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释义

非法侵人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是指违反国家规定,侵入国家事务、国防建设、尖端科学技术领域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行为。

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案例分析

  一、基本案情

  被告人林某为练习自己的炒股技能,于2005年6月初在其住所内通过“股神通”可视电话,利用某证券公司同一营业部资金帐号前四位数相同及初始密码为123456的特征,采用连续试验性登录的手法,掌握了该公司某营业部电子交易中心电话委托系统内77名客户的帐号及密码。期间对10名客户帐户内的股票进行擅自买卖,委托下单二百余笔,成交近百笔,成交金额总计一千五百万余元,造成客户亏损共计人民币十三万余元。

  二、分歧意见

  对林某行为的定性,产生了几种不同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林某的行为属于民法上的不真正无因管理,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财产处分权和姓名权,若造成财产损失,应当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进行赔偿,若出现赢利,则赢利款由被侵权人享有,要求侵权人停止侵权。

  第二种意见认为,林某的行为侵犯了涉及证券领域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管理制度,并且危害了相关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对于具体适用罪名,又有不同观点。其一认为林某对被害人原存储在计算机交易系统内的股票和资金数据进行了修改,并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故构成刑法第二百八十六条规定的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其二认为林某违反国家规定,非法侵入了涉及金融领域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属于刑法第二百八十五条所规定的“国家事务”,故构成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第三种意见认为,林某的行为侵犯了公私财物的所有权,且损害了被害人从事财物增值活动的权益,因此构成侵犯财产类犯罪。但是对于具体适用的罪名,也产生了两种观点。其一认为林某的行为侵犯了被害人所从事的经营类财产增值活动,构成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条规定的破坏生产经营罪。其二认为林某明知股市具有风险,但为练习自身炒股技能,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操作他人股票帐户,置他人财产安全于不顾,放任被害人的财产受到损失,且数额巨大,构成刑法第二百七十五条故意毁坏财物罪。

  三、法理研究

  笔者认为林某的行为侵犯的直接客体是他人的财产所有权,其行为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

  (一)本罪侵犯的犯罪客体是他人财产权利

  犯罪与一般违法行为的区别在于社会危害性程度不同,即犯罪行为具有严重程度的社会危害性,且其社会危害性也必然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以股票或者其它有价证券为对象的违法行为有上升趋势,需要用刑事法律进行调整。本案中林某在明知股市具有风险,可能造成他人经济损失的情况下,非法买卖他人股票,受害者达十余名,直接经济损失超过十三万元,其行为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因此具有相当的社会危害性,应用刑法进行打击。

  同时,林某侵入的对象仅是证券营业部的电话委托系统,属于证券交易系统中的边缘(前台)系统,就其作用、覆盖面和影响力而言,尚未达到影响国计民生的层面,不属于刑法第二百八十五条规定的“国家事务、国防建设、尖端科学技术领域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此外,林某虽然非法进入并操作了他人的交易帐户,但显然未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功能和应用程序造成任何破坏,其实质为“未经授权”却合乎系统操作规程的非法行为,该行为的后果从表面上看确实改变了被害人原储存在系统内的证券和资金数据,但这种数据改变的实质却是被害人财产的损失,因此其行为侵害的客体不是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和管理,也不构成刑法第二百八十六条规定的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罪。本案侵犯的直接客体是他人的合法的财产所有权,因此构成侵犯财产罪。

  (二)股票交易不能认定为“生产经营活动”

  故意毁坏财物罪与破坏生产经营罪虽然属于同类客体,但侵犯的对象有所不同。前者所侵犯的对象是一般的公私财物;而后者侵犯的则是生产经营中正在使用的财物。从股票交易自身特性分析,显然其不是一种“生产”活动。至于股票交易能否成为“经营”活动,在实践中存在争议。笔者认为,“经营”系指筹划并管理(企业等)的活动。而对企业股权的转让和售买并不等同于企业本身的运作,仅是财产增值的一种手段,因此股票交易也不应认定为经营活动。据此,从犯罪对象分析,破坏股票的正常交易活动,不应认定为是破坏生产经营活动。

  此外,破坏生产经营罪还对行为人的犯罪动机作了规定,即“由于泄愤报复或者其他个人目的”,这就意味着行为人对犯罪结果明知会发生且积极主动地追求,因而该罪要求行为人在主观上具有直接故意。而本案中林某犯罪的动机在于练习其本人的炒股技能,故对于被害人的损失仅存在放任的间接故意,也不符合破坏生产经营罪的主观要件。

