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死亡赔偿金时效

更新时间:2020-10-09 16:22:16 找法网官方整理
  • 申请工伤死亡赔偿过了时效该怎么班
    已经回答, 如果有需要可以进一步沟通,哈尔滨何律师
  • 工伤死亡赔偿金标准
    职工因工死亡,其直系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一)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二)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标准为: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供养亲属的具体范围由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规定; (三)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48个月至60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具体标准由统筹地区的人民政府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规定,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备案。
  • 工伤死亡赔偿金如何计算
    (一)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二)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标准为: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 30% (三)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48个月至60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具体标准由统筹地区的人民政府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规定,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备案。
  • 工伤死亡赔偿金如何分割
    根据青岛市的司法实践,死亡赔偿金的赔偿权利人为死者的近亲属,其内容是对死者家庭整体预期收人损失的赔偿,其性质是财产损害赔偿,而不是精神损害赔偿。死亡赔偿金是基于死者死亡对死者近亲属所支付的赔偿,不属于死者的遗产,不能依据《继承法》第十三条确定的遗产分配原则进行分割,应根据与死者关系的远近和共同生活的紧密程度合理分配。
声明:以上内容找法网享有独家版权,未经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如有发现,点击【投诉】告知。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在线解答
  • 描述问题
  • 接入律师
  • 问题解决率99%
立即咨询
当前已有 3456 位用户正在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工伤死亡赔偿金怎么算
工伤死亡赔偿金怎么算
劳动合同纠纷 4033
工伤死亡赔偿金怎么计算
工伤死亡赔偿金怎么计算
劳动合同纠纷 899
工伤死亡的赔偿金如何计算
工伤死亡的赔偿金如何计算
劳动合同纠纷 70
工伤死亡赔偿金多少钱
工伤死亡赔偿金多少钱
劳动合同纠纷 240
工伤赔偿时效是怎样的
工伤赔偿时效是怎样的
劳动合同纠纷 2270
原本是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如何将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工资与事业单位退休工资对接
你好,对于自收自支事业单位,退休后的工资由财政上按照其退休前在单位的工资,扣除岗位津贴之类的后,发放
全部2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不要打招呼自动自离有薪水吗,还要承担什么?
是因公办事吗,如是单位承担责任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不火化,能不能领丧葬费和死后10个月的工资?
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查询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什么情形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什么情形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申请劳动仲裁的条件 17119
每一个地区的劳动法是否不同
劳动合同法是全国统一的。但是大部分省会有地方性的劳动合同条例或者其它相关规定。各省对于地方性的劳动合同条例的规定是不同的或者不完全相同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
全部1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工作时间去上级公司告状算旷工吗
处理此类问题,常见方式有:1.挑选非工作时间前往上级公司反映问题;2.事先向用人单位请假,再去上级公司;3.通过邮件、电话等方式向上级公司反映。选择时需考虑紧急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因为我们上班上了几个月了,计件,也已经按时发了工资了
在计件工资制度下,员工应确保自己的工资权益不受侵害。首先,要与公司明确计件标准和工资支付方式,确保双方对工资计算方式无异议。其次,保留好每月的计件记录和工资条,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报保险修车,修理厂车没修好,老板态度很嚣张恶劣
面对修理厂恶劣态度,除了向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投诉,您还可以尝试以下方式:1.保留证据:拍照或录像记录恶劣态度的情况。2.公开评价:在社交媒体或消费评价平台上发表评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什么是劳动关系
劳动关系是雇佣双方的法律关系。确认时需考虑劳动合同、实际用工情况等因素。处理方式包括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具体应根据纠纷性质和双方意愿选择。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