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规库

共收录 303233 条法规今日更新 50 条法规

您的当前位置: 找法网 > 法规库 > 正文

中共扬州市委、扬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沿江开发的意见

发布部门:中共扬州市委

发文字号:扬发[2002]40号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公布日期:2002-02-27

施行日期:2002-02-27

时效性:已失效

字号

市委、市政府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苏中沿江开发是新世纪新阶段推进江苏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战略举措”的要求,发挥我市沿江开发的区位、资源、产业优势,在沿江地区加快形成产业集聚群、新兴城镇群、港口群和新的经济增长极,推进我市经济从“运河时代”走向“长江时代”,加快融入苏南经济板块、南京都市圈和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圈,促进我市在苏中地区率先崛起,经研究,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沿江开发重要意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加快沿江开发是集聚生产要素,整合资源优势,营造新一轮大开发、大开放平台的重大举措;是拓展经济发展空间,迎接国际产业资本转移的应对之策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抓手;是实现富民强市,提升我市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因此,各级、各部门要把推进沿江开发工作摆上全市经济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加快发展。为确保沿江开发迅速启动、有序开发、早见成效,市成立沿江开发协调领导小组,由市长任组长,常务副市长及相关副市长任副组长,市开发区、计委、经贸委、农工办、外经贸局、科技局、交通局、水利局、农林局、环保局、旅游局、国土局、规划局、建设局、财政局、国税局、地税局、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国家海事局、人民银行、台办、侨办、外办和纺工、化工、机电资产经营公司及相关县(市、区)等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规划、建设等协调工作。各县(市、区)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为加快沿江开发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认真制定沿江开发概念规划,科学合理调整产业布局

根据《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建设方案》及《扬州市沿江港口新区分区规划》要求,沿江开发的规划建设区域是:以我市境内81公里的沿江高等级公路向北2公里(市经济开发区全部区域)、向南至江边,包括市区及仪征、江都沿江部分区域约250平方公里;规范控制区域是:宁通高速公路以南,长江岸线以北,总面积约1086.8平方公里,可供开发的面积约350平方公里。为尽快做好沿江开发的规划,由市计划、规划部门牵头,会同市开发区、经贸委、交通、水利、农林、旅游、环保等部门,以及江都、仪征两市,在充分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编制我市市域沿江开发的概念规划,规划内容包括沿江开发的总体规划和岸线资源、港口资源、土地利用、产业布局、交通发展、生态环境等分项规划。按分级管理要求,在沿江开发概念规划的指导下,江都市、仪征市、广陵区、维扬区、邗江区和开发区组织编制各辖区沿江开发的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报市规划局初审,再报市规划委员会审查。

坚决做到不搞无序开发、不搞重复开发、不搞破坏性开发。今后凡在沿江开发规划控制范围内新建重点基础设施、工业、三产、城建项目,必须严格审批程序,报市规划局同意备案,不得批准建设农民庄台。沿江岸线规划利用由市发展计划委员会会同市水利、规划、国土等部门负责审批。

要按照“区域集中、产业集聚、开发集约、能量集合”的原则,加快资金、人才、产业、技术的集中程度,在沿江区域重点形成六个产业板块:

一是纺织板块。依托仪化公司原料优势,通过对沿江地区纺织企业资源垂直整合、外资嫁接、技术改造、产品提升,形成纺、织、染、后整理及服装加工一条龙产业链。以开发高档面料为目标,着力吸引国际著名公司前来落户,重点开发纤维混纺产品、化纤仿真类产品、高档纯天然产品和环保型产品,以提升传统产业的科技含量和市场容量。

二是化工板块。在市区沿江地带重点发展精细化工、生物化工、医药化工、日用化工等化工产业。在仪征市沿江地区重点发展重化工、石油化工、树酯化工和新型化工材料产业。

三是汽车及船舶制造板块。重点以客车制造为龙头,专用车和家(商)用车为两翼,汽车底盘、总成及零部件发展为基础,建成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大中型客车生产基地和国内专用车生产基地。船舶制造产业,重点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产品技术水平。近期以江扬集团、江都造船厂和仪征金陵船舶公司为龙头,发展大吨位、高附加值的大型集装箱船、油船、滚装船,面向国际市场,提升产业及产品的综合竞争力。