  (三)故意毁坏财物罪的主观要件应当包括间接故意

  在司法实践中,有观点认为故意毁坏财物罪的行为人必须具有直接的犯罪故意。对此,笔者认为,将本罪与“破坏生产经营罪”的条文比较后不难发现,“故意毁坏财物罪”并未对行为人的犯罪动机加以规定,因此该罪的主观故意不应当仅局限于直接故意。另外,根据刑法理论,故意包括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中认识因素包括“必然”和“可能”两种情况,而意志因素也分为行为人“希望危害社会的结果发生”和“放任危害社会的结果发生”两种类型,并据此将犯罪故意划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本案中林某明知股市有风险,可能造成他人经济损失,但为了其个人目的,放任被害人遭受巨大经济损失的行为,表明其主观上有毁坏他人财物的间接故意,因此对其为练习炒股技能,非法侵入并操作他人股票帐户,造成巨额损失的行为应认定为故意毁坏他人财物罪。

 

相关问答
相关案例
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等三罪被判缓
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三罪终被判缓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刑辩团队再传捷报——严如春、王贝贝、徐磊、郝亚、高勇律师受深圳触云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家属委托,在深圳某云公司、刘某、周某、熊某、张某涉嫌违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一案中分别担任刘某、周某、张某和触云公司的一审辩护律师。在侦查阶段,五被告以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查看详情]
  • (2017)京0105刑初25号辩护人:田野,北京济和律师事务所律师被告人:王某辩护结果:由重罪改判为轻罪、酌情从轻处罚公诉机关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检察院。被告人王某,男,1993年9月16日出生于甘肃省金塔县,汉族,大学文化,无业,户籍地甘肃省金塔县,公民身份号码:×××。因涉嫌犯盗窃罪,于2016年7月5日被刑事拘留,同年8月10日被逮捕。辩护人田野,北京济....
  • 被告人胡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张某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工具罪一审刑事判南京市溧水区人民法院刑事判决书(2019)苏0117刑初93号公诉机关南京市溧水区人民检察院。被告人胡某,男,19xx年5月18日出生,无业。2016年5月31日曾因故意伤害被处行政拘留五日、罚款人民币二百元。因本案于2018年12月27日被刑事拘留,2019年2月1日被逮....
  • 王某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案一、基本案情北京某公司主营互联网广告业务,接受客户委托,在互联网上精准投放各类广告。为了做到精准投放,需要与各大互联网运营商合作,获取网民的上网偏好的数据。2016年开始,公司决定扩展新业务,研发团队开始研发爬虫软件,爬取某电商平台的客户数据,然后将客户拉入微信群,在群里进行营销,并向需要营销的商户收取费用。2019年,公司高....
  • 公诉机关吉林省延吉市人民检察院。被告人赵某某,男,1990年1月2日出生,汉族,大专文化,安徽省宿州市某医院医生,户籍地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捕前住安徽省宿州市。因涉嫌犯提供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工具罪,于2018年5月10日被刑事拘留,同年6月6日被逮捕。现羁押于延吉市看守所。辩护人崔律师,吉林常春(延边)律师事务所律师。被告人孙某某,男,1991年12月1....
相关知识
  • 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一、概念及其构成 非法侵人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是指违反国家规定,侵入国家事务、国防建设、尖端科学技术领域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行为。 (一)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重要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计算机信息系统是指由计算机及其相关的和配套的设备、设施(含网络)
    2022.06.06已阅读:8084
  • 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案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五条规定,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是指违反国家规定,侵入国家事务、国防建设、尖端科学技术领域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行为。那么,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案例是怎样的呢?找法网小编为您整理了相关内容,以供大家参考。
    2018.08.30已阅读:5076
  • 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辩护词
      辩护词,是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在诉讼过程中根据事实和法律所提出有利于被告人的材料和意见,部分地或全部地对控诉的内容进行申述、辩解、反驳控诉,以证明被告人无罪、罪轻,或者提出应当减轻、甚至免除刑事责任的文书。那么,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辩护词是怎样的呢?找法网小编为您整理了相关内容,以供大家参考。
    2018.08.30已阅读:2225
  • 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司法解释
      非法侵人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是指违反国家规定,侵入国家事务、国防建设、尖端科学技术领域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行为,那么,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司法解释是怎样的呢?找法网小编为您整理了相关内容,以供大家参考。
    2018.08.30已阅读:7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