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的房子不过户,通常不可以直接卖,只有财产所有人才能处分自己的财产。因此,在继承人继承房屋后,必须办理过户登记,取得房屋所有权后,才能具备买卖房屋的资格。
1.未经过户的继承房产,继承人并不拥有其所有权,因此无权直接出售。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百零九条明确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这意味着,未办理过户登记的继承房产,其物权并未发生转移,继承人无法行使处分权。
房产继承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被继承人死亡。这是继承的首要条件,只有在被继承人去世后,其房产才可能成为遗产进行继承。生前将房产权交给继承人的行为,属于赠与而非继承。
2.继承房产的人应当是被继承人的合法继承人。只有法定继承人或遗嘱指定的继承人才有权继承房产。若被继承人立下遗嘱将房产赠与国家、集体或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则属于遗赠而非继承。
3.房产应当是被继承人生前属于其个人所有的部分。对于共有的房产,如夫妻共有,在被继承人去世后,应先进行产权分割,将属于被继承人配偶的份额分割出来,再对剩余部分进行继承。
找法网提醒你,在我国,遗产继承的方式主要有四种:
1.遗嘱继承。被继承人在生前订立遗嘱,指定继承人继承自己的遗产。这种方式体现了被继承人的个人意愿。
2.遗赠。被继承人生前订立遗嘱,将遗产赠与国家、集体或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这种方式体现了被继承人对遗产的自主处分权。
3.遗赠扶养协议。被继承人与扶养人订立协议,由扶养人负担被继承人生养死葬的义务,被继承人的全部或部分财产在其死后转归扶养人所有。这种方式主要适用于老人无人赡养的情况,既保障了被继承人的晚年生活,又确保了遗产的合理分配。
4.法定继承。在遗嘱继承、遗赠和遗赠扶养协议都不存在的情况下,法律根据亲属关系的远近确定的遗产分配顺序。这种方式体现了法律的公平原则。
综上所述,遗产继承的方式多种多样,每种方式都有其特定的条件和适用范围。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继承方式。