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找法网> 法律咨询> 法律咨询百科> 死刑执行
死刑执行 来源: 找法网
死刑执行
2018-07-12 死刑辩护
死刑,依据法律相关规定,是行刑者基于法律所赋予的权力,剥夺一个犯人生命的刑罚,是最古老也是最严厉的刑罚。那么,死刑执行有什么要求?死刑执行程序是怎样的?哪些情形需要变更死刑执行?找法网百科黄钻提为您解答。

一般被判处死刑的都是立即执行和死刑缓期两年执行,但是,还有一种是死刑的变更。那么,死刑执行的变更条件有哪些呢?找法网小编为您介绍。死刑执行的变更指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停止执行”和“暂停执行”。刑事诉讼法第251条规定,下级人民法院接到最高人民法院执行死刑的命令后,应当在7日以内交付执行。但是发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停止执行,并且立即报告最高人民法院,由最高人民法院作出裁定:(1)在执行前发现裁判可能有错误的;(2)在执行前罪犯揭发重大犯罪事实或者有其他重大立功表现,可能需要改判的;(3)罪犯正在怀孕的。上述前两种情况下停止执行的原因消失后,必须报请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再签发执行死刑命令才能执行;对于因上述第三种原因停止执行的,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依法改判。刑事诉讼法第252条第4款规定,指挥执行的审判人员在执行前,如果发现可能有错误,应暂停执行,报请核准死刑的人民法院裁定。最高人民法院《解释》...

阅读全文 >>

死刑,也称为极刑、处决、生命刑,世界上最古老的刑罚之一,指行刑者基于法律所赋予的权力,结束一个犯人的生命。那么,哪些情形需要变更死刑执行?找法网小编为您介绍,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11条规定:下级人民法院在接到最高人民法院执行死刑的命令后,应当在七日以内交付执行。但是发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停止执行,并且立即报告最高人民法院,由最高人民法院作出裁定:(一)在执行前发现判决错误的;(二)在执行前罪犯揭发重大犯罪事实或者有其他重大立功表现,可能需要改判的;(三)罪犯正在怀孕的;按照上述法律规定,执行机关在执行死刑前,如果发现有上述三种情形之一的,都应当停止死刑的执行,并将停止死刑执行的原因立即书面形式报告核准死刑的最高人民法院或高级人民法院。交付执行的人民法院应当立即查明事实情况,并根据查明的情况作出处理。如果认为原判确有错误的,应当报请核准死刑的人民法院依审判监督程序作...

阅读全文 >>

《刑法修正案》9中:执行死刑条件由如果故意犯罪,查证属实,等发生重大犯罪,手段极其残忍,社会影响极其恶劣,如杀人,勒索绑架,抢劫,强奸,等危害国家刑法都有可能会执行死刑。那么,死刑执行有什么要求?找法网小编为您介绍,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1.执行死刑前,罪犯提出会见其近亲属或者其近亲属提出会见罪犯申请的,人民法院可以准许。2.人民法院将罪犯交付执行死刑,应当在交付执行3日前通知同级检察院临场监督。在执行死刑时,检察院应当派员临场监督。检察院收到同级人民法院执行死刑临场监督通知后,应当查明同级人民法院是否收到最高人民法院或者高级人民法院核准死刑的判决或者裁定和执行死刑的命令。临场监督执行死刑的检察人员应当依法监督执行死刑的场所、方法和执行死刑的活动是否合法。3.执行死刑前,指挥执行的审判人员对罪犯应当验明正身,讯问有无遗言、信札,并制作笔录,然后交付执行人员执行死刑。在执行前,如果发现可能有错...

阅读全文 >>

在《刑事诉讼法》修改以前,我国对死刑犯的死刑执行方式只有枪决一种,因此,对死刑的执行方式无选择可言。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第212条第2款规定:“死刑采用枪决或者注射等方法执行。”那么,死刑犯有权选择死刑执行方式吗?找法网小编接下来为您分析。《刑事诉讼法》的这一新规定,不仅标志着我国死刑文明程度的提高,也表明民众个人的基本权利越来越在法律中得到体现。依据这一规定,注射和枪决都是我国死刑执行的法定方式,枪决不再是当然优先选择的执行方式。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345条同时还规定:“采用枪决、注射以外的其他方法执行死刑的,应当事先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这一规定表明,只有在我国法律明文规定的两种死刑执行方式之外选择其他方法的,才应当事先得到批准。2001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在昆明召开的会议上,要求各地法院切实推行注射法执行死刑,这为注射死刑在全国的推广...