四是高科技信息产业板块:重点吸引外资进行生物工程、新材料、机电一体化等方面的高科技研究开发和生产制造,发展微电子、计算机、通讯、软件等信息技术产业,进行TFT模组LCD、CD、DVD光盘、新一代CDMA手机等产品的生产制造,力争使高科技信息产品研发制造成为我市经济发展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五是生态农业和林业板块。规划建设沿江开放型生态农业产业,形成仪征沿江区域特色茶果产业群、扬州经济开发区及邗江区的有机农业种养殖产业群、江都沿江地区的农产品深加工生产基地。规划建设“五纵四横三块”的城市森林生态网络。“五纵”即廖家沟、京杭大运河、扬子江路和润扬大桥北接线的绿色通道,瓜洲古渡至古运河一线的水源净化生态防护林建设:“四横”即南水北调长江源头至廖家沟一线林带和长江岸线扬州段的生态防护林建设,沿江一级公路和宁通高速沿线绿色长廊:“三块”即凤凰岛、茱萸湾风景区的森林建设、市开发区内施桥城市森林公园及润扬大桥北桥区森林公园建设。

六是物流旅游服务业板块。重点依托港口,建设集水路、公路、铁路于一体的枢纽,加快发展港口货物运输、仓储、加工、包装、信息、配载、配运、海关报关、集装箱中转与综合物流服务,市区沿江区域要依托苏南连接苏北腹地的门户和传导,以及产业集聚、交通网络密布等优势,充分发挥水、公、铁联网作用,建设一个以集装箱、散件杂货、化工储罐为主体的覆盖范围广、功能多的综合物流中心,使之成为既接受外来辐射,又辐射苏北内陆地区重要物资集散地;仪征石化物流园区,重点依托石化港口及化工产业园区,呼应市区综合物流中心,发展化工物流业;江都侧重发展物流仓储业,成为市区综合物流中心的辅助集散地。重点规划建设“两线三片”,“两线”即长江风情旅游线和古运河水上游览线:“三片”即瓜洲春江花月夜主题景区和润扬长江大桥北岸主题公园,江都三江营生态自然保护区,仪征龙山风景区。同时,适度布局商贸流通业及生活配套设施,以辅助配合沿江各类产业园建设开发。

三、明确沿江开发经济发展目标和任务,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沿江开发今后5年目标初步为:

??招商引资取得突破。每年进入沿江开发区域的项目、合同利用外资、实际利用外资、利用民资、项目的投资年均增幅超过全市平均增幅的30%以上,使沿江成为外资、民资和社会资本的主要聚集地。外贸出口年均增幅达30%以上。

??产业发展初具特色。重点在沿江地区发展纺织产业、化工产业、汽车船舶产业、高科技信息产业、生态农林业和物流、旅游服务业,同时发展高科技信息技术产业以及加快传统工业的信息化、高新化,形成具有一定地方特色的产业园区。

??开发框架初具规模。加大对市开发区(含五园)以及仪征、江都沿江开发区的基础设施投入,5年后累计达到50-80平方公里。沿江开发产业园区群、港口群、城镇群初步形成。

??经济贡献度明显提高。各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市经济中的比重进一步加大,GDP增幅年均增长20%以上,财政收入比全市平均增幅高20%以上,固定资产投入年均增长30-50%,沿江园区合同利用外资、实际利用外资均占全市总额的70%以上。

??可持续发展得到保障。制订沿江开发环保、岸线和土地利用详细规划,坚持沿江区域低强度有序开发、持续投入、长江岸线的科学利用、工业项目用地合理高效等原则,使沿江产业形成集聚化、高新化、生态化,保持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为增强沿江开发的承载能力,必须加大建立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的基础设施。近、远期沿江开发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任务是:

1、园区建设。强化产业布局,加快设施建设,精心打造六个特色产业园区。

纺织工业园区:在市开发区及仪征沿江区域规划10-15平方公里纺织工业园区,通过对市纺织出口加工区的设立、市纺织工业园区产业整合,吸引国外资本、技术投入,建成品种齐全、装备较新、替代进口的高档纺织面料及服装研发和出口基地。

化学工业园区:在市开发区沿江及仪征沿江区域共规划建设20平方公里园区,市区以整合岸线及化工产业资源,吸引国内外化工企业落户,开发化工三、四次深度加工及低污染等加工产品,形成规模效应;仪征则利用内河最大石化港口及接受扬子石化、仪化、金陵石化等化工大企业的辐射,重点发展石化二次、三次加工业,成为接受国内外石化大项目落户的重要载体。

汽车工业园区:依托“亚星”、“亚奔”汽车龙头企业,在市开发区先期规划2平方公里,设立汽车及零部件工业园,吸引相关外资企业落户,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提升产品档次,提升竞争能力,形成面向全球的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全力支持上海汽车工业集团仪征整车生产基地建设,打造以整车为龙头的汽车产业链。

