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过社保后,一般情况下就不再算是应届生了,应届生身份通常指的是那些尚未与用人单位签署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保的毕业生。
1.一旦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署了劳动合同并开始缴纳社保,这一缴纳记录便成为其已落实工作单位的证明,同时,其档案和组织关系也会随之发生相应的改变,从而失去了应届生的身份。
2.然而,也存在特殊情况,即毕业生虽然与用人单位签订了三方协议,但这并不影响其应届生身份。
3.三方协议只是个人、学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一份约束性文件,只要尚未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保,毕业生仍可凭借学校发放的报到证,保持其应届毕业生的身份。
从法律角度来看,交社保对应届生身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的相关规定中。
1.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和个人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并有权查询缴费记录、个人权益记录,以及要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供社会保险咨询等相关服务。
2.对于应届生而言,一旦开始缴纳社保,便意味着其已落实工作单位,从而失去了应届生这一特殊身份所享有的相关权益和待遇。
因此,毕业生在决定是否缴纳社保时,应充分考虑其对自身身份和权益的影响。
找法网提醒你,交了社保后停发低保的原因主要在于低保政策的设定和社保缴纳的意义。
1.低保政策是针对年收入在一定标准以下、没有工作且生活困难的人群进行的一项补助。这一政策的目的是帮助那些生活陷入困境的人群度过难关,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
2.一旦个人开始缴纳社保,便意味着其已经找到了工作并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从而不再符合低保政策的救助对象条件。
因此,单位正常缴纳社保后,相关部门会取消其低保补助。这一做法既符合低保政策的设定初衷,也体现了社保制度对于个人生活保障的积极作用。
3.我国社会救助法也明确规定了对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家庭财产状况符合相关规定的家庭,由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给予最低生活保障,进一步强化了低保政策的法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