阅读全文 >>

死刑,也称为极刑、处决,世界上最古老的刑罚之一,指行刑者基于法律所赋予的权力,结束一个犯人的生命。而遭受这种剥夺生命的刑罚方法的有关犯人通常都在当地犯了严重罪行。执行死刑的程序是怎样的呢?找法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以下内容,仅供参考:①原审人民法院接到执行死刑的命令后,应当在7日内交付执行。超过7日没有执行死刑的,必须报请核准死刑的人民法院的院长重新签发执行死刑命令才能执行死刑。执行死刑前,罪犯提出会见其近亲属或近亲属提出会见被告人申请的,人民法院可以准许。②人民法院将罪犯交付执行的,应当在3日以前通知人民检察院派员临场监督。③死刑可以在刑场或指定的羁押场所内执行。刑场不得设在和繁华地区、交通要道和旅游景点附近。死刑采用枪决或注射等方法执行。④执行死刑前,指挥执行的审判人员应当验明正身,还要讯问罪犯有无遗言、信札,并制作笔录,然后交付执行人员执行死刑。在执行前,如果发现可能有错误,应当暂停执行,...

阅读全文 >>

根据刑诉法的规定及有关司法解释,死刑执行程序分为三个阶段:处决前的准备阶段、执行处决阶段、执行处决后的处理阶段。那么,死刑执行程序如何适用?有哪些具体的规定?找法网小编接下来为您分析。1、处决前的准备阶段。它是指下级人民法院在接到执行死刑命令后所做的执行处决的组织准备工作阶段。这一阶段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执行死刑任务的合法性和法定期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199条、第200条的规定,执行死刑任务的法定依据是最高人民法院判处和核准的,或由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签发执行死刑的命令,判决(裁定)和执行死刑命令二者缺一不可,否则就不能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211条还规定,下级人民法院在接到最高人民法院执行死刑的命令后,执行前检查后应停止执行死刑的法定事由:发现判决可能有错误的罪犯揭发重大犯罪事实或者有其他重大立功表现,可能需要改判的;罪犯在怀孕,应当停止执行,并且立即报告...

阅读全文 >>

相关内容推荐
  • 死刑缓期两年执行最后会执行死刑吗
    死缓期满后不一定执行死刑。再次故意犯罪的会执行死刑,其他情况的会减为无期徒刑、有期徒刑,或者重新计算死刑缓期执行的期间,...更多
    2020-10-19 阅读:473
  • 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啥意思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死刑缓期两年执行是指在判处死刑的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针对于应当判处死刑但不必立即执行的犯罪分子...更多
    2020-10-19 阅读:450
  • 死刑是否当时执行
    死刑不是一定当时执行,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死刑缓期执行的,可以...更多
    2021-04-15 阅读:1289
  • 死刑缓期两年执行两年后还会不会执行死刑呢
    死刑缓期两年执行,若是死缓犯在缓刑执行期间,故意犯罪,查证属实的,应当执行死刑。相反,如果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没...更多
    2021-03-15 阅读:225
  • 死缓是指两年后执行死刑吗
    死缓不是指两年后执行死刑,死缓是指对应当判处死刑,但又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犯罪分子,在判处死刑的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实行...更多
    2021-03-15 阅读:150
法律知识
  • 死刑执行的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1996年3月17日修订)第二百一十条最高人民法院判处和核准的死刑立即执行的判决,应当由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更多
    2012-12-18 阅读:11680
  • 关于执行死刑
    死刑,也称为极刑、处决,世界上最古老的刑罚之一,指行刑者基于法律所赋予的权力,结束一个犯人的生命。而遭受这种剥夺生命的刑罚方法的... 更多
    2012-12-18 阅读:17050
  • 死刑的执行
    “死刑”是最为严重的一条主刑,一般伴有附加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死刑又可以分为缓期执行和立即执行。... 更多
    2014-02-19 阅读:13142
  • 死刑立即执行
    1、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的第一审案件,被告人不上诉、人民检察院不抗诉的,在上诉、抗诉期满后3日内报请高级人民法院复核。高级人民法院同... 更多
    2012-12-18 阅读:37616
  • 【死刑】死刑缓期两年执行 改判死刑立即执行
    【死刑】死刑缓期两年执行改判死刑立即执行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是指被判处死刑的罪犯,不是必须立即执行死刑的,给予两年的缓期,这就是刑... 更多
    2012-12-18 阅读:1555
操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