船舶制造园区:分别在邗江新坝、江都三江营、仪征十二圩等沿江区域规划3-4平方公里,依托江扬集团、江都造船厂、江苏金陵船舶制造有限公司,建立船舶工业园区,吸引中小船舶制造企业、船舶零部件企业入园,形成我市沿江中、东、西三大造船及零部件生产基地。

高科技信息产业园区:在市开发区扬子津区域先期规划2-4平方公里,设立信息技术产业园,积极寻求微电子、计算机、资讯、软件制造商参与我市信息制造业集群式整合,使我市成为长江三角洲信息产业的又一块投资热土;在市开发区广陵学院至扬子江路、江海学院周边区域,规划高科技教育产业园,引进一批技术研发中心、软件开发中心及高等院校、职业学校,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为依托,面向国内外市场的高科技产业基地。

物流园区:在市区沿江、江都市沿江、仪征市沿江区域分别规划4平方公里物流园区,并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形成市区现代物流核心区和物流企业发展集聚区,江都市、仪征市东西两翼相应建立物流仓储及石化物流园区,通过3-5年努力,使我市沿江现代物流网络体系真正形成并发挥应有作用。

2、港口建设。坚持“深水深用,浅水浅用,生产生活并用,不可滥用”的长江岸线利用原则,加大我市沿江港口建设力度,合力打造“扬州港”品牌。按照“一港两区”(扬州港和江都港区、仪征港区)的思路,整合仪征、江都港口资源,以港带区,以区促港。要确立好港口的功能定位:扬州港加大投入,扩充陆域,增加万吨泊位,重点发展以集装箱码头为主,件杂货码头、化工储罐码头为辅的综合型港口;仪征港区依托南京港股份公司优势,加快石油化工码头的完善,增设贮槽、低温储罐及港口作业设备,成为我市沿江石化业和石化物流园区货物进出口的重要通道;江都港区借助外力,扩大规模,上马万吨泊位,重点发展件杂货,形成扬州港的重要作业港。3-5年内力争扬州“一港二区”货物吞吐能力翻一到两番。

3、城镇建设。依据以市区为中心,江都、仪征为两翼的“一体两翼”的城市化发展战略和沿江资源开发及产业布局,选择沿江区域交通、产业、旅游优势突出的6-8个中心集镇,进行城市组团式规划建设,促使沿江区域内城镇与城市交通便捷、互联互动、产业融合,力争使整个沿江区域布局有序、功能完善、城镇一体。

4、公路网建设。建立“一横多纵”的道路网架结构。加快沿江一级公路建设,明年9月底前完成大桥接线至扬子江路段道路建设,12月底前打通大桥接线至仪征市胥浦河段,2004年贯通邗江区、江都市沿江区域。抓紧实施市区扬子江路、扬瓜路、扬六路、扬霍路等延伸、改造工程,加紧建设润扬大桥北接线,打通江都通港公路,积极做好仪征通港的泗大公路、万年大道延伸改造工程。

5、能源建设。争取二电厂二期工程尽快批准立项建设。在市开发区沿江区域规划新建220KV变电所1座和110KV变电所3座,以满足各产业园区用电需求。在市开发区规划以天然气为气源,从扬州市天然气门站接入,沿南绕城至扬子江路以东、古运河以西设一座天然气门站,规划集中统一供热,抓好热电联供项目的开工,北区以威亨热电为热源,南区以协鑫热电为热源,为工业生产及其它经营性用热提供保障。同时,对管网建设进行一次规划、分步实施。

6、给水排水设施建设。扬州经济开发区规划一座20万吨级污水处理厂,先行开工建设2个万吨级污水处理厂,集中邗江、江阳、纺织、化学四个工业园的污水到开发区统一处理。江都、仪征两市分别建设一座8万吨和5万吨级污水处理厂,形成一定污水处理能力。

7、岸线整治建设。沿江开发,岸线安全至关重要,必须抓好危险地段、重要地段的岸线整治和保护,为沿江大开发提供保障。仪征水道近期重点对胥浦河口上下游,远期对红旗河口至沙河口范围进行护岸整治,保证仪征水道的优良河势得以保存;世业洲北汊近期和远期分别搞好护岸工程,保证润扬大桥桥区的安全;六圩弯道,近期重点实施丁坝区加固工程,对五号至九号坝间采取平抛块石护岸,对都灯至沙头河口段采取加固措施,远期对六圩弯道进行全面加固;嘶马弯道近期重点对三江营至西七坝实施护岸工程,远期对丁坝坝区及弯道下段进行加固,岸线整治要同码头开发利用紧密结合,为沿江新一轮开发储备良好的深水岸线资源。

