同工资结算方式:一周内未签,按出勤结算;超一月,可申请双倍。具体操作:1.确认用工时间;2.若未超一月,与雇主协商按实际出勤结算;3.若超一月,收集证据,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用工形式包括什么
用工形式处理常需明确合同类型。固定期限适合长期,无固定期限增强稳定性,临时用工适合短期项目。依据实际需求选择。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退休年龄合同到期,公司会提供经济补偿吗?
退休合同到期无补偿。操作:1.确认员工退休资格,办理退休手续;2.告知员工合同终止,无需经济补偿;3.如有特殊约定,按约定执行,并确保双方权益。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被公司无故辞退,赔偿要怎么提出?
被无故辞退,常见处理方式是协商或仲裁。先尝试与公司协商,协商不成再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争取赔偿。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相关文书下载
限时特惠
海量合同范本,下载低至¥9.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