8、物流园区建设。科学、系统地编制好全市物流发展总体规划和各县(市、区)物流分项规划,以指导全市物流业发展。市区初步建成港口物流枢纽和火车货运站物流园区。鼓励具备一定物流服务业专长、组织基础和管理水平的大型工商企业加速向现代物流领域转变,利用现有的运输工具、设备、仓库、人才等资源,通过兼并、重组、参股等形式,组建独立的、专业化物流企业。同时,引进国内外著名物流企业落户物流园区,实现我市现代物流业零的突破;仪征市以物流园区为基础,联合仪化运输、供销公司及南京港仪征石化港区,共同成立仪征石化物流中心;引导现有的生产资料、消费品、农副产品等各类批发市场运用信息技术,加快建立标准化交易平台,依托江都市花木市场、宝应荷藕市场、高邮鸭蛋市场等,形成有区域影响、专业化经营的交易与配送中心,加快培育大型农产品物流企业。

9、海关直通点和保税仓库建设。2003年完成海关直通点和保税仓库扩建工程建设,申报建设石化保税库区和公共保税仓库。

10、森林、绿化和生活配套区规划建设。规划建设沿江一级公路、沿江堤岸、扬子江路、仪扬河两侧的大型林带和施桥、八里境内2平方公里的森林公园。规划沿江开发生活配套区域,建设学校、商店、住宅及其它娱乐休闲设施,完善与沿江开发各产业园区相辅配套的生活服务功能。

四、建立沿江开发新型投融资体制,形成多元化市场运作机制

在沿江开发中,坚持“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方式,明确投资主体,按现代企业制度,组建沿江开发建设投资公司,负责沿江开发中基础设施建设的统一规划,统筹开发,统一管理,统一组织协调。沿江开发建设投资公司可以吸引国内外著名投资公司、金融资本投资入股,也可以吸收各相关县(市、区)国有投资公司、市直各控股公司及其他一切社会资本投资入股;可以投资建设沿江开发的基础设施,也可以投资建设、成片开发沿江各类产业园区。在公司筹建初期,政府可提供一定量的土地资源,解决先期启动资金。投资公司按各参股法人参股比例注入资金,获取回报。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原则组建的投资公司,一旦时机成熟,即包装上市。有关县(市、区)也可组建相应的投资建设公司,实施沿江开发。

鼓励吸引国外资本投资我市沿江开发。采用国际上融通资金的通用方式,如投资基金、风险投资、股权转让、项目融资、BOT等,招引国外具有一定实力的大公司,投资沿江开发中港口、公路、供电、供水、污水处理等大型基础设施及沿江各产业园建设;积极鼓励吸引国内著名投资公司、上市公司对沿江区域进行分片整体开发或投资兴建大型基础设施;积极鼓励吸引国内及我市国有资本、民营资本及其他一切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建设沿江基础设施及各产业园区。

积极鼓励外资、民资、国资及其他一切社会资本所举办的一、二、三产项目向沿江开发产业园区集聚。各县(市、区)引进的外资、民资项目到沿江区域(含市区、仪征、江都)各产业园区落户,利用外资、民资考核指标和所获税收按比例计算分成;市各资产经营公司通过系统内企业搬迁、合资合作或通过招商引资,引入到沿江各产业园区的项目投产后新增税源部分,按参与园区开发投入股本比例分成。

五、大力宣传推介沿江开发,建立招商引资激励机制

在做好沿江开发整体规划的基础上,整体打造包装“沿江开发”品牌。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传媒,通过举办“烟花三月”、“二分明月”经贸文化旅游节等活动,有组织、有规模、有层次、有重点地搞好宣传推介工作。要科学合理利用国际、国内资本加速流动、梯度转移的趋势,按沿江开发的产业布局、功能分工,谋划招商思路,聚合招商载体,放大招商效应。采取定位招商、定向招商、专业招商、专题招商、主体招商、配套招商、委托招商、网上招商等多种方式,使招商引资真正达到融通资本、引进技术、优化结构、提升产业的功效。

各级政府、开发区和市各有关部门对引荐外来客商来本市投资工业、高新技术、农业产业化和城市基础设施等项目(房地产项目除外)且资金实际到帐的有功者(包括国内外企业、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在项目认定举办成功和外资到帐验资并投入生产后,根据投资项目类型、体量大小等情况给予一次性奖励。

六、制定沿江开发优惠政策,努力降低进区项目投资成本

在沿江开发中的土地利用实行“一个确保、五个允许”:确保沿江开发用地需求;允许土地依法转让或租赁;允许沿江开发园区的工业新增建设用地土地使用费市级(含市级)以下部分三年免收;允许工业用地土地收益市级部分留在园区内,用于沿江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允许对工业用地的出让价格按省规定的最低价自行定价;允许按一定比例量的土地用于商业开发,其开发所得用于沿江开发基础设施建设。

对沿江开发建设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市政公用项目及各类资本投资的工业项目的各类建设规费,市及市以下政府按项目投资总量,给予不同程度的减免优惠。

凡进入沿江产业园区的企业,可比照享受国家级开发区的税收优惠政策;对所得税中地方留成部分实行“两免三减半”。

各商业银行要正确处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支持经济发展的关系,加大有效信贷投入,综合运用信贷承诺、贷款授信、贴现、信用证等手段满足沿江开发有效信贷需求,确保每年新增贷款的40-50%用于沿江开发;对进入沿江开发区域的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生产企业、高新技术出口企业、外经贸进出口企业积极给予出口退税保证贷款,同时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积极试办专利权、应收帐款权利、贸易商品货物所有权等权利质押贷款,多方位地满足外经贸企业的合理信贷需求。不断加大对沿江产业园区企业的技术改造贷款投入,帮助园区企业定项目,配合有关部门做好项目上报审批工作,争取上级行批准更多的技改项目贷款。

七、健全沿江开发投资服务体系,全面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强化对沿江开发建设项目的服务工作。加快政府和部门从“审批经济”向“服务经济”的职能转变。坚持项目审批在行政审批中心一个窗口受理、一个门审批,并以最快的速度予以办结,对一般项目,确保一周内办完各项审批手续;对重大项目,确保半个月内办完各项审批手续。市成立投资服务领导小组,开发区、各县(市、区)建立投资服务中心,在关务、检务、商务、事务、税务等方面,对进区项目实行“全程式”服务;对进区企业在建设、生产和经营过程中所遇到的供电、供水、供气、消防、环保、城管、建管、劳动、卫生防疫、治安、通讯等问题,实行“保姆式”服务。供电、供水、通讯等公用事业单位,在接到投资者的服务要求后,当天给予答复,优先安排施工;停水、停电,应提前一周书面通知;对重要用水、用电企业要提前24小时专门通知;非事故原因不通知而给企业造成损失的,必须依法给予经济赔偿。

八、营造沿江开发良好投资环境,形成“亲商、富商、安商”社会氛围

对沿江开发投资建设所需的法制服务给予充分的保障,行政执法和司法部门要全方位地为企业提供法律法规服务,优先受理、优质服务、优惠收费。严格控制到区内企业进行检查,除上级直接组织的检查和正常一年一次联合年检及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外,有关职能部门确需自行组织检查的,必须报市及县(市、区)投资服务领导小组批准。否则,企业可拒绝检查;对进区企业的收费、处罚,实行登记卡制度,必须填写市投资服务领导小组、市监察局、市物价局统一制发的《检查、行政处罚及行政强制措施登记卡》和《企业缴费登记卡》,否则,企业可以拒绝接受收费和处罚;对进区企业实施行政处罚及强制措施必须有明确法律、法规和规章依据,严格执行法定程序,不得滥施处罚,不得擅自查封企业财产和帐务。对处罚不当的,必须按照规定给予赔偿,并追究有关当事人的责任。

严格控制到沿江产业园区进行各种名目的检查评比和达标升级活动。对投资商住所及兴办的宾馆、饭店、娱乐场所,除有涉嫌违法犯罪活动及安全隐患外,一般不予检查。外来投资企业要求提供执法执纪保护和服务时,各有关部门要在一小时内派员到场,以便迅速帮助协调处理相关问题。凡因延误时间和保护、服务不力造成影响和损失的,追究单位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积极为外来投资商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对外来投资商及其子女的就医、入学等问题,采取“绿卡”或“绿色通道”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提供各种方便。对投资商的住宿、购物、买房、游览等一律实行市民待遇。

各部门、各单位应围绕改善投资环境,主动改进工作作风,制定为沿江开发服务的实施细则,并予以公示。要加强对各部门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考核,由市纪委(监察局)牵头,市委组织部、机关工委、市计委、经贸委、外经贸局、人事局、物价局、统计局参加,对部门、单位服务沿江开发工作进行定期督查和通报。

中共扬州市委 扬州市人民政府

免责声明: 找法网法规库法规文件均转载自:政府网、政报、媒体等公开出版物,对本文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请核对正式出版物、原件和来源。全国客服热线:400-666-2035。

扫一扫关注,了解更多法律知识

遇事找法,从找